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戰不休。”這是林俊傑在其歌曲《曹操》中的歌詞。就像歌詞裡面唱的一樣,在分裂時期的三國,時局動蕩,經常爆發戰亂。
生活在三國時期的人們,因戰争的爆發而不得不四處避難。戰亂雖然會導緻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可也是在這一時期,中國曆史上湧現了一大批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英雄。
諸葛亮就是衆多英雄中的一個,可英雄所要承擔的痛苦總比普通人的要多得多。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風光無限,不想最後卻因病而終。
一、劉備三顧茅廬請卿出山學過古代文言文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字孔明,号卧龍。生在亂世的他,并不想陷入戰争的泥潭之中,就像他在《出師表》裡所說的“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那樣,隻想在這動蕩的時代,能安穩的過日子。
可劉備的出現,讓他打破了自己原本的想法。在三國衆多的故事之中,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而三顧茅廬的故事,我們耳聞能詳。
面對劉備三次的拜訪,諸葛亮心中有所動搖,他沒想到劉備身為蜀國的首領,竟然會為了請他出山而三次委身來這簡陋的茅屋拜訪。
在劉備第三次來拜訪的時候,諸葛亮與他進行了密切的交談,從交談中,諸葛亮明确知道了他的志向,聽到他誠懇的話語之後,便答應出山,為他出謀劃策。
二、身負重任,行軍打仗諸葛亮在出山之後便一直跟随在劉備左右,劉備對他是越發的重視,關羽張飛看到諸葛亮不用打仗也能享受如此優待,心中很是不滿,睿智的諸葛亮自是知道他們心中所想,于是,就用他的實際行動來向軍中的将領及士兵展示自己所特有的才能。
在一次曹操南侵的戰役之中,劉備請諸葛亮為軍師,統籌軍隊作戰。諸葛亮命趙雲為前部,引誘敵軍進入博望坡,待到時機成熟,便命人火攻,等到敵軍發現自己中計之時,已深陷火海之中,難以逃生。
一場博望坡火戰,既打了勝仗,增長了軍中勢氣,也赢得了關羽張飛對諸葛亮的欽佩。
在此之後,諸葛亮先後指揮了火燒新野、赤壁之戰等戰役,幫助劉備奪取益州,并助其稱帝。
可惜,劉備最後因病逝世,沒能完成他的雄圖霸業,因此,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感人故事。
在劉備死後不久,蜀國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用這樣一句話來描寫着自己的處境,那就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面對着敵軍的侵襲與先帝的囑托,諸葛亮擔起了軍中的重任,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落在了他一人的手上,為了不讓蜀國落敗,他隻能事必躬親,力求做到極緻。
三、鞠躬盡瘁,積勞成疾日益加大的工作量,讓諸葛亮日夜操勞,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能夠看到,諸葛亮在操持軍事期間,曾多次吐血,再加上行軍打仗,奔波勞作,讓他的病情愈加的嚴重。
另外,諸葛亮是蜀國的謀士,行軍打仗之時都是坐在椅上不運動,手持羽扇,文質彬彬,指揮着軍隊的前進與後退。雖說不運動就代表身體不健康,可體質較弱的孔明本就比其他軍人容易生病,更應注重保重身體才對。
但當時蜀軍面對的情況已如芒在背,容不得他稍作停歇,随着他日複一日的工作,身體也逐漸超出負荷,最終導緻病情的加劇。
諸葛亮從原本的工作量太多而無暇進食,演變為到最後病情的加劇而不能進食,随着他食量的日益下降,就連他的死對頭司馬懿也說他忙于軍事而少食,這樣的他還沒活多久,蜀國還能撐多久?
三國時期的醫療設施并沒有現在的那麼發達,所以諸葛亮的病在三國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再加上軍事繁多,他日益操勞,身體吃不消而導緻病情加劇,最終在軍營裡與世長辭了。
四、用現代之醫學,分析孔明之病情諸葛亮到最後究竟是因何病而逝世的呢?現代醫學有兩種猜測,一種是消化性潰瘍,這種病在現代醫學《病理學》中有講到,患有此病的患者會因潰瘍底大血管被腐蝕破裂,從而導緻吐血。
從發病的症狀來看,這确實與諸葛亮的病情相吻合,但與之病情相似的還有另外一種疾病,那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肺結核。
肺結核在古代被稱為痨病,患者也會出現咳嗽、吐血的症狀,可不同的是,肺結核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染的。若是諸葛亮患的是肺結核,那軍中的将領及士兵豈不是也會面臨被傳染的風險?
肺結核雖然是傳染病,但對于現代醫學來說,已經有了可以治療的藥物,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不成嚴重的威脅,可在三國時期,若是有人患上這種病,無疑就是得了絕症,而且還會危及他人性命。
若是諸葛亮患上的是肺結核,那蜀國的軍隊應該會因此受損才對,再加上諸葛亮在身患重病之時還跟指揮軍隊打仗,接觸他的人很有可能也會感染上這種疾病,但在《三國演義》之中,并未提及軍中人士也出現肺結核的症狀。
書中對于諸葛亮的病情以及死因也隻是寥寥幾筆帶過,并沒有很詳細描述,隻是說他積勞成疾,而病死軍中。
對于諸葛亮的病情,還要繼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他究竟是因患上何病才駕鶴西去,畢竟年代久遠,具體情況還有待專業人士去考察與驗證。
總結人的生命是珍貴且短暫的,隻有擁有一具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與目标。
劉備雖有鴻鹄之志,可最終還是敵不過疾病而中道崩殂;諸葛亮雖有過人的才幹,卻最終也因積勞成疾而離開了人世,到最後也沒能完成劉備的囑托。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懂得勞逸結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發展,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若是你追求理想的途中,損壞了身體,那你可能會永遠地與成功失之交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