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需求響應策略制定的原則

需求響應策略制定的原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06:51:33

編輯導讀:需求的概念很模糊,大家都在說需求,但含義确大相徑庭。本文作者依據自身工作經驗與認知,從不同角度對需求的四要素展開了深入分析,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

需求響應策略制定的原則(認識需求角色問題)1

不得不說,關于産品經理,能寫的東西有很多:寫我們對行業的觀察,對未來的看法,對邏輯的梳理,對趨勢的判斷,但無論怎麼寫。

回到工作中,産品經理總是需要拿作品說話,拿結果說話,支撐起這一個個結果的,就是我們天天所要打交道的需求。

需求是一個很神奇的詞,在互聯網普及前,需求就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中了。一個人的欲望,往往就可以轉化為特定的需求。

隻是随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因為有了産品經理這樣的角色,所以需求更多地變成了行業内的一種術語,甚至成了某種組織規範。任何欲望,化成需求,最終落地變成産品功能。

那麼需求到底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需求是特定角色遇到特定問題時所希望發生的特定響應,從而帶來特定的收益。所以對于需求而言,關鍵詞是角色、問題、響應和收益。

與需求經常搞混淆的,是訴求。訴求更偏向于一種主觀的表達,比如說:

  • 我餓了,我想吃飯;
  • 我想找個人聊天;
  • 我想了解最近有什麼可以看的書;

這些直接表達出來的欲望,代表了個人的一種訴求,即,我想要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如果嚴謹一些,訴求并不是需求,它必須經過更深層次的剖析,才能挖掘出需求所必須具備的四個要素:角色、問題、響應和收益,最終才能轉化為需求。

在介紹如何剖析需求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需求的四要素。

需求要素一:角色

需求是有主體的,作為産品經理我們要知道這個需求是誰的。有時候需求從主體到産品經理,往往會經過很多人的理解和二次傳播,如果我們隻看到這個需求的上一級轉述者是誰,而沒有認真探究這到底是誰的需求,就會導緻我們最後的工作成果,并不滿足最開始的需求。

例如老闆讓甲去告訴乙,讓乙做一張設計圖。老闆可能是太忙,也可能是信任甲,總之,他把需求的傳達這件事交給了甲。但問題在,A是否能夠完整的傳達老闆的意思呢?很難說。

如果乙沒有仔細去想需求的角色,那他可能接到這個任務之後就直接做了,但實際上,他最終接受到的需求信息是甲傳達的,但需求本身是老闆提出來的。所以,想辦法了解老闆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對乙來說是最關鍵的。

再進一步說,為什麼弄清楚需求的角色這麼重要,因為需求是否被滿足,往往由需求提出者來最終驗證。如果産品經理找不準是誰的需求,那也就無法真正驗證你工作的成果。

需求要素二:問題

這裡的問題,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痛點。關于痛點的分析,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文章有各種維度的分析,但在筆者看來,梳理痛點最核心的點在于問自己:是誰的。

痛點天然帶有角色的屬性,即我們在分析痛點時,總要先思考這是誰的痛點。

我曾經做過一場産品咨詢,咨詢者說自己在一家做人力資源Saas服務的公司做産品經理。有一次他接到一個需求——在考勤的算法中将午休的一個小時從工時中去除掉。這個需求是客戶公司的老闆提的,但員工意見很大,覺得平時午休的時候也依然被要求工作,那麼這個時間就不能從工時中去掉。

顯然這個需求是老闆提的,但是在分析需求的過程中發現使用這套Saas服務的員工也有自己的痛點。那這個痛點我們要不要解決呢?

這時候我們首先去考慮,這個痛點到底是誰的,如果不是需求提出者的,甚至是沖突的,那在這個需求的解決方案中,我們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痛點的。

你也許發現了,在這個case中,客戶的痛點與用戶的痛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沖突的,客戶公司希望員工多工作,員工希望多休息。

那該怎麼解決呢?這就回到了我們之前說的,去想想你的産品為誰服務,誰在為你創造價值,你的需求是誰的。想清楚了這些,你就不難做出判斷了。

也許你針對問題所計劃的解決方案,在利益受損方看來就是一無是處,但這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和商業價值間的一種取舍,以後的文章裡我會詳細聊聊這點。

需求要素三:響應

響應是需求提出者期望發生的任何事情。

響應的概念本身很寬泛,就像談戀愛時一樣,女生向你表明她不開心時,是希望你有所響應的。比如一句關懷、一頓大餐、一個微信紅包等等,無論如何,她們希望你有所動作。

在我看來,響應範圍越寬泛,需求被滿足的難度越大,這對于響應者的洞察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所以,當你隻會說“多喝熱水時”,盡管你響應了,但可能這很可能是一個質量不高的響應,相反,你洞察了另一半的真實訴求,做出了一些微小但很貼心的響應,那這個需求就被很好的滿足了。

确定響應就确定了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樣的事情,落地在産品中即産品會發生什麼樣的叠代,這就意味着,一旦響應确定,成本就确定了。

一件事情如果有成本,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的投入産出比,歸根到底,我們隻有真正洞察了需求,做出了合适的響應,才能盡可能保證高成本高回報。

需求要素四:收益

需求被響應後,總是能給需求提出者帶來收益的,或者是實際的利益,或者是情感上的滿足,無論如何,需求被滿足是能給提出者帶來一些什麼的,否則就沒有必要去分析該需求了。

但更重要的是,産品經理需要考慮“需求提出者獲得收益”這件事,能否給産品本身帶來收益。例如用戶的情感訴求被滿足了,他們對産品的粘性就更高了,那産品本身的廣告收入就很可能會提升。

所以,産品經理去做需求這件事,本身就是通過成别人(用戶或者客戶)來成全産品最終成全公司。如果最終不能落地到産品和公司的利益滿足上,那我們始終都隻是一個需求響應機器,但很難成為一個自帶價值的産品經理。

介紹完需求四要素,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訴求上,就能夠試着為每一個訴求找到對應的需求四要素,從而将訴求轉化為需求。

我餓了,我想吃飯——

  • 角色:一個中午沒有帶飯的白領
  • 問題:饑餓
  • 響應:也許是一個公司周圍的美食餐廳介紹,告訴他周圍有哪些好吃的;或者是一個點外賣的應用,直接将好吃的送到公司樓下。
  • 收益:需求提出者的收益是生理滿足;平台收益是流量和抽成。
  • 案例:大衆點評、美團外賣。

我想找個人聊天——

  • 角色:一個單身人士
  • 問題:寂寞
  • 響應:能夠找到附近的陌生人聊天排遣寂寞
  • 收益:一定脫單的概率;平台收益是流量和增值服務。
  • 案例:各種社交軟件

我想了解最近有什麼可以看的書——

  • 角色:一個想要提升自己的互聯網小白
  • 問題:不了解可以通過哪些書籍快速提升自己
  • 響應:給到一個有價值的書單,并給到對應的購買鍊接
  • 收益:緩解職場初期的焦慮;平台收益是銷售轉化。
  • 案例:各電商平台推出的互聯網行業年度書單
結束語

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訴求表達,作為産品經理,需要更敏銳地向前走一步,去想一想角色、問題、響應和訴求分别是什麼,将普通的訴求變成一個能夠被深挖的需求,這便是做産品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便是思考如何講需求轉化為産品需求,我們下次再聊。

#專欄作家#

大力哥呀;大力哥求職,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正年輕的産品經理,關注新零售、用戶體系,擅長問題抽象及拆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