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作畫一幅,蘇轼看到稱贊不已,如今畫已失傳,詩卻是千古佳作
詩與畫在中國文化裡,無疑是一對聯系非常緊密的姐妹藝術,錢鐘書甚至說:"詩與畫不但是姊妹,而且是孿生姊妹。”
其實,筆者認為,詩與畫就像是主題曲與電視劇之間的關系。一部好的電視劇,剛看起來,你就會想起它的主題曲。比如,看到《西遊記》,你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敢問路在何方。看起《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你就會哼唱起涼涼來。
詩和畫的關系也是如此。看到白居易的畫作《草》,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看到李賀的畫作《馬》,立即就在腦海中浮現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詩句來!
蘇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擅長寫詩、作詞,而且散文和繪畫樣樣精通。留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天涯何處無芳草”等名句,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時,蘇轼繪畫、賞畫的本事,也是一絕。蘇轼曾經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為後世的“文人畫”奠定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學科基礎。正是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蘇轼作出《枯木怪石圖》,藝術價值極高,目前已經被炒到上億元。
事實上,蘇轼不隻是能夠作畫,更擅長品畫。曾經有個高僧作畫一幅,蘇轼看到稱贊不已,如今畫已失傳,詩卻是千古佳作。
這個高僧叫做惠崇。他是一個二流的詩人,一流的畫家。惠崇的詩作,傳唱度和美譽度都不算高,如今留下來的隻有“落潮鳴下岸,飛雨暗中鋒。”“河冰堅度馬,塞雪密藏雕。”非專業人士,可能都很少涉獵。
但是惠崇的畫卻是一絕。他的畫流傳下來的,都是佳作。比如《沙汀煙樹圖》,雖然畫的是,初春時萬物複蘇的情景,但空曠清逸、煙岚迷蒙的畫境,卻讓人産生傷春之感。
正是因為惠崇的畫,意境太高,蘇轼等人都對他趨之若鹜。
宋代郭若虛說,“建陽僧惠崇,工畫鵝雁鹭鸶,尤工小景。善為寒汀遠渚、潇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也”。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蘇轼是惠崇的好友,經常應惠崇的邀請,在他的丹青之上,作詩一首。已達到詩與畫合璧的效果。于是乎,惠崇就作畫一幅《春江曉景》,蘇轼看到稱贊不已,随即吟詩兩首,題在畫上。
咱們先欣賞一下第二首: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實,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二的創作水平很高。隻可惜缺少千古流傳的“金句”,所以當下鮮為人知。我們今天重點說的是第一首,現在大家先賞析一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第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作者蘇轼描寫的是一個遠景,隔着疏落的翠竹遠遠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
雖然隻是簡單一句話,寥寥幾個字,但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他說明這是早春。第二他寫出盎然的生機。雖然桃花稀疏,但三兩枝桃花已經顯露無盡的生機。
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轼将寫作的鏡頭,從江岸推向江面。“鴨先知”從側面告訴讀者春江水還略帶寒意,與第一句的“三兩枝”遙相輝映,說明當下是早春。
此外多說一點,“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千古名句。與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正是這個金句,讓後人隻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不知還有其二。
第三句“蒌蒿滿地蘆芽短”,這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蘆芽短短、滿地蒌蒿,黃綠相間,呈現出一派的早春景象。
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時”。雖然看起來有點突兀,河豚似乎與早春景色格格不入。其實是點睛之筆,正是由前三句的靜,發展到這一句的動,才更給人清新濃郁、生機蓬勃的早春之感!
隻可惜,世事變遷。随着時間的演繹,曆經戰亂的洗滌,如今詩還在,畫卻早已不知所蹤,不得不說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個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