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市更新大潮之下,“再生與自救”的調改升級,成為存量商業向下一階段突破新生的重要方式。
通過改造設計打造引流爆點的方式很多,但結合建築或空間特征因地制宜的改造,既能保留空間的場所記憶,又煥發出新活力,是業主最喜聞樂見的方式,也最能勾起消費者的情懷共鳴。
為此,本文從設計角度對國内外商業改造案例分析,為購物中心改造中打造引流爆點提供思路與啟發。
01、台南河樂廣場
從地下車庫到親水廣場
1983年,台灣台南運河旁興建了中國城商場,一段時間後,商業建築不再發揮預期的作用,也耗盡了台南市中心片區的活力。
項目改造提出了一個老舊商場空間再利用的解決方案。已停業的中國城商場被重新規劃設計出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瀉湖,連結并活化了沒落的商業區,給予舊城以新生,并成為老舊商場空間再利用的典型案例。
曆史建築經過藝術性拆解和保留而非刷新抹白式的破舊立新,建築結構環繞矗立在廣場上方,成為獨特的景觀地标。
商場的地下停車場經過改造化身為露天下沉廣場,設計選用抿石子鋪面,規劃出下凹式的親水空間,并将台南第一條地下街“中國城地下街”變身為露天水景。
地下一樓連結地面部分做為景觀平台,被拆解保留的建築結構成為活動場地的背景,搭配精心設計如丘陵起伏的地形還有浮凸小島,成為孩子探險玩樂的最佳場所。
觀點:設計利用場地特性進行功能轉換引流,一方面呈現了城市更新浪潮下對場地資源再利用的合理方式,另一方面則可有效降低改造難度與成本投入。
02、美國The Arcade
購物中心變身網紅公寓
2008年,由于受到線上購物的沖擊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建于1828年、美國第一家封閉的室内購物中心The Arcade被迫停止營業,還被列為"紐約十大最瀕危資産”。
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這座希臘複興式風格的建築進行了大改造,最先明确的,是保留下整體建築的原始結構,重新鋪設了平坦的岩石地面,置換了新的頂棚,以保證充足的自然光線流入。
其次是本項目最大的亮點——對内部空間用途進行了重新劃分,一層是17間商鋪用于零售及餐飲業,二層為48間低成本的微型公寓。從新舊對比圖中,我們可以看見設計盡可能保留了建築的原始格局,并通過引入公寓這種與原商鋪形狀相近的業态,減少對空間結構的大破壞。
為了提升社交頻率,每間公寓廚房内未設煤氣爐,設計鼓勵租客到樓下的餐廳用餐消費,到公共空間與他人交流,度過一個活力多彩的夜生活,而不是窩在家裡對着屏幕。
公寓租金每個月僅550美金起,與當地的短租公寓價格相近,相同的價格能享受到更棒的建築外觀及設計師精心打造的室内空間,使這個瀕危資産短短時間從乏人問津到登記入住房客排到候補上千号。
英國倫敦Coal Drops Yard
煤礦倉庫蛻變購物中心
這一對狹長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倉庫建築修建于1850-60年代,曾經用于儲存和中轉由英格蘭北部鐵路運送過來的煤塊。
随着煤礦業的衰落,這兩座雙層建築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在1990年代之前曾被用作輕工業工廠、倉庫和夜店等。改造設計在強調工業建築所擁有的獨特肌理和曆史基礎上,打造一個統一而現代的公共空間和購物目的地。
設計并未選擇在兩座屋頂之間增加一個突兀的矩形結構,而是使它們向高處伸展直至交彙,最終形成一個公共庭院。新屋頂的形式與舊建築煥發的光澤共同展現出一種新舊結合的獨特美感,35米寬的擴建部分從原先的三角形屋頂上順暢地延伸出來,使兩座建築物在空中彼此輕輕“觸碰”。
從擡高的屋頂上,人們可以俯瞰到南面的國王十字車站和克裡克研究所,以及北面的Cubitt廣場。在下方,新的屋頂帶來了一個20米高的、寬敞的遮蔽空間,人們可以在這裡散步、停歇或舉辦音樂會和表演活動。
除了屋頂的改造之外,在必要的地方,新擴建的部分被賦予了與老式鐵器、磚料、石闆、木闆以及鵝卵石相似的肌理和色調,與年代更近的标牌和塗鴉共同為商場帶來獨特的個性。
觀點:因地制宜的改造,是對場所精神與文化的認同,舊的記憶賦予新的場景以底蘊和内涵,新的場景重新煥發舊空間的活力,新與舊在互相作用中重新定義商業,使商業更容易融入與被接受。
03、日本宮下公園
适應時代需求的“戶外商城”
宮下公園位于以繁華商業著稱的東京都澀谷區,此次重建前,由于地基主體結構年久老化,公園抗震抗災性欠佳,無應對日益嚴重的城市災害問題。此外,場地公共功能與商業功能混亂,亟需升級改造。
設計團隊希望通過整合公園周圍各類設施,在這片商業區創造一個高質量的公共休閑空間,同時能兼顧商業需求和基建需求。
在重新面世的宮下公園中,除了公園本身和公共停車場重新建設外,4層高的商店及18層高的酒店被合并、設計到了一處場地上,以此實現顯著的城市改善,并提高了東京市中心的公共土地利用率。
為了充分利用環境優勢,商業空間以“激動人心與舒适生活交彙的四層公園”為理念,将大部分商店聯合打造成“戶外商城”。餐廳主要采用了大型推拉門,将用餐空間開放、延伸至寬敞的戶外之中,讓顧客享受戶外的自然氛圍。
在這種商業環境裡,人們可以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眺望明治大道兩側郁郁蔥蔥的榉樹樹冠,同時也為商場公共區域節省了空調設置。這一項目因地制宜的設計雖然發生于疫情之前,但事實證明,這種充分結合戶外環境的項目有着非常符合時代挑戰的考量。
觀點:場所的環境營造和社會化屬性的增強是未來商業項目設計的趨勢,也是項目塑造的核心價值和格調,此外開放性的空間與封閉的室内空間互補,可以引入許多室内無法承載的功能與業态。
04、諾丁漢廢棄購物中心
設想中的“綠色心髒”
該開發項目位于英國諾丁漢的前Broadmarsh購物中心所在地,因Covid-19的大流行,該購物中心在拆除過程中被廢棄。在保護和重新利用購物中心廢棄框架的基礎上,設計打造全新的商住綜合體,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項目改造願景的核心是為市中心創建一個新的“綠色心髒”。廢墟的一部分将被保留并與新結構相結合,作為對場地的創造性回應,也是減少建築碳排放的一種方式。
由購物中心結構制成的框架内部将是一個獨特的室内/室外空間,效果圖設想了用于餐廳、社區花園、滑冰坡道、健身房、攀岩牆和現場娛樂表演的區域,創造一個可以容納許多城市中心所缺乏的多樣性和活力的地方。
觀點:該設計構想給我們的啟示是,從更宏觀的角度而言,設計不應該僅僅是提供一處零售的場所,更應該能将人們緊密凝聚。
因地制宜,因勢而為,結合建築或空間本身的特征,将缺陷空間打造成項目的引流爆款,塑造出項目唯一性,是對原空間最大的尊重,也是對設計水平的最高考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