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障性住房租賃市場利好消息不斷。
11月8日,建設銀行舉行住房租賃基金成立發布暨合作簽約儀式,300億住房租賃基金正式落地,将助力長租房市場,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以下簡稱“保租房”)供給。與此同時,保租房REITs持續擴容,華潤有巢保租房REIT也于11月1日正式獲批;各地政策層面也再度傳出利好,11月2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對《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對保租房方面亦提出相關規定。
在此背景下,值得關注的是,保租房供給增量持續擴充,未來會否成為租賃市場的主流?哪些區域将是其重點布局之地?又有哪些存量房屋有機會改造成保租房,前景如何?
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旗下房源“納保”比例超過50%的企業共有6家。圖/IC photo
利好頻出,保租房建設提速擴容
住房租賃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領域的支持。11月8日,建設銀行舉行住房租賃基金成立發布暨合作簽約儀式,300億住房租賃基金正式落地。活動當天,建信住房租賃基金在北京市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産業園區内的智彙健康城現場完成對該項目的簽約,收購部分正處閑置狀态的辦公樓,後續将把商辦物業改造為租賃住房,并申請納入北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體系。
與此同時,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持續擴容。華潤置地官方微信公衆号披露,旗下華潤有巢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于11月1日正式獲批。這隻REIT的上市,是首單央企租賃住房REITs,也是第四單保障房REITs。在業内看來,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的成功推出,給房企開辟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或将進一步推動房企積極布局保障房賽道,也将為其他住房租賃企業發揮示範效應,由此吸引更多以保租房為底層資産的公募REITs發行上市。
而從各地政策法規層面來看,繼《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于9月1日起施行之後,11月2日,“上海人大”官方微信公衆号公布,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對《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11月2日-16日。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該條例明确,繼續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加強源頭規劃,明确編制專項規劃以及重點布局要求;明确建設和管理要求,合理設置準入條件和退出機制、優化申請審核流程、完善配租使用規範、規範租金和租期。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已成為我國住房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自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以來,保租房的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台,包括增加土地供應、減免稅費、給予财政獎補、金融支持、建立多部門聯審機制、簡化審批流程,以及通過獎勵購房資格盤活住房市場存量等“一攬子”促發展措施加快落地,推動保租房建設。
據悉,“十四五”時期,全國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解決近2000萬人的住房困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也都提高了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占比。
“保租房由于形成了完整的‘投融建管退’閉環模型,未來會成為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上的主力軍和壓艙石。”ICCRA住房租賃産業研究院院長趙然指出,以北京為例,品牌型機構化集中式租賃住房項目未來待開業的潛在供給合計8.7萬多套(間),其中,市場化運營管理的長租房占比約44%,保租房占比為56%。
房東東公寓學院創始人全靂也表示,保租房将成為租賃市場主流,預計2025年底,我國保租房會達到一個保有量的高峰。
不過,在景晖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晖看來,保租房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快速增長,但從新增供應角度分析,40個重點城市新增650萬套(間)的這一規模,放到全國2億-3億人的租房市場來看,還隻是市場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成為市場主流,因為整體租房市場的體量較大。
增加供給,存量房改為保租房獲鼓勵
政策目标下,各地保租房建設提速,供給增量迅速擴充。胡景晖指出,保租房未來在人口淨流入的強二線和一線城市,更容易成為市場主流,“這些城市有産業、人口聚集效應,為配合一些産業園區、開發區發展,也需要有保租房的配套;弱二線城市會發展慢一些,而三四線城市則不太現實。”
在具體區域布局方面,全靂認為,新城等人口導入區域,高校、産業聚集區域,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将是保租房重點布局的地方。
比如,《北京市“十四五”時期住房保障規劃》提到,引導新增保障性住房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區以及積極承接中心城區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多點”地區;圍繞海澱-昌平-延慶、朝陽-順義-懷柔/密雲、朝陽-通州-平谷、豐台-房山、石景山-門頭溝等主要通勤方向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
而從保租房的來源來看,除新建房源之外,各地均在鼓勵利用現狀建築改建保租房,多渠道增加保租房的有效供給。以上海為例,《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草案)》指出,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在符合規劃原則、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衆意願的前提下,可以改造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在此背景下,在胡景晖看來,存量房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體系(簡稱“納保”)存在幾種可能性:開發商已開發的成熟項目,或自持的出租房項目;長租公寓運營企業的部分項目;存量改造、舊改項目。
除此之外,在全靂看來,租賃住房“納保”的一大前提在于全裝修,且需要有生活配套,比如社區食堂、便利店等。
需算好賬,長租公寓“納保”趨勢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不少長租公寓已經“納保”。ICCRA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已開業房間規模中約有10.7%納入當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環比提高了3.8個百分點,規模合計為10.045萬套(間),比二季度增加了38431套(間);“納保”比例最高的為租賃式社區,已納保房間規模占總規模的31.3%,青年公寓和宿舍型公寓的納入比例分别為10.9%和7.3%。
而從企業端來看,根據ICCRA統計數據,截至三季度末,旗下房源“納保”比例超過50%的企業共有6家。其中,安居瑾家的納保比例達100%,星河控股集團納保比例為85%,大悅樂邑納保比例為84%,頤和貝客、GET HOME凱得家和甯巢公寓的納保比例分别為70%、61%和51%。
從已納保項目的平均租金水平來看,ICCRA根據各品牌在全國的平均數據統計,“納保”後租金水平的平均下浮幅度為10.18%,與大部分城市要求的“與同品質、同地段租賃住房産品相比租金下調10%”的規定相吻合。
在胡景晖看來,租賃運營企業“納保”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具體而言,一方面,租賃運營企業可以享受土地折扣、财政補貼、稅費減免、民水和民電等政策優惠,但與此同時,租金漲幅、租金定價、産品标準方面會有一定的限制和管控。這意味着在成本下降的同時,收入也可能會下降,因此,租賃企業需要考慮的核心在于“算好賬”。
展望未來,58安居客房産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對保租房運營者而言,需注意的是,随着保租房項目不斷入市,規模化、集約化運營的難度提升。同時,需要考量如何将這類政策紅利更好地落地,讓有需求的保租房目标群體充分了解此類項目,更加便捷、高效地申請保租房,消除市場信息不對稱,從而讓保租房産品和新青年的租賃需求更有效、精準的對接和匹配。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