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練 語言運用+名句默寫+文學類文本閱讀
(1.語用綜合+2.補寫+3.壓縮+4.默寫+5.散文)
[共42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想起從前在張家界溪邊徒步的情形,那裡的山勢地貌遠比黑森林山區險峻壯觀,遊客________,每隔一兩裡路,就有一個休息區,供給茶水小吃,各種招呼聲不絕于耳;猴家族們在山林和溪水裡嬉戲玩要,( )。這裡的山林是靜谧安詳的,三三兩兩的遊客________其間,說話也是竊竊私語,聲音稍大點就有山谷的回聲。我們走了小半個時辰,終于見到了德國落差最高的瀑布。這一路走來的清涼惬意,森林的寂寥,已是十分難得的體驗。
看完瀑布,順着山路往下,就走到了熱鬧的小鎮主街。黑森林博物館是老房子改建的二層樓博物館,門面小小的,進去才感受到什麼叫________。博物館的宣傳手冊上寫着:“就從這裡開始黑森林時間之旅吧!”從黑森林少女的紅絨球帽,到新娘子類似苗族女子的沉重頭飾,從農莊家居布置到手工作坊的各式各樣的工具,從鄉村化妝舞會的面具到制作精美的管風琴,音樂盒,從民間傳說裡的妖魔鬼怪木偶到本地山脈開采的礦石寶石……仍然就這樣守在作坊裡一點一滴地消耗着“時間”,黑森林人漫長的兩百多個冬天過去了。黑森林人對時間如此執着,而時間也在________着黑森林人的勤勉質樸,心思巧妙。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黑森林人兩百多個漫長的冬天過去了,仍然就這樣守在作坊裡一點一滴地消耗着“時間”。
B.就這樣,兩百多個漫長的冬天過去了,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裡一點一滴地琢磨着“時間”。
C.漫長的兩百多個冬天過去了,黑森林人就這樣仍然守在作坊裡一點一滴地消耗着“時間”。
D.就這樣,黑森林人仍然守在作坊裡一點一滴地琢磨着“時間”,兩百多個漫長的冬天過去了。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向遊客讨了食物歡歡喜喜地捧着吃,不時竄出幾隻來
B.不時竄出幾隻,歡歡喜喜地捧着吃向遊客讨來的食物
C.不時竄出幾隻,向遊客讨了食物,歡歡喜喜地捧了吃
D.歡歡喜喜地捧着吃向遊客讨了食物,不時竄出幾隻來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摩肩接踵 點綴 别有洞天 印證
B.熙熙攘攘 散落 引人入勝 印證
C.摩肩接踵 點綴 引人入勝 記錄
D.熙熙攘攘 散落 别有洞天 記錄
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元宵節舞魚龍燈的習俗在我國曆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就曾贊美元宵節時民間藝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古人迷信鯉有“神性”,因而膜拜崇敬。魚龍舞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節日的重要表演風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觀念可以追溯至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上生動的魚紋,據推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來又發展成為以魚為圖騰的原始巫術舞蹈。
3.閱讀下面文段,請用三個四字短語概括楚人的三種精神,不得摘錄原文短語。(6分)
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不滿足于偏安一隅,通過“筚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曆程擴大疆域,最終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人民族政策為“撫有蠻夷”“以屬華夏”,比當時管子“戎狄豺狼,諸夏親昵”和孔子“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的思想進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長,并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楚人發明了“楚式鬲”(一種陶器),後來還吸取吳越和華夏的青銅冶煉技術精華,使自己的礦冶水平居于領先地位,并創立了介乎夷夏之間的楚制和楚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琵琶女在京城時藝高貌美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行路難》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動作細節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内心的苦悶抑郁。
