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享盛名?來源:天山網天山網-新疆日報訊(記者張婧 通訊員查冬冬報道)4月的阿克蘇,春花爛漫4月7日,記者驅車沿着阿克蘇北外環高速路向北行駛2公裡後,到達溫宿縣托甫汗鎮阿亞克其村位于村頭的魚塘,漁民塗芳揮手之間,水面上蕩起漣漪,魚兒歡快搶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魚米之鄉享盛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天山網
天山網-新疆日報訊(記者張婧 通訊員查冬冬報道)4月的阿克蘇,春花爛漫。4月7日,記者驅車沿着阿克蘇北外環高速路向北行駛2公裡後,到達溫宿縣托甫汗鎮阿亞克其村。位于村頭的魚塘,漁民塗芳揮手之間,水面上蕩起漣漪,魚兒歡快搶食。
阿亞克其村位于庫馬力克河、阿克蘇河、托什幹河三河交彙處,2000畝魚塘分布在12000畝水稻地旁,可謂“魚米之鄉”。
村子憑借良好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優越的水資源,着力發展漁業,每年春節前後還開展捕魚活動,吸引不少人參加,或是觀賞捕魚,或是購買鮮魚。
“在魚塘上打出長20米、寬2米的冰洞,随後讓漁網從水下‘走’,下網、穿杆、走線,将百米大網布置于冰面之下,絞網機的轟鳴聲過後,百米漁網被拉出冰面,魚塘裡的魚随着漁網蹦出冰面,一網最多能捕十六七噸鮮魚,吊車要裝運三四趟。”塗芳興奮地講述起冬捕場景。
塗芳已經在阿亞克其村從事養殖業13個年頭,每年家中依靠養魚收入十幾萬元,她既是魚塘老闆,也是養殖基地的技術員,負責養殖新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如今,阿亞克其村捕魚用上了先進的機械,一台吊車停在岸邊,吊臂吊起巨大的魚筐放在漁網正中央,捕魚人将一條條大魚抱起放進筐中,一筐足足能裝200公斤魚。”塗芳說。
依靠新技術,選擇好品種,阿亞克其村産出的草魚、花鲢、白鲢、鯉魚等當日即可發往阿克蘇市、庫爾勒市、喀什地區、和田地區等地,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目前,阿亞克其村已有大大小小近百個魚塘,年産鮮魚5000餘噸,年收入800萬元左右。
如何更好地發展村裡的魚、米産業?近年來,阿亞克其村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養殖之路,還相繼建成溫宿縣飛達大米加工廠、佰靈養殖合作社,以延長魚、米産業鍊。
談及未來,阿亞克其村黨支部書記王波說:“我們将依靠漁業農家樂、水稻觀光遊發展鄉村旅遊,打響村裡的‘魚樂圈’品牌,讓村民有穩定的增收渠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