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人間逍遙遊》,由莊子所著,陳可抒評注,它作為中華經典國學,講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
控知己之道,明知己之道不如天之道,求知天之道。逍遙遊的本質是“知道”。
莊子雖然崇尚清淨無為,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莊子積極進取的智慧,不能随口一張就說莊子主張啥也不幹,那就要笑掉大牙了。
在中華文化中,有兩個非常有名的成語——“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它們出自哪裡?
咋一看“庖丁解牛”這四個字,無非就是庖丁殺了牛,然後将牛按照一道道工序進行分解。但它其實是比喻經過反複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而“遊刃有餘”是指肢解牛體時,能對準骨節間的空隙下刀,刀刃運行于空隙之間,還有回旋的餘地;形容技藝熟練,做事輕松利落。
這兩個成語的出處都是莊周寫的《莊子·養生主》,而且都來自同一個故事。
整個故事是這樣的:
梁惠王有一個廚子叫庖丁。有一回,他去看這個庖丁宰牛,隻見庖丁用起刀來,都是恰到好處,手起刀落,非常利索,絲毫不費力。當時的文惠君看呆了,贊歎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這麼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律,因此技術上比别人更高一籌。剛開始學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的身體構造,眼前所見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有了三年的宰牛經曆,對牛的構造就完全了解了。現在就隻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梁惠王又問:“那麼,你使的這把刀一定非常鋒利吧?”
庖丁輕輕揮了揮刀,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因為他們的刀刃經常碰到牛骨。可是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個年頭,宰殺了幾千頭牛,但它仍像新刀一樣鋒利。其實,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頭中間有一條縫,要比刀刃寬得多,把這樣薄薄的刀刃插進去還綽綽有餘呢!”
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揭示一種養生處世的方法。莊子以刀喻人,以牛體組織喻複雜的社會,以刀解牛喻人在社會上處世。莊子認為,人應當找到一條能夠适應社會的生存道路,回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就不會受到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