(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狂風停止之後雲層變得墨黑,天色馬上暗下來,引出下文屋破又遭連夜雨的境況。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5分)
冬 天
[美]安妮·迪拉德
隆冬時節;寒冬,如此寒冬,久久不去。冬天裡我在戶内綻放,如一朵不該開花的連翹;我閉戶乃為開展。晚上我閱讀寫作,一些一直不懂的事都弄清楚了;一年裡其他時間裡種下的東西如今收成。
屋外,所有東西都開朗了。冬天輕松地讓萬物輪廓分明,重新撒種。每一處的小徑都清爽了;秋末和冬天,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我才能攀爬峭壁,前往盧卡斯果園,繞着長滿了樹的采石場水塘走一圈,或沿着聽客溪的左岸往下遊走。林子裡是幾英畝的枯枝;我可以一直走到墨西哥灣。當樹葉落盡,脫衣舞也就跳完了;一切都靜默無言,曆曆可見。每一個地方皆天空開闊,景深拉長,牆壁變成窗戶,門都打開了。我看得見山上橡樹下,白家和葛家住過的房子。卡汶溪緊挨着馬路的兩岸,原來草木茂盛,也早已疏落成一片朦胧瘦枝,我也可以看到馬倫和珊蒂,穿着藍外套帶狗出去跑步。山丘皆瘦骨嶙峋,隻見肩膀、關節和腿骨。夏天所隐者,冬天顯露之。有藏在樹籬笆裡的鳥巢,在胡桃樹和榆樹上,好多東一個西一個的松鼠窩。
今天一輪下弦月挂在東邊的天空上,好一抹粉筆印。其表面的陰影和天空本身的藍色色調以及明暗度都相仿,所以最中間的部分看起來是透明的,又好像給輕微地磨損,如同襪子足踵那部分。太陽正西沉。日漸寒而山色暖,一抹熱熱的霞彩投在大地上,色澤漸暗漸深。達·芬奇說:“去觀察,觀察暮色裡,還有陰天裡,街上男男女女臉上蕩漾着的可愛和溫柔。”我看過那些臉孔,在陰天裡;我也看過晴朗的冬日裡,日落時分,一些房子,很普通的房子,外面的磚牆是燒着的煤炭,而窗戶是火焰。
我爬過小溪,穿過小閹牛草原,過了多草的小島,爬上一座高高的山丘,俯望山谷。
右邊有座密密麻麻長滿爬藤的林子,沿着山坡往下通到聽客溪。左邊,在山脊上有一叢高大的遮陰樹。在我面前山勢直落,接到一片平坦的原野,原野臨溪之處則有樹。小溪再過去,我可以吃力地看到削得直直的石頭,很久以前有人在樹林下面挖山采石。再過去我看到荷林斯水塘,塘邊所有的林子和牧原;然後我在一片藍色的朦胧中,看到整個世界白白地平鋪在山間。
越來越暗的天空中出現了一個黑點,又出現了一個,然後又一個。原來是燕八哥回巢。它們在極遠的地方聚集,一群嵌入一群,朝我飄過來,透明的,旋轉着,像煙。它們一面飛一面散開,曲線越拉越長,像一團散了的紗。我沒移動,它們從我頭頂飛過,有半小時之久。群鳥飛展猶如一面獵獵大旗,一面展開了的幡布,展向相反的方向,窮目之所極。每一隻鳥飛行時,都顯然随意地上下飛動,穿來插去,也不為什麼,燕八哥飛起來就是那樣,而雖然如此,彼此間仍間隔得非常好。鳥群兩端收窄中間圓胖,像隻眼睛。我聽到頭頂上空氣撲動的聲音,有如百萬張抖動的地毯,沉悶的呼呼聲。它們穿入林子,未有觸動一條枝桠,直穿樹頂而入,繁複而匆匆,像風一般。
半小時之後,最後零零落落的幾隻也消失在樹中。我幾乎站不住,為這意想不到的美所擊倒,肺葉大開,隆隆吼着。雙眼刺痛,因為奮力追蹤,看那有羽毛的黑點如何穿入缭繞的肢體裡。此刻可不可能有細小的鳥正穿入我的身體,鳥兒撲翅鑽入我細胞間的空隙,什麼也不碰到,但在組織裡活潑潑動着,敏捷地。
(節選自《聽客溪的朝聖》)
(1)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這篇散文記叙了“我”在冬日的傍晚外出散步所看到的美麗景色,細緻描摹了山丘、下弦月等景物,特别是燕八哥歸巢時的壯觀景象。
B.“我”“今天”的行蹤:盧卡斯果園——采石場水塘——聽客溪——墨西哥灣——卡汶溪——小閹牛草原——多草的小島——高高的山丘。
C.這篇散文語言非常形象生動,如“當樹葉落盡,脫衣舞也就跳完了”,将樹木在秋天落葉,比作跳脫衣舞,活靈活現,呈現出很強的動感。
D.這篇散文觀察、描摹景物細膩,寫冬天的下弦月,能恰如其分的表現光與影的微妙組合,寫燕八哥歸巢,從其形狀到聲音,無不惟妙惟肖。
(2)結合全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刻畫了一幅怎樣的冬日傍晚美景?是如何刻畫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5練 語言運用+名句默寫+文學類文本閱讀
1.(1)B【解析】“就這樣”複指前文的内容,應放在句首,“消耗”不如“琢磨”好,排除A、C兩項。D項從整個句意看,“兩百多個漫長的冬天過去了”作時間狀語,應放在“黑森林人……”之前,故選B項。
(2)C【解析】從前文看,緊承的句子應該是“不時竄出幾隻”;猴子應該是先讨食物,然後才吃。故選C項。
