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稀土元素的重要性,已經被更多的人熟知。但是關于稀有元素的知識,可能民衆知之甚少。因為兩種是不同的概念,而且特别容易讓人混淆。稀有元素包含稀土元素,是自然界存量稀少,分布狹窄元素的總稱。當然人造元素也包含在内。以元素镅為例,則可見證其巨大的實用價值和自我屬性。
5月6日,據科技日報報道稱,英國科學家利用化學元素镅進行了發電實驗,并獲得成功。當然這也是镅自問世以來,第一次被運用到實際領域。镅在原子序數中被标注為第95号元素,是超鈾元素的同位素。于1944年被美國科學家西博格、詹姆斯、摩根和吉奧索等人人工合成。其名稱來源于美洲一詞(America),中文名稱為”mei”,元素符号為Am。
镅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通常以钚衰變的副産品出現,人類可以通過原子相互撞擊幹預形成。英國科學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通過多年研究,在坎布裡亞郡NNL中心實驗室的一個特殊屏蔽區域内,從一定數量的钚儲備中提取出镅。并利用物質衰變産生的熱量,通過能量轉化的形勢,轉化成電量,最終将一個小燈泡成功點亮。而這也是镅目前在實踐中,第一次以外部能量形态出現。
據英國科學家介紹,通過镅“發電的原理”,人類可以制造出适合航天器、宇宙空間站、深空探測器等所需的熱核電池。而镅(²⁴¹Am)長達458年的半衰期,可以為上述空間裝置提供不少于400年的能源。因而可以預見的是镅“發電試驗”的突破,将為人類在外太空的探索插上一道翅膀。
衆所周知,目前宇宙飛船、深空探測儀,除了自備電池外,其大部分外部能量來源于太陽的輻射。由于宇宙空間的不确定性,以及太空任務的特殊性,上述設備大多時候要出離太陽輻射區。因而尋找相關備用能源則尤為重要。此次镅試驗的成功,讓人類也在熱核電池制造方面多了一個選擇。因而可以預見的是镅将會在未來的空間領域被廣泛運用。當然也因為這種物質提煉困難,存儲不易等缺陷,使其價值比黃金和鑽石還要珍貴。因而被人類愈加重視。
總之,科學技術的進步非一朝一夕,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此我們要保持耐心,切勿急功近利,好高骛遠。此次镅試驗的成功,不僅讓人們對于稀有元素有了一定認識,也對于未來的航天發展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镅熱核電池早日出現,促使人類的深空探測步伐走得更遠,更堅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