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地區,有一個以烈焰為信仰的民族——彜族。
由于文化融合,現如今已很少有像彜族一樣,仍保留着濃厚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了。每個彜族同胞都認為,他們是烈焰的後裔,火焰既象征着生命的開始,也代表着生命的結束。
聽說過“火把節”嗎?
這個節日傳承了近兩千年,如今已成為最具彜族特色的民俗節日。在遠古時期,這裡的原住民們為了驅趕蛇鼠蟲蟻,會借助火把的力量。這種民俗,随着文化的發展而演變為節日。
在每個節日的背後,都有美麗的傳說,火把節也不例外。關于火把節起源的傳說總共有兩個,接下來筆者便為大家一一道來:
第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彜族有一名大力士名叫俄體拉巴,此人力大無窮無人能比。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聽說這個大力士的事迹後,覺得自己身為大力神有必要給這位凡人大力士一點顔色瞧瞧,于是便特地下凡與大力士來了場比試。兩人比試的内容是摔角。在這場較量中,俄體拉巴戰勝了思惹阿比,代表人類取得了勝利。
思惹阿比十分惱怒,返回天界向其他神明說了人類的壞話。受到思惹阿比的蠱惑,神靈降下自然災害,驅使蝗蟲啃食老百姓種植的糧食。蝗蟲所過之處,莊稼無一幸存。俄體拉巴手持火把,帶領人們驅逐了蝗蟲,并以人類的力量再次擊敗天神。
第二個傳說,神明恩梯古茲統治人間,每年都會向人類收取大量苛捐雜稅。由于莊稼歉收,人們在供奉天神後無糧可食,無數百姓被餓死。第二年,人類無法忍受天神的壓迫,殺掉了神使。
恩梯古茲見神使被殺,大為震怒。為了報複這些不知敬畏的人類,他施放了大量害蟲,禍亂人間。這時,人類中的英雄俄體拉巴站了出來,教人們使用火把驅逐這些害蟲,保護了莊稼。為了紀念這位遠古英雄,後人每年都會舉辦火把節。
雖然,這兩個傳說的許多細節不一緻,但各地每年過火把節的日期是一樣的,都是在陰曆六月二十四日。以至于,為了慶祝人類戰勝了神明,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人們都會聚集在火把場上,狂歡整整三天。在這三天内,孩子們能吃到隻有過節才能吃到的坨坨肉;愛美的姑娘在這一天能穿上新衣;小夥子效仿俄體拉巴進行摔跤。
這其中,重要節目之一是選俊男靓女。彜族有着自己獨特的審美觀,評委由民間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評選結果絕對公正。俊美的條件不僅要看外形還要看言行品德。
美女的條件是:
頭發濃黑、眉毛濃、眼睛大、鼻梁高、脖子長、皮膚細膩紅潤,身材勻稱(不能太瘦)、言談舉止得體、人品好、勤勞等多種條件。
俊男的條件又不同:
勇猛善戰,儀表堂堂,體魄雄健。言行要有風度,頭梳英雄結,佩帶英雄帶和寶劍,身披黑色羊毛鬥篷,手牽駿馬。
并且,按照彜族的風俗,為期三日的火把節,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内容。
第一天一大早,男人們就會在小河邊宰殺牛羊,女人們則在竈台上制作面食,将這三日的主食全部準備完畢。此外,在火把節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并用雞舌、雞膽囊、雞屁股進行占蔔,預測未來一年的吉兇,為家人祈福。
第二天,各地的彜族人穿着盛裝,從各自的山寨中出發,行走幾十裡甚至上百裡,跨越山川河流,雲集火把場。這一天的活動相當豐富,人們會進行鬥雞、鬥羊、鬥牛、賽馬、爬杆、摔跤、唱歌、選美、跳舞、甩火把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充斥着原始氣息,給人一種重返原始的錯覺。
第三天,人們會進行第二天未進行的娛樂活動,娛樂活動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太陽落山後,老人們牽着獲勝的鬥牛,小孩抱着為他赢得滿堂彩的鬥雞,小夥子與姑娘們手牽着手,返回各自的山寨。這一天晚上,人們會點燃由蒿草編成的火把,進行“送火”。
對于孩子們來說,火把節是一年一度的狂歡。對于年輕人來說,火把節是尋覓佳偶的情人節。對于老人來說,火把節是享受收成放松身心的日子。
明人楊升庵曾用一首詩形容過彜族火把節的盛況:
“雲披紅日恰含山,烈炬參差竟往還。
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鬥下人間。”
在彜族人間,還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語:年是用嘴巴來過的,火把節則是用眼睛來過的。由此可見,火把節能夠帶給人們豐富的視覺享受,堪稱一場火紅的視覺盛宴。
其實,除了彜族之外,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也會過火把節。雖然,這些民族中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各不相同,但火把節對于各少數民族同胞來說,其狂歡節的本質是不變的。現如今,民俗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火把節中的娛樂項目也變得更豐富。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這樣的民俗節日無疑是傳統文化的樂土。
參考資料:
【《彜族“火把節”》、《彜族人對火的崇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