(3)A【解析】摩肩接踵: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熙熙攘讓: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句中側重于人多,第一空用“摩肩接踵”更恰當。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散落:分散,不集中。此處前面有“三三兩兩”一詞,根據語境,第二空選“點綴”更恰當。别有洞天:另有一種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勝。引人入勝:引人進入佳境(指風景或作品等)。根據語境,第三空選“别有洞天”更恰當。印證:證明與事實相符。記錄: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根據語境,第四空選“印證”更恰當。故選A項。
2.①舞魚龍燈的盛況 ②源于古人崇鯉觀念的形成 ③這些魚紋很可能是“圖騰标志”【解析】語段論述的是“舞魚龍燈”成為中國古代節日的重要表演風俗的具體原因。①根據前文“曆史悠久”,可知應填“舞魚龍燈的盛況”;②根據“魚龍舞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節日的重要表演風俗”可知,此處應解釋原因,故應補寫“源于古人崇鯉觀念的形成”;③根據“後來又發展成為以魚為圖騰的原始巫術舞蹈”可知,此處應是說這些彩陶上的魚紋可能就是一種圖騰文化,可填寫“這些魚紋很可能是‘圖騰标志’”。
3.開拓進取(艱苦創業) 開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 革故鼎新(技術創新)【解析】文段第一句是從創業艱難角度說的,第二句是從楚人的融合精神角度說的,第三句是從技術革新角度說的。答題時要統攬全局,注意關鍵句,挖掘文字背後的内涵,同時注意字數要求。
4.(1)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3)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5.(1)B【解析】“盧卡斯果園——采石場水塘——聽客溪——墨西哥灣——卡汶溪”這部分并非“我”當日的遊蹤,而是平時可能選擇的出行路線。
(2)這句話寫“我”想象燕八哥在體内穿行,是被燕八哥回巢的壯美景色震撼而産生的獨特感受;“可不可能”引出想象,感覺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鑽入我細胞間的空隙,什麼也不碰到”,與“未有觸動一條枝桠”呼應,表現燕八哥飛翔敏捷的特點;想象奇特又極貼切。 【解析】理解句子含意,要結合文章主題抓住句中的表意手法和委婉含蓄表意的詞、短語進行理解,如本句是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受比作小鳥在體内的穿行,來表明燕八哥的飛翔特點。
(3)文中刻畫了一幅疏朗、開闊、生動的冬日傍晚美景。①借助觀察角度變化刻畫美景。本文先總寫冬日山中因為樹葉落盡變得開朗的景象,是平視角度;既而寫天空中的下弦月,是仰視角度;寫山谷,是俯視角度;最後,從山頂望天空的燕八哥歸巢,回到平視角度。②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刻畫美景。寫山間的樹林、山丘是靜景,而燕八哥歸巢是動景,一靜一動,相互映襯。③運用對比手法刻畫美景。将山間冬日的林葉盡落與夏天的草木茂盛對比,突出了冬日山間疏落開朗的特點。④從多個角度刻畫美景。描寫燕八哥歸巢,寫燕八哥群由遠及近,鳥群形狀如大旗,如幡布,如眼睛,是視覺角度;寫燕八哥群飛翔時發出的聲音,是聽覺角度。 【解析】第一問,先要從整體上概括冬日傍晚的景象。主要通過“我”的感受,周圍的環境描寫,可概括出一幅疏朗、開闊、生動的冬日傍晚美景。第二問,怎麼刻畫的?重點要抓住觀察事物的角度,動靜結合的手法以及多角度寫景的技巧。
【閱讀導引】
這篇散文開篇以輕松的筆調、開闊的視野展示了作者平日行蹤之所見到的真實素靜的大自然。所寫景物皆信手拈來,為文章接下來寫冬日作鋪墊,為展示冬日美景造勢,這種開篇與下文形成的鮮明對比讓人留下深刻的記憶。
冬日的傍晚一輪下弦月挂在東邊的天空上,霞彩漸暗,山色漸暖,燒紅了磚牆,燒紅了窗戶,在這樣的暮色裡,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爬過小溪,穿過小閹牛草原,過了多草的小島,爬上一座高高的山丘,俯望山谷”,山色、樹林、溪流平實而景緻多變。一個遊者的喜悅躍然紙上,其細膩的描摹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翹首天空燕八哥回巢,其陣勢壯觀而又變化多端,其美妙讓人如癡如醉“肺葉大開”。至此作者将一幅疏朗、開闊、生動的冬日傍晚美景毫不吝啬與讀者進行了分享,從而呼喚人們貼近自然,融入自然,領悟自然,與美好的大自然共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