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考慮價格、區位、學區,但你考慮過健康嗎?
正解局出品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這次新型肺炎疫情在2019年12月爆發,今年1月20日全國進入疫情防控狀态。
到現在,兩個來月,全國已經有5.9萬多人被感染,還有1.6萬多人處于疑似狀态,8000多人生命垂危,還有1367條生命逝去。
還有四五十萬人被隔離。
付出這一系列代價之後呢?
從今天起,我會陸陸續續更新一系列文章,來談對于疫情的反思。其中,有關于公共政策的,但更多的,是關于我們個人的。
因為,我始終堅信個體才是最真實的存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
今天,是第一篇,探讨的話題是:我們該買什麼樣的房子?
不要以為這個跟疫情防控沒關系。
疫情來臨,房子可能關系到個人性命。
1. 香港:一單元4人确診,百人連夜隔離
1月23日,香港連續确診2個新型肺炎病例。
随後,疫情不斷發展,到目前香港已确診50例,死亡1例。
香港社會對疫情十分惶恐,但仔細一看這些病例卻發現一個更驚人的問題:
2020年1月30日,确診一名75歲男子(編号12)。
2月10日,一名62歲女子(編号42)确診,第2天,她37歲的兒子和兒媳婦(編号48、49)也确診。
蹊跷的是,他們住在同一棟大樓、同一個單元:長康邨康美樓。
長康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房屋社區,位于葵青區青衣島南部,長青邨以西,是青衣島内最大型的公共房屋社區。
長康邨從1970年代就開始建設,由康榮樓、康華樓、康貴樓等一系列居民樓和商場、中小學、養老院等組成,有房屋8400套(面積從10.1平米到59.6平米不等),入住人口2.2萬多人。
而事發的康美樓共35層,1986年建成,每層24戶。
(事發的康美樓)
上面說到的編号12的患病男子,住在康美樓A1307室。
而編号42、48、49一家,住在A307室,相差10層。
相差10層樓,為什麼會染病?
目前,香港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因為,同一個單元共用同一條衛生間下水道。
但低樓層A307室的管道被改裝了,而且沒有密封好。
所以,有可能是病毒從A1307室洩漏出來,導緻A307一家3人被傳染。
穩妥起見,港府在2月11日深夜淩晨0點決定,緊急疏散康美樓和患者住在A07室的100多名居民。
在淩晨3點,港府安排小巴把居民送往北潭湧麥理浩夫人度假村、西貢保良局北潭湧度假營等地隔離。
還對居民進行檢查。
後來,又傳出康美樓地下的社會福利署南青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有超過一半的員工因感到不适被送往醫院,有人出現腹瀉及喉嚨痛等症狀,還有人發燒。
(大批“全副武裝”的專業人員進入康美樓檢查)
港府已經宣布會進行深入調查。到底是通過下水道或者電梯等其它接觸傳染,還不能最終确定。
但,香港媒體已經把康美樓叫作“淘大2.0版”。
所謂的“淘大”,就是“淘大花園事件”。
聽到這個名字,現在不少香港人心裡仍然發怵。
2. 一個小區321人感染,42人死亡
所謂“淘大花園事件”,先前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不陌生,年前,我在《鐘南山為什麼說,“關鍵是防止出現超級傳播者”?》中已經提到過。
“淘大”,就是指位于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的“淘大花園”。
在2003年非典中,這裡共有321人感染,42人死亡,分别占香港的18.3%、14%。
最詭異的是,其中有107人住在淘大花園E座,而這107人中,大部分又住在7号、8号單元。
其他感染的人,C座居民占15%,B座、D座分别占13%,餘下的則散布在其他11座樓。
面對非典在淘大花園的瘋狂傳播,港府被迫實施史無前例的緊急行動,把E座隔離10天。
所有E座的淘大居民,一律強制隔離。
(淘大花園)
為什麼E座會成為重災區?
香港衛生署和機電工程署、環境保護署、屋宇署等8個政府部門事後展開聯合調查。
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禍起E座。
整個淘大花園非典疫情的源頭是一名33歲男子。
這個男子長期在深圳居住,他的弟弟住在淘大花園E座。
他患有慢性腎衰竭病,一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治療。在2003年3月的一次檢查中,染上了非典。
但他仍然在3月14、19日,到淘大花園探望他的弟弟。期間,因腹瀉,還使用過廁所。
之後,淘大花園非典疫情大爆發:3月26日,5個家庭7人感染非典;28日,感染人數達到63人;31日,激增到213人;到4月15日,達321人!
