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曾經滄海元稹

曾經滄海元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3 00:25:17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一首詩,是元稹寫給亡妻韋叢最深情的一首離歌,記載了他們之間的一段七年之情。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1

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朝著名詩人,他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摯友,他倆共同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元稹與白居易能好到什麼程度呢?兩人同穿一條褲子都覺得寬了,得穿一條内褲。兩人經常一起互相詩文唱和,當元稹聽說白居易被貶谪為江州司馬的時候,身為病人的元稹深情地寫給白居易:“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谪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當元稹去世後,白居易滿含熱淚地寫到“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真是一對鐵杆的好基友啊。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2

元稹出身于官宦世家,可惜他八歲的時候,父親元寬就去世了,家中失去了頂梁柱,沒有了經濟來源。無奈之下,母親鄭氏隻得帶着他與弟弟回到自己的娘家居住。

鄭氏出身于書香門第,略善文詞,她親自輔導元稹,給了元稹良好的啟蒙教育。長大之後,元稹和表兄弟們一起到私塾念書。家境的貧困,長子的責任心,振興家族的願望,使得元稹更加努力讀書學習。

793年,十五歲的元稹為了盡快擺脫貧困,獲取功名,選擇投考相對容易的明經科,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以明兩經及第。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3

朝廷一直沒有給及第之後的元稹安排工作,元稹隻能閑居于長安城。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勤奮學習。家庭豐富的藏書給他提供了博覽群書的基礎,長安城優越的文化環境和他的廣泛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元稹的文化修養。

794年,元稹得到了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以及杜甫的詩數百首,他悉心研讀,仔細體會 ,很有心得。于是元稹也開始大量作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說得很有道理啊!

貞元十九年(803年),有心人天不負,一直勤奮學習的元稹終于得到了回報,二十四歲的元稹與大他七歲的白居易一同考中書判拔萃科第四等,又被一起安排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元稹與白居易的友誼小船也開始起錨。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4

元稹的才華得到了時任京兆尹、太子少保韋夏卿的青睐,位高權重的韋大人慧眼識珠,他認為元稹年輕有為,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把自己心愛的小女兒韋叢下嫁給了元稹。元稹正愁朝中無人關照提拔,這下他幸運地攀上了高枝,真是大喜過望啊,由此開始,元稹逐漸在官場上飛黃騰達起來。

韋叢,字茂之,是韋夏卿最小的女兒。她生于建中四年(783年),貞元十八年(802年),二十歲時嫁給了二十四歲的元稹,兩人百般恩愛,感情非常好。

韋叢長得端莊秀麗、品性更是溫婉賢惠,她受過良好的教育,還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韋叢雖然出身富貴之家,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結婚之時,元稹隻是一個正九品的校書郎,無權無勢無錢,韋叢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她無怨無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對于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5

兩人一起貧苦而幸福地生活了七年,育有一個女兒,可惜韋叢紅顔命薄,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不幸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

此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禦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他無比悲痛。在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為擔任監察禦史分務東台的職務,身在洛陽,無法前往長安親自祭祀,他便事先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韋叢靈前代讀。

《祭亡妻韋氏文》:

嗚呼!叙官閥,志德行,具哀詞,陳薦奠,皆生者之事也,于死者何有哉?然而死者為不知也,故聖人有無知(阙二字)。嗚呼!死而有知,豈夫人而不知予之心乎?尚何言哉?且曰人必有死,死何足悲,死且不悲,則壽夭貴賤,缞麻哭泣,藐爾遺稚,蹙然鳏夫,皆死之末也,又何悲焉。

況夫人之生也,選甘而味,借光而衣,順耳而聲,便心而使,親戚驕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逮歸于我,始知賤貧,食亦不飽,衣亦不溫,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他人以我為拙,夫人以我為尊。寘生涯于落,夫人以我為适道;捐晝夜于朋宴,夫人以我為狎賢,隐于幸中之言。嗚呼!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有夫如此其感也,非夫人之仁耶?

