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昨天,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農諺中“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那麼,這其中有什麼來曆?
龍擡頭又是什麼意思呢?
2020年龍擡頭時間在公曆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擡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意在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五谷豐登。
同時,農曆二月二,相傳也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有“二月二,龍擡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二月初二龍擡頭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擡頭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由于北方地區常年幹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産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大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中。二月初二的龍擡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祈求風調雨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除了二月二雨水漸漸充沛之外,古人口中的“二月二”還與星宿有關,當然這也和農耕聯系緊密。古人觀星象來推測天氣,以此來指導百姓休養生息、耕種收獲等,由此古人将黃道附近的星象定為二十八組,即我們所言的“二十八星宿”,然後再将這二十八星宿分成四組——“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正是這東宮七宿被管理天文的官員看作是一條龍,這七宿分别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對應龍頭、龍眼、龍身、龍爪、龍心等,加上春天是以東方的星宿為主,農曆二月初二這天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接近午夜,代表“龍爪“的星宿也現身了,故從星宿上看這就是将農曆二月初二定為“龍擡頭”的原因。
北方農村地區流行這樣兩句俗語:“正月不理發”、“二月二,剃龍頭”,意思是正月期間不要剪頭發,等到農曆二月二龍擡頭這天一定要去剃頭發。以前人們迷信,覺得正月剪頭發會影響舅舅的身體健康,所以一個正月期間都不能剪頭發。那為何要選擇農曆的二月二去剪頭發呢?
農曆“二月二”一開始并不是和剪頭發有必然聯系,若要追溯源頭,大概是從伏羲氏族開始,有“春龍節”“春耕節”之稱。衆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就很重視農耕桑植,二月二正好處于二十四節日的“雨水”、“驚蟄”之間,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開始進入春雨階段,正适合農耕,古人因為這是“龍”的關系,所有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的農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