(淘大花園樓棟分布示意圖)
二是淘大花園的房屋設計存在嚴重問題。
後來的問卷調查顯示,隻有4%的患者曾接觸過其他非典病人。
問題就在廁所下水道。
淘大花園裡各棟樓都是33層,每層8戶,有8條直立式污水管。
洗手間地漏和污水管道,正常情況下會由一段U型水槽隔開,水槽裡的水能夠隔離污水管中的異味,污水回流到洗手間。
但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一般習慣通過拖地等方式打掃,而用水沖幹淨。所以,地漏的水經常不夠,後來,很多居民也表示,廁所裡經常散發臭味。
而相關部門在檢查中還發現,很多家庭在衛生間安裝了抽氣扇,抽氣扇啟動後,空氣會從污水管經地台排水口倒流進入浴室。
巧合卻緻命的還有一個因素:E座四樓附近污水管有一條大裂縫。每當上面樓層沖廁所時,這條管子就向天井排放帶病毒的液滴。
所以,因為天井形成的“煙囪效應”,把病毒又帶向樓裡的各家各戶。
後來,甚至在樓裡的蟑螂身上、老鼠排洩物裡,都發現非典病毒(也是一種冠狀病毒)。
非典患者的一次上廁所,因為房屋設計不合理,造成病毒大蔓延。
而後,因為接觸傳播,非典開始在整個社區肆虐。
3. 買房,也要買健康
有廣州的醫學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與香港相比,廣東最幸運的在于非典疫情沒有社區内(像淘大花園那樣)大規模爆發。
其實,後來統計,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非典疫情中,被隔離的住宅基本都是高層塔樓。
其中有名的就是北方交通大學(現在的北京交通大學)嘉園學生公寓A、B、C三座,被整體隔離,114個非典确診病例和疑似病例被送到大興隔離。
(解除隔離的學生和他們身後高聳的宿舍公寓樓)
疫情“放大”了建築設計中一些微小,卻緻命的缺陷。
同時,也告誡我們要更加關注房屋的小環境,因為我們一生大約2/3的時間是在室内度過的,室内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健康。
如果從預防疫病傳播、保護健康的角度來看,選擇房屋要考慮的要素很多。
比如,通風、陽光。
鐘南山在總結非典時就談到,“中山二院原來收了很多病人,一直沒有事。但是有一個病人轉到ICU裡,結果那天晚上9個醫務人員全都病倒了,在那個小房間裡不通風。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室内通風。”
有測試顯示,早上打開門窗,在低風速條件下,如果有“穿堂風”,2—8分鐘後,室内空氣就能達到衛生标準。
如果沒有這種對流,那麼要達标,至少要40分鐘。
而陽光中的紫外線也能有效殺滅空氣中的有害微生物。
像在北京,南北兩座樓之間的間距,至少要是位于南邊那座樓房高度的2倍,這樣南邊的樓房才不會擋住北邊樓房低層住戶的陽光。
又比如,空間布局。
像在電梯中,因為空間狹小就極可能發生交叉傳染,而高樓層住戶還比底樓層住戶乘坐電梯的時間更長,被傳染的風險也更大。
再如,樓棟衛生間和廚房共用的下水管道,窄小天井中相對的或者凹角相鄰的窗戶,都是病毒傳播的可能渠道。
(香港的一處住宅)
而可操作性的建議,我覺得至少有4點:
1.優先選多層
現在城市裡高層居民住宅越來越多,甚至有一層上十戶,一棟樓二三十層甚至更高,幾百戶居民用幾部電梯,都增加了傳染病交叉感染的風險。
而多層住宅,在通透性、窗地比等方面都有很大優勢。
2.優先選擇闆樓
許多塔樓的廚房、餐廳、衛生間不能直接采光通風,也沒法南北開窗對流。
3.優選戶型
要選擇面寬大、進深小、南北通透、有利于通風采光的戶型。
4.優先選擇層高比較高的
有研究認為,空氣裡的各種病毒、微生物主要停留在房間的上部,如果房間層高足夠高,比如,讓有害物漂浮在2米以上,那麼其對人的危害就會大大降低。
當然,實際上,具體到房間内部的設計也很重要。
比如,玄關。玄關應該是過道式的,一般隻和大廳相連,日常活動不應該經過它(比如,玄關不應該連着廁所、廚房,或者其他房間),不然容易造成污染擴散。
延伸來說,房屋裝飾也不容忽視。像是,一般不要用地毯,因為地毯容易吸附滞留污物及螨蟲等微生物。地毯的纖維老化斷裂後,會産生小顆粒,通過呼吸或者消化系統進入人體,也危害健康。
古人講“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通常情況下,買房或許隻是關系到舒不舒适,會不會升值,而在非典等極端情況下,房屋的缺陷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正解局,一個有見識、有深度、有誠意的時勢财經大号。在這裡,穿透信息的迷霧,在這裡,發現真實的中國。局長是各種報告愛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業報告,關注正解局回複關鍵詞“行業”,可獲得多行業最新報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