什麼是“煙火氣”?
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氣息。缺少“煙火氣”的人,便少了生活的情趣,人生變得蒼白無味。
壹
舊時,家家戶戶都要生爐子煮飯。那時沒有高樓,我幼時頑皮,爬到鼓樓上放眼望去,一縷縷輕煙袅袅,透漏着人間煙火氣息。
那是刺激味蕾的畫面,也是組成有關家的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場景。
現在,高樓林立,家家戶戶在鋼筋水泥的圍繞下扣緊在屬于自己的小家庭裡。煙火氣不再是肉眼可見的那縷輕煙,而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和着電視機中的聲音,一起歡聲笑語。
從何時起,網絡中越來越流行“小資”、“文藝青年”這樣的标簽。身邊的人開始崇尚女孩子的衣櫃裡總要有幾件奢侈品,男孩子的手腕上少不了名表。聚會要去高端咖啡廳,度假要去遙遠的國度……“同學聚會沒個名牌包和豪車都不好意思去”成了許多人常說的一句話……
他們對于生活的追求,似乎要得是奢侈、高檔……卻唯獨少了一絲煙火氣。
我最喜歡的是在下班後,約上三五好友,找一處夜市,搜羅一家街邊小店,蹲坐在不高的矮凳上,一把烤串一份烤冷面,身邊人來人往,吆喝聲此起彼伏。夏季氣候炎熱,但是傍晚的微風配上冰鎮過的飲料,恰到好處的帶走所有因為氣溫帶來的煩悶。
沒有大呼小叫的吹噓,沒有不着邊際的調侃。在玻璃杯叮叮當當的伴奏中,大家聊一聊近況,偶爾吐個槽,把心底積壓的那一小點不快就着帶有孜然辣椒面的肉粒吞進肚子,放聲的哈哈大笑兩聲,從此再無惦念。
不昂貴的晚餐,卻最合胃口;不用應付的聊天,是最真的情誼,便是生活中的煙火氣。
貳
很多人容易被這日常生活的氣息所煩,柴米油鹽,吃喝拉撒,一不小心就成了眼前的苟且。這瑣碎的日常生活,遍地的煙火氣息就真的俗不可耐麼?隻是生而為人,誰又能真的離得開煙火氣?隻不過太多人忘了這煙火氣的溫暖。
好的家庭都有着恰到好處的煙火氣。令人溫暖的人,也總是那帶有煙火氣的人。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裡,幾乎每一個到來的嘉賓都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向往。很多人到了這裡就覺得,身心都放松了。吸一口山野間的空氣,吃一頓黃老師的佳肴,令人從裡到外似乎都放松了。
這其實就是一種煙火氣。黃磊說過:你疲憊、憂慮、煩悶,甚至找不到意義和方向。此刻,走進廚房,系上圍裙,鍋裡的水開始沸騰,你的心情也随之升騰。食物無法幫你真正解決煩惱,而你内心深處其實一直都知道,你隻是需要這一餐飯的放空。
做飯,隻是一個形式。真正讓人舒适的,是這平日的生活氣息,放松的精神狀态。
這就是“煙火氣”。
其實,真正幸福的生活,從來都是從煙火氣裡來的。
叁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到過一則新聞:一對90後小夫妻,兩人都是被父母寵大的孩子,什麼家務事都不會做。結婚以來,不是叫外賣、下館子,就是去兩邊父母家蹭飯。有了孩子後,男生照樣每天出去跟朋友喝酒、打球,女生雖然每天圍着孩子轉,卻從沒有動手為女兒做過一次輔食。時間一久,矛盾便出現了。女孩抱怨丈夫是甩手掌櫃,男生嫌棄妻子完全沒有當媽的樣子,連飯都不會做,兩人的争吵越來越多,最終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離婚後,女孩子整理東西,搬回娘家,當她走進廚房,翻出櫃子裡結婚時買的那些鍋碗瓢盤、油鹽醬醋時,不禁歎了口氣,說:“等我開始收拾廚房的時候,我知道這個婚是離定了的。住了三年的家,一點油煙味也沒有,這還能叫家嗎?”
有人說,婚姻中要有不會磨滅的愛情,要有志趣相投的三觀,要有勢均力敵的經濟,要有互相包容的内心,還要有一定程度的距離,給彼此一些獨立的空間……
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最好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的“有情飲水飽”,而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是撫慰你身心的那頓飯,守候你回家的那盞燈,放在你床頭的那杯水,以及你們攜手走過的那些路。
肆并不是說隻有下廚才是煙火氣的體現,真正的煙火氣,是兩個人真心實意、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表象的光彩炫目不一定是生活的全部。林語堂說過,構成人生的往往都是小事,大事則少而經久不見。山重水複疑無路的進退維谷總是少的,收拾舊河山的英雄談吐也是時代的遇賜,更多的是“且将新火試新茶”的尋常煙火,平常小事。
我們普羅大衆哪一個不在日常生活裡穿行,在柴米油鹽的罐子前打轉,在嬉笑怒罵的情感裡沉浮,我們逃不開瑣碎的日常。人活着,清晰又深刻地感受着生活的真切,對生活、對人,都更有愛的力量。我們生活在人世間,就自然而然地需要煙火氣。
平凡歲月裡,有多少辛苦,就有多少心意;有多少麻煩,就有多少甜蜜;有多少花樣,就有多少愛戀……不盼驚濤駭浪,隻求溫暖如初,點燃縷縷溫暖的人間煙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