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葫蘆科蔬果全介紹一文發布後,一時評論者雲集,其中有不少朋友認為“全介紹”的表述實為誇大其詞的标題黨,沒提到看瓜、砍瓜、攪瓜、石灰瓜、燒瓜等等,今天本磚家就來一一釋疑。
看瓜是什麼瓜?
圖① “看瓜”
看瓜,顧名思義即“僅供觀賞”的瓜,小時候鄰居家在院子裡就種了一棵,瓜熟後下半部分橙紅色,上半部分是白綠色或其它顔色的凸起,大體如上圖。沒什麼神秘的,就是筍瓜/Cucurbita maxima的品種,留着“秀色可餐”當然可以,真吃也木得問題。在南瓜屬三兄弟“南瓜、筍瓜和西葫蘆”中,不乏外形别緻、顔色漂亮的品種,盡可以當成“看瓜”栽培。
砍瓜又是啥?
圖② 砍瓜
看瓜砍瓜,音調不同,卻昭示了不同命運,一個歲月靜好,一個身受寸磔。一般來說,砍瓜都是長條型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随吃随砍,一直吃新鮮的,傷處會自然愈合,不影響後續生長(長不長另說,至少可以保鮮)。冬瓜亦可如法炮制,但需在傷處覆蓋保鮮膜。這麼幹有點殘忍,好在植物不是有情衆生,不入六道輪回,無妨。
攪瓜是何方神聖?
圖③ 攪瓜
圖④ 攪瓜
攪瓜,也叫金絲攪瓜或魚翅瓜,西葫蘆/Cucurbita pepo的品種。見圖,果梗具棱和槽,基部稍增粗,不呈喇叭狀擴大,典型的西葫蘆特征。攪瓜的“金絲”不是自然形成的,食用前須用力拍砸瓜的表面(或用開水著三五分鐘),切開後再攪動瓜肉才行。就連攪瓜的品種名都叫“拍砸一号”、“拍砸二号”。p.s. 經搜索,好像也有些“攪瓜”是筍瓜的品種,略。
石灰瓜?确實沒見過
圖⑤ 石灰瓜
圖⑥ 石灰瓜
圖⑦ 長果型的蛇瓜
恕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石灰瓜,搜圖後震驚了,難道國内居然還真有我不知道的瓜?仔細端詳,才發現配色風格很像蛇瓜,隻是果實外形對不上。不過,人工栽培的葫蘆科果實,發生什麼形變都不算稀奇,經過進一步查詢,得知石灰瓜就是短果型的蛇瓜/Trichosanthes anguina。因兩頭尖中間鼓,略似老鼠,又名老鼠瓜。
燒瓜應該寫成梢瓜
圖⑧ 菜瓜
燒瓜,正确的寫法應為“梢瓜”,民間諺語“梢瓜打驢去一半”說的就是它。梢瓜在“全介紹”一文中已有提及,即甜瓜的亞種菜瓜/Cucumis melo subsp. agrestis,本質上也是甜瓜,唯瓜肉無香甜味,吃到嘴裡能淡出個鳥來,隻配當蔬菜,一般用來腌制醬瓜。紅樓夢美食中有一道“野雞瓜齑”,主角之一即為此瓜,可見其文化底蘊深厚,并非泛泛之輩。
西瓜還是冬瓜?
圖⑨ 西瓜
還有朋友提到山西臨汾有一種瓜,外觀和西瓜一般無二,内部如同冬瓜,瓜子青綠色,搜到了一張圖,基本符合這位朋友的描述。這毫無疑問是西瓜/Citrullus lanatus,近似于三白瓜,瓜皮瓜子不像。打聽了一下,據說當地又稱凍瓜(不是冬瓜),一般摘下放陰涼處存放,至瓜瓤成湯狀後拌白糖吃,中老年接受度高一些,大部分年輕人無愛。
關于瓜的疑問,基本上就這些,如有新瓜,還請諸位不吝賜教。p.s. 不要再問“傻瓜”是什麼科屬了。欽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