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從角色、内容、流程、動作、權限、配置、效率7個方面,對審批工作流的産品設計進行總結。enjoy~
工作流是後台系統的核心和靈魂,而審批則是工作流中的最基礎的應用場景。在公司管理和運轉中引入審批工作流,替代原本的紙質申請和審批,可以達到以下目标:
- 提高公司的運轉效率
- 公司管理制度規範化
- 系統留檔,便于追溯
- 環保
一. 角色
在一個公司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和層級之分,不同的崗位和層級定位不一樣,需要完成的任務也不一樣。在審批流程中,我們隻抽象劃分為兩類:
角色1:發起人
審批的發起人需要完成的主要是事務性、操作性的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審批流程的Owner,是最關心審批進展的人。因此在發起人的角度,在創建完審批事項後,還需要完善相關信息、催促審批人及時審批、處理駁回修改意見、重新提交等。發起人角度設計的要點總結如下:
- 兼容統一發起入口和業務場景觸發
- 常用的審批事項要方便找到
- 有統一彙總的審批管理頁面
角色2:審批人
審批人在流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是決策性的工作,因此在審批人的視角,内容和操作都應該盡量精簡:
- 隻看到最重要的信息,避免信息過多影響判斷
- 隻進行必要操作,不能有過多選擇或過多輸入,影響決策效率
- 統一的頁面進行審批操作和管理
- 需要有審批曆史,以便追溯
二. 内容
1. 提煉最小集合
根據審批事項的不同,需要流轉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對于審批流程的設計來說,需要在實際業務中提煉出最核心的内容,一則可以減輕發起人的工作負擔(發起一個審批要填一堆的資料相信沒人會開心),二則可以提高決策的準确性和效率。
例如一個請假審批流程,核心就是請假時間、事由和請假類型;而一個立項投決的審批,則需要重點展示立項會的表決結果,同時還需要把會議記錄做為附件帶上,以便在必要時可以查看,在交互上,這裡同樣需要注意内容的歸類、收納。
設計要點總結如下:
- 内容盡可能精煉
- 有些内容是必要的,但系統可以自行獲取就不要讓發起人再輸入一遍
- 預置常用的内容,用選擇的方式替代輸入的方式,同時也提高了内容的規範性
2. 查看和修改
在審批的過程中,有時候需要讓不同的審批人查看不同的内容,且限定有些人有修改權限而有些人隻有隻讀權限,這都會在後面的“權限”裡總結。
三. 流程
1. 自主選定審批人流程
這是一種比較輕量、靈活的審批流程形式,适用于公司規模不大、流程沒有标準化的情況。要點是發起人發起一個審批事項并提交時,需要自行選擇下一個環節的審批人。而下一個環節的審批人審批通過後,可以選擇繼續流轉到再下一個人去審批,或者結束這個流程。
2. 串行流程
串行流程就是每一個審批環節的人審批通過後,才會進入到下一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駁回,可以根據業務需要,設計成駁回到發起人、駁回到上一個環節或駁回到指定環節重新審批,或兼而有之,做為選項供審批人選擇。
3. 并行流程
并行流程是一個審批環節需要幾個人或角色審批通過才算通過,可以有以下兩種方式:
- 任意一個人審批通過即進入下一環節
- 必須所有人審批通過才進入下一環節
上述第一個方式比較好理解,第二個方式和串行流程容易混淆,即同樣是要多個人審批,到底是一個接一個、還是同時通過才算通過?到底用哪種方式,區别是審批人是不是同一個級别,并行的方式其實類似于同級别的會簽,而串行方式适合有上下層級關系的情況。
并行流程的駁回則相對簡單,一般是設計成有一個人駁回則該環節即算駁回。
4. 條件觸發流程
條件觸發流程在審批工作流中也比較常見,設計上就是某個審批環節要由誰/或哪個角色審批,需要取決于條件判斷。例如金額低于1萬元由财務總監審批通過後即結束,金額在1萬元以上則由副總裁審批通過後即結束。
5. 混合流程
混合流程顧名思義就是混合了以上幾種流程,還是以上述金額審批為例,我們修改成:金額低于1萬元的,由财務審批通過後即結束;金額在1萬元到10萬元的,需要先由财務審批,之後交由副總裁審批通過後即結束;金額高于10萬元的,需要由董事長和總裁一同審批通過後才結束。
四. 動作
1. 通過
通過動作由審批人操作,是否需要輸入通過原因、通過原因是否必填需要根據實際業務情況決定。要點總結如下:
- 簡單申請不需要填寫通過原因,或者原因選填
- 通過原因需要填的話,可用于反饋或激勵發起人的情況
2. 駁回修改
駁回修改動作由審批人操作,和通過不同,為了讓發起人知道如何修改,駁回原因一般需要設定成必填項,否則發起人或上一個審批環節的人不知道為何被駁回、以及要如何修改。
駁回修改可根據業務需要,在以下邏輯中選擇:
- 駁回到發起人
- 駁回上一環節
- 駁回到選定的之前的某個審批環節
3. 重新提交
重新提交由發起人操作,和駁回修改是一一對應的。設計上要注意,審批人審批重新提交的内容時,需要附帶上一次駁回修改的原因。
4. 取消
取消動作可選,一般來說是發起人取消,而不是審批人取消,原因如下:
- 審批人隻關心一個審批事務過來後,判斷并決策是通過還是駁回
- 取消和駁回含義容易混淆,區分不開
在設計上,我們還可以做到發起人是否可取消可由配置項進行配置。
五. 權限
權限的控制貫穿在審批流程的方方面面,上述的角色、内容、流程和動作都會涉及到權限的控制。權限體系的設計是一個大工程,在審批流程中,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體系(RBAC)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體系,包括用戶、角色、目标、操作、許可權五個基本數據元素,每個角色至少具備一個權限,每個用戶至少扮演一個角色,可以對完全不同的角色分配完全相同的訪問權限,用戶和角色是多對多的關系。”
設計要點總結如下:
- 操作和許可權内容,可區分為功能權限和數據權限
- 什麼人可以發起什麼審批,由功能權限控制
- 什麼人/角色在整個審批流程中可見什麼數據,由數據權限控制
- 什麼人/角色可以審批什麼環節,由獨立的審批配置控制,下一節會進行闡述
關于權限可以參考筆者另一個篇文章:面向中小企業SaaS的權限管理系統
六. 配置和擴展性
審批工作流的配置靈活度和開發複雜度成反比,具體要靈活到什麼程度,需要由業務需求決定。一般針對公司開發的中後台系統,靈活性相對較少,而面向多個公司的商業化的系統,則靈活性要求大大提高。配置的靈活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 審批流程的類型可修改
- 具體的審批環節可增删改
- 各個環節審批人/角色可配置
- 審批相關的權限可變更
七. 效率
工作流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如果線上審批流程效率還不如原來的紙質操作,那這個流程的設計就是失敗的,也失去了意義。因此,在完成整個審批流程的設計之後,我們還需要花大精力對流程的效率進行審視和優化。對于審批流程效率的提升,總結的經驗點如下:
- 審批的操作盡可能精簡,且操作含義明确
- 隻要求輸入必要的表單
- 待審批事項及時通知到審批人
- 審批進展及時通知發起人
- 發起人可選擇主動催促審批人
- 做好下一步操作的引導
總結
審批流程是中後台工作流的基礎應用,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把握的核心要點是“提高效率,規範管理”,在設計過程中要時時回頭審視,以免脫離了這個最重要的目标。
本文由 @Alex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