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自拍)
每次和朋友們相約爬山,來到大山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石頭。它們有的橫在眼前,有的被踩在腳下,有的不知什麼時候架在了大樹叢中,還有的躺在溪流裡,卧在草坪上,任憑水沖雨淋,風吹日曬,渾然不動。樹木在石縫中生長,秃鹫在懸崖上築巢,羚牛站在石邊飲水,苔藓爬滿青石,山因為有了這些形形色色的石頭顯得更加偉岸俊美,也因有了這些石頭的存在,生命才會得以在這裡繁衍。爬山遇見得多了,和這些石頭有了很深的感情,總想把它們一一記住,隻可惜顔色、形狀、大小實在是太多太雜,很難分清,最終經過考慮統一叫它們為“山石”。
見過的山石沒有長得一模一樣的。大小不同,顔色各異,就是形狀也是千奇百怪,如同世上沒有相同一片樹葉一樣。走進大山中,一種紅色山石就可以叫出好幾種,有丹紅的、褐紅的、赤紅的、朱紅的、血紅的等等,還有些山石顔色黑的如煤,白的如雪,粉的如桃花,青的如海水,藍的如晴空;山石裡顔色灰黑色的要屬最多、最常見,偶爾也會遇到一塊山石同時有幾種顔色的,這些不同的顔色構成了生物界栩栩如生的原生态圖案,專家們說這是動物化石,自己不太懂,也沒細細的研究,隻是覺得這些山石長得特别神奇罷了。
山石除了顔色不同外,形狀也是各異。有圓的鵝卵石,方的像豆腐塊,有三角形的、長方形的,還有梯形的,這些有一定規則形狀的山石大都被當地山民利用了,有的用來鋪台階,有的用來圍田,有的用來做房基,有的還來做門墩石,做墓碑,有的山石雖然不規則,但中間有許多馬蜂窩似的窟窿,人工非可為,窟窿可存水,苔藓常常長在這些山石上,山石也有了生機,這樣的山石一些被人們帶回家做成假山,上面養些植物,石山又變成了家中一道亮麗的盆景;有些山石形狀像石橋,我們叫它天生橋,有的像圭,我們叫它圭峰山;那些形狀怪異、菱角鋒利的山石更是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完,還有一些材質比較硬,質底比較好的山石被人們做成卧佛、大佛、觀音等石像供奉在山裡的寺廟裡,供香客祭拜。
山裡的石頭除了顔色、形狀不同,大小更是迥異。有的大到一個山峰就是一塊巨石,人們幹脆給山用石頭起了名,叫光頭山、圭峰山、鳌山等等,去過華山的朋友更能體會到什麼是山的險峻,什麼叫萬丈溝壑,也會真真的明白什麼是堅如磐石;有的石頭看上去有幾百噸重,橫卧在溪流中,水從四周流過,想這麼重的石頭也隻有水才能搬動它了,“上善若水,以柔克剛”這是再恰當不過的比喻了;有的山石小到需要幾個人、或機械就能移動;有更小的就是比鵝卵石還要小的石頭了,人們叫它沙粒,建築工地是少不了的,不過從整塊石頭變成沙粒不經過一些年頭恐怕是不行的。
山裡的石頭用它的五顔六色、千奇百怪構成了山裡一幅幅美麗的花卷。樹木在石縫中汲取水份和營養,茂密頑強地生長着,秃鹫在懸崖邊築巢覓食自由翺翔,驢友們爬山也會遠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在不斷的洗涮着山石,潭中小魚遊來遊去好生自由。每次爬山到此絕佳處,汗出透,力用盡,全身的炙熱瞬間讓山石透出的涼氣給一掃而光。埋鍋架竈,生活做飯,實是惬意!
有時一人獨想,如果山沒有了這渾然不動的石頭,或許水早把山沖成平地,風也會把山頭刮掉,多年後人們再也不會看到“凝是銀河落九天”的景象了。山裡的樹木不斷地由小變大,草地枯了榮了,進山的路被枯葉覆蓋,被雨水沖斷,唯有山石很難改變,有了這些常年不變的山石,我們才能更容易找到進山的路,不變的山石,總讓爬山的驢友看到希望。
山石不僅讓山變得偉岸俊美,而且讓生命得以在這裡繁衍。樹成林,溪成河,百獸相聚,萬禽成群,不錯的,這些生靈給深邃的大山帶來了勃勃生機,帶來了欣欣向榮,但千年不變的山石功牢最大!山石見證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見證了日出日落,見證了花花草草綠了枯了,再綠了,再枯了,山石任憑風吹日曬,水沖雨淋,那怕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削成青玉片,截斷碧雲根。”,我更有“愛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之意。
和朋友爬山次數多了,和山石走的更近,雖然有些山石是爬山路中的難路虎,多少次被它們碰破了頭皮,擦傷了膝蓋,但一次次越過山石這個天梯後,看到的是無限風光在險峰,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的。山石給人力量,催人奮進,同樣激勵自己将奮力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