嗚呼歔欷,恨亦有之。始予為吏,得祿甚微,以日前之戚戚,每相緩以前期,縱斯言之可踐,奈夫人之已而。況攜手于千裡,忽分形而獨飛,昔慘凄于少别,今永逝與終離,将何以解予懷之萬恨。故前此而言曰,死猶不悲。嗚呼哀哉,惟神尚飨。

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然情不能已,他悲痛地寫了三首悼亡詩《遣悲懷》。

《遣悲懷》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複營齋。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6

你如同謝公最受偏愛的小女兒,不嫌我一貧如洗,下嫁給我這個事事不順的小公務員。你看見我沒有衣衫,就翻箱倒櫃地為我找,你看到我沒有酒了,就毫不猶豫地賣掉了金钗。

我們用野蔬充饑,你卻說食物甘美,你無怨無悔地去采集古槐的落葉來當柴。如今我已經高官厚祿了,你卻離開了人間,我為了祭奠你,擺放祭品,聘請高僧,來超度你的亡靈。

元稹詩裡的妻子,為了心愛的丈夫,吃苦耐勞,毫無怨言,多麼讓人敬佩!

《遣悲懷》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财。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7

以前我們曾經戲言身後事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說的展現在眼前。你穿過的衣裳已經快施舍完了,你用過的針線盒,我一直珍存着不忍心打開。

因懷念你,我對婢仆們也格外愛憐,也曾因為夢見你,就趕快為你送去紙錢。我誠知死别之恨世間人人都有,但對于我們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想起許多往事令人極度地悲哀。

元稹對妻子的懷念,多麼癡情!

《遣悲懷》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将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8

閑坐無事的時候,為你感到悲傷也為我感歎,人生短暫百年時間又多長呢!鄧攸沒有後代是命運的安排,潘嶽悼念亡妻隻是徒然悲鳴。

即使以後能合葬在一起,也無法傾訴我的衷情,來世我們再結緣,恐怕也是多麼虛幻的期盼。我唯有以徹夜不眠、輾轉反側的思念,來報答你生前為我奔波勞累、未曾展眉歡笑的一片苦心。

元稹對韋叢的報答,多麼一往情深!

後來,對于韋叢這位與他同甘共苦卻未曾享福的賢惠妻子,元稹一直懷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報答的悲傷,他又為韋叢寫了感人至深的五首悼亡詩《離思》,第四首是其中最感人的一首,也是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9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别處的水相形見绌。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霭,就覺得别處的雲黯然失色。

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于回頭一望,這其中一半原因是修道,另一半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這一首詩,記錄着一段情,這是元稹寫給韋叢最深情的一首離歌。元稹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他對亡妻韋叢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刻骨的思念。意境深遠,感人至深。

現在的青年男女在失戀之後,不肯再談戀愛,問起原因,多半會深沉地回答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這首詩的影響力是多麼巨大了。

從元稹的這首詩裡可以看出,元稹對愛情是多麼的忠貞不二啊!可是,詩歸詩,人歸人,書如其人,文如其人,這些說法不見得都準确,元稹就是一個例子。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10

在和韋叢結婚之前,元稹就勾引了他的表妹崔莺莺,到手之後,為了自己的前程,又把她抛棄。多年以後,也許是受良心的譴責,也許是對初戀情人的難以忘懷,元稹就以自己的初戀為原型,創作了傳奇小說《莺莺傳》。這往好一點說,這算是自由戀愛。實際上,那時就已經顯示出元稹風流渣男的本性了。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那時韋叢還沒有去世。元稹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西川,調查一樁公案。這年元稹三十一歲,正是男人三十一枝花的好時候。元稹一到西川,就迫不及待地約了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濤在梓州(今四川省綿陽市)相見。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11

四十二歲的薛濤徐娘半老,風姿猶存,她興緻勃勃地來到了梓州。兩人見面之後,元稹立馬就被薛濤的美貌和才情所俘獲,薛濤也被元稹的風流倜傥所傾倒,兩人幹柴遇到烈火,立刻展開了一場短暫而熱烈的姐弟戀。

三個月之後,元稹辦完公務,就離開了西川,把思念永久地留給了薛濤。薛濤看透了元稹,也看透了男人,從此薛濤毅然地脫下了心愛的紅裝,換上了一襲青灰色道袍,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女道姑。

在元稹四十五歲的時候,他來到了越州(今紹興)擔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他又相中了四大才女之一的當時流行歌壇天後的劉采春,二十五歲的劉采春光彩照人,人美歌靓。在元稹的追求之下,劉采春抛夫棄女,投入到元稹的懷抱,做了一名小妾。後來元稹因治理越州有功,被調入朝廷,劉采春被元稹抛棄,她無顔再回到丈夫和女兒身邊,于是,投湖自盡了。

曾經滄海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12

所以,盡管元稹對韋叢心存感激,癡情懷念,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這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詩,但是綜合元稹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實在是有負韋叢。韋叢是全身心的真情投入,而對元稹來說,這隻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