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有很多龐然大物,比如恐龍等。
但是,恐龍離我們太遠,我們無法真切一睹其真實風采。
而實際上,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在很多島嶼上生活着某些大型鳥類。
它們是各自生态環境裡的佼佼者,但是,一旦人類到來之後,它們就不得不消失在曆史中。
今天一共帶來4種離我們很近的、已經滅絕了大鳥:渡渡鳥、象鳥、高地恐鳥和大海雀!
渡渡鳥
渡渡鳥生活在毛裡求斯島上,在幾百年之前,人們并不知道有這種鳥存在。直到葡萄牙和荷蘭人開啟貿易航線時經過這裡,最終發現了這種鳥。
據說17世紀有一艘荷蘭商船出現意外,最終幸存的船員在海上漂了很久,最終漂到了毛裡求斯島。他們在這個島上發現了這種“好奇心”十分旺盛的鳥類。
據說渡渡鳥看到人根本就不知道逃跑,有時還會主動靠近人。而饑餓難耐的船員把它烤了。
但是,根據船員的描述,渡渡鳥的肉很粗糙,很難煮熟,而且肥肉太多,吃不了多少就會感覺非常膩。
而渡渡鳥之所以被冠以“渡渡(dodo)",一種觀點是認為這種鳥會發出“渡渡”聲。而另一種說法,這是來源于葡萄牙語(doudo) ,意思是“愚笨”的意思。可能這與這種鳥喜歡送上門讓人吃有關,所以被冠以此名。
渡渡鳥身型肥胖,重達15-23公斤,翅膀退化了,不會飛,善于奔走。全身被覆藍灰色羽毛,喙可達20厘米,喙的尖部有個下彎的鈎。渡渡鳥的咬合力很驚人, 但是它卻性情溫順,很少攻擊人。
渡渡鳥雖然頭很大,但是腦容量隻占到很小比例,整個嘴巴占到了整個頭的三分之二。它的鼻腔很大,裡面有非常發達的嗅覺神經,以幫助它在島上搜尋果子和種子。
隻不過大大的腦袋上,大大的嘴巴,卻長着一對小小的眼睛,再加上它龐大的身軀,給人一種非常滑稽可笑的印象。
渡渡鳥與鴿子有着非常近的親緣關系,它也會和其他鳥類一樣吞食一些小石子來幫助消化。
随着歐洲人發現毛裡求斯這塊土地之後,有大批的移民相繼來到這裡定居。于是,砍伐森林、開墾荒地等行為,直接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
到了17世紀末,渡渡鳥就滅絕了。之前有人認為渡渡鳥的滅絕是人類的捕獵的結果。但是,更有學者并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渡渡鳥的肉很難吃,很難想象人們會刻意去捕獵它們。
現在一般認為渡渡鳥的滅絕,一方面可能與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有關,另一方面與定居者帶去的豬、狗等動物有關。因為這些家畜往往有捕食和捕殺渡渡鳥的卵和幼崽的行為。所以,漸漸渡渡鳥在人們發現後的200年裡,最終滅絕。
高地恐鳥
高地恐鳥生活在新西蘭的南島,高約1米,體重約為17-34公斤。最早記錄大約出現在13-14世紀,但是到了16世紀左右,就已經滅絕了。
高地恐鳥以草、樹葉、細樹枝等為食,是一種溫順的動物,毛利人最先發現它們。
毛利人喜好捕獵高地恐鳥,以它的肉為食。再加上高地恐鳥的繁殖能力很弱,每次隻能産1-2枚卵。所以,漸漸因為捕殺,以及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也就滅絕了。
高地恐鳥的爪子
再多說一句,高地恐鳥的蛋很漂亮,呈現一種藍綠色。
象鳥
象鳥是迄今發現的最大鳥類,是一種原本生活在馬達加斯達島上的鳥類。是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最大鳥類。該鳥體型上和鴕鳥擁有很多共同特征。
象鳥高約3米,重達300-500公斤,生活在沼澤林中。以植物和水果為食。最早的記錄出現在一位法國人的記錄中。但是從那以後,這種鳥就再也不見蹤迹了。
1963年,人們偶然下發現了象鳥的蛋化石,通過掃描裡面有隻幼鳥化石。這枚蛋體型約為普通雞蛋的160倍,重達10公斤。
象鳥的滅絕被認為與當地土著人的行為有關。當地土著喜好燒山之後獲取可耕種土地,如此導緻林木大量被破壞,最終象鳥失去賴以生存的環境。此外,當地土著也會捕食這種鳥,他們喜歡用象鳥的骨頭和羽毛做裝飾品。
大海雀
當你第一眼看到下圖這隻鳥時,你會想到什麼動物呢?
毫無疑問的會是企鵝!
而實際上,這種鳥被稱為大海雀,和企鵝毛線關系沒有。
但是,大海雀在曆史中卻是第一次被稱之為penguin(企鵝)的動物。
500多年前,歐洲的航海家來到北極附近的一些島嶼上,遠遠地看見這種後背看上去是黑色,而腹部卻有着白羽毛的大鳥。
它們不會飛,身高約1米,長的很胖,走起路來一搖一擺。
于是,他們随機将這種大鳥稱之為penguin(企鵝)。
但是,後來當航海家來到南極時,他們居然又看到這種“熟悉的北極大鳥”。
于是,他們不假思索地認為這種鳥分布在地球南北兩端,也将其稱為penguin。
而實際上,兩種鳥一點親緣關系都沒有。
北極大鳥還沒得及和南極鵝為名字一争高下,就滅絕了。
1844年,該鳥就滅絕了。于是,penguin的名字就給了南極大鵝。
而實際上penguin最先指的是大海雀,後來為了區分彼此,北極大鳥被稱為大海雀。
大海雀雖然體型和企鵝很像,但是它在親緣關系上更接近海雀。大海雀體長約80厘米,體重5公斤,胸腹部為白色,後背為黑色。
這種外觀可以很好地保護它們在海岸岩石上不被發現。
大海雀體型健碩,善于捕魚,但是雙翅也已經退化,隻能在水面上滑翔。
它是遊泳健将,但是在陸地上行動起來和企鵝有的一拼:很緩慢。
大海雀的繁殖能力很低,每次也隻産1枚卵,而且對卵的保護意識很差,直接生在地面上。
大海雀的滅絕的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捕殺。
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宰殺大海雀了。在紐芬蘭島上的一處距今有4000多年曆史的古墓中,考古學家找到由200隻大海雀皮毛制成的陪葬品。
但是,真正導緻大海雀數量的大減少,可能開始于15世紀。
人類随意捕殺和對其栖息地進行破壞,最終使得大海雀數量極速減少。
而大海雀數量的減少,并沒有減少人們對其的保護意識。
畢竟在19世紀,環保概念是沒有的。大海雀越稀少,人們捕殺的利潤就越高。後來,大海雀及大海雀蛋都成了價格不菲的收藏品。
1844年,在冰島附近的島嶼上,最後一對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獵殺。自此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看到過它的身影了。
有學者認為,我們現在正處在于一個物種大滅絕的時代。
雖然在地球的曆史上也存在過好幾次物種大滅絕,但是,前幾次都無法和現在此刻進行的物種滅絕速度相匹配。
隻不過前幾次是自然環境劇變引起的,而這一次的主角卻是人類。
我們不知道這到底背後意味着什麼,但是,我想人類有那麼一刻還是害怕孤獨的。真不要到了最後,這個地球隻剩下孤零零的人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