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大學中庸背誦?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國學經典大學中庸背誦?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白話解: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處事叫做道,聖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來修正過與不及的差别現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這稱之為教化。這個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夠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白話解:君子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謹慎。在沒有人聽到的地方,更是恐懼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發現的處所,最微細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特别謹慎。
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白話解: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心是平靜無所偏倚的,稱之為『中』;如果感情之發生都能合乎節度,沒有過與不及則稱之為和。『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夠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達到圓滿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白話解:孔子說:「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為都違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為君子能随時守住中道,無過與不及;小人之所以違反中道,是因為小人不明此理,無所顧忌無所不為。」
5.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言,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白話解:孔子說;「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歡征詢别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歡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隐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别人正确的好意見,最後再将衆人的意見,所有過與不及之處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天下百姓擁戴,與津津樂道的緣故吧!」
6.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白話解:子路問孔子怎樣叫做『強』?孔子說:「你所問的是南方人的『強』呢?還是北方人的『強』?還是你所謂的『強』呢?用寬宏柔和的道理教化人,能忍受無理的欺侮而不報複,這是南方人的強,君子安然處之。至于披铠甲,卧枕刀槍,死也不後悔,這是北方人之強。好勇鬥狠的人安于此道。因此君子與人和平相處,而不随流俗移轉,這是真正的強啊!
7.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白話解:孔子說:「中庸之道是離人不遠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遠離人群,那就不可以稱之為道了。」
※(道在人身上,道在生活之中。)
8.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白話解:說話時要顧慮到能不能做到,做事時也要顧慮到與自己所說的話,是不是一緻,君子何不努力笃行實踐,做到言行合一呢?
9.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呼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白話解:君子隻求就現在所處的地位,來做他應該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該做的事;處在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時應該做的事;處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應該做的事;處在患難,就做患難時所應該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樂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10.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白話解:君子對上不怨恨天,對下不歸罪他人,所以君子安心的處在平易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來,小人卻是冒險去妄求非份的利益。※(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則修身見于世。)
11.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鹄,反求諸其身。」
◎白話解:孔子說:「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過來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好,功夫夠不夠。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
12.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白話解: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好比走遠路,一定要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處,一定要從低處開始。
13.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白話解:魯哀公問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記載在竹簡和木牍上面。當他們在位的時候,他們的教化就能施行,他們死了,他們的教化也就滅亡了。以人來施政的法則,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種樹的法則,在使樹木快速生長,施政的道理,是希望如同蒲盧一般快速滋長。」
14.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白話解:所以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而得人才的方法,在于領導者能修養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修身必須依據天下共遵的法則(道),修道要依據仁慈博愛。所謂仁,就是人性,以愛自己的親人為最重要。所謂義,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賢德的人最為重要。親人之愛有親疏等差之别,賢能之士也有等級,禮節就是因此而産生的。
15.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白話解: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種,當其力行實踐時則分為三種。我們說: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的關系,這五種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倫常大道。而智能、仁愛、勇氣這三種是人人所須具備的德行,當他實行時就是一個『誠』字。
16.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白話解:五倫與智仁勇以及誠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經過教育學習才知道的,有些人則是經過勤勉苦學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後,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實行,有些人是因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則需要勉強才會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結果都是一樣的。
17.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白話解:孔子說:「喜歡研究學問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夠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麼是羞恥就接近勇了。」
※(知恥者,能拒絕羞恥事,不做羞恥事,諸惡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勵,為所當為,衆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18.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白話解:豫者預也,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1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話解: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實地力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終止;不去辨别則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确實做到圓滿絕不終止。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白話解:别人學一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百次;别人學十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學習,不斷地學習,可以改變任何習性,甚至改變任何人!)
21.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白話解:隻有至誠懇切的人,才能盡力發揮他天賦的本性到達極緻,能盡他自己的本性,就能盡知他人的本性;能盡知他人的本性,就能盡知萬物的本性;能盡知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贊助天地萬物的化育;能贊助天地萬物的化育,就可以與天地并列為三了。※(三才者天、地、人)
22.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白話解:『誠』,是自然的道理,萬事萬物的本末終始都離不開它,沒有『誠』,就沒有萬事萬物了。所以,君子把『誠』看得特别寶貴,『誠』,并不僅僅是為了成就自己而已,而是要拿他來成就萬事萬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緻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白話解:君子恭敬奉持德性,同時好問勤學以緻知,使德行和學問到達廣大精微的境界,雖然極其高明,依然不偏不倚地遵循中庸之道。溫習已知以增進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禮節。所以在上位時不會驕傲,處于卑賤的地位也不會背叛作亂。當國家政治上軌道時,他的言論可以幫助國家振興,當國家政治紊亂無道時,他的沉默足以被接受。詩經上說:「既明理又有智能,以保全其身。」明哲保身就是這個意思吧!※倍者:背也。
24.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
◎白話解:孔子說:「愚笨的人偏要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偏愛一意孤行;生在現今的時代,偏要恢複古代的作法,這樣的人,災害将會降臨到他的身上。※災者災也。
25.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白話解: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彼此不相違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葉茂,無窮無盡。這就是天地之所以偉大的道理。
26.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白話解:君子做人的道理,看來平淡卻不會使人讨厭,看來簡單平易卻有文采,雖然溫和卻不失條理;見彼而知此,見外而知内,見微而知著,能明白這樣的道理,就可以一起進入道德之門了。
27.君子内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白話解:君子隻求内省時沒有過失,無愧于心。君子之所以讓人佩服,覺得趕不上,正是在這種别人看不見的地方。
28.詩雲:「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白話解:詩經上說:「君子獨居在屋内深處,也要無愧于心。」所以君子不待有所行動,人人都尊敬他,不必開口說話,人人都相信他。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