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3:14:47

愚魯詩詞課第十二講:于謙《荒村》_劉宇隆的二心集_新浪博客

孩子們:

今天講的這位詩人叫于謙。

李白、蘇轼、李清照等等——我們講過的,爸爸主要愛他們的文。于謙,爸爸當然愛他的文,但更敬這個人。

于謙明朝人,準确些說是明初人,生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代(1398年),在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時代 ——于謙年輕輕23歲——就中進士、當官(1421年)。正史記載:于謙七歲時,一個和尚看到他驚奇不已:“他日救時宰相也”(《明史·于謙傳》)。——不是說他“神童”,也不是“将來必當大官”,而是他會成為拯救大明王朝的宰相。今天網上很紅的那些“預言家”、“穿越者”,此僧面前——渣也不是!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1

“救時宰相”于謙

愚魯:“為什麼?”

“因為說得太準了。後面我們會講到。”

于謙入仕于朱棣時代的尾聲,經過短暫的朱高熾時代,真正嶄露頭角于朱棣之孫朱瞻基時代……

愚:“爸爸,什麼叫嶄露頭角?”

“就是顯露才能。于謙顯露了什麼才能,開始被當時的皇帝朱瞻基關注?”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2

發掘于謙的朱瞻基

朱瞻基的二叔叫朱高煦,輩分比皇帝高,功勞也确實很大,不安于做他的漢王爺,反了。朱瞻基很快平定了叛亂,他二叔也被活捉。王爺謀反怎能關起來了事,得找個類似于法官的人當庭宣判朱高煦的罪行。皇帝朱瞻基找到了禦史于謙。正史記載:“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反賊朱高煦一改往日裡王爺兼功臣的驕橫,“伏地戰栗,稱萬死”,(《明史·于謙傳》)。朱瞻基非常滿意。于謙一個臨時法官,得到了和很多平叛功臣一樣的賞賜。同學們,老師提問:

“于謙顯露了什麼才能,被皇帝賞識?”

愚:“于謙罵人很厲害。”

魯:“爸爸罵人很厲害。”

“那是你們有時候掉鍊子。表現好的時候爸爸不罵你們。”

同學們,孩子們,罵人的确是于謙很重要的一個才能。能罵的朱高煦——又是皇帝的叔叔又是百戰勳臣,腦袋别褲腰帶上造反的主兒——磕頭如搗蒜,爸爸很難想象那是怎樣的罵人水平。但于謙的才能遠不隻他嘴厲害。

當臨時法官而嶄露頭角後,于謙被派往江西,很快平了一大批冤案,放了幾百個人。又上報陝西官校騷擾百姓,治了一批惡吏。皇帝越發知道他能幹,親自向吏部推薦他當巡撫。三十出頭的于謙破格提拔省部級幹部,巡撫山西、河南。當時楊士奇等三位姓楊的閣老主持内閣,“謙所奏,朝上夕報可,皆三楊主持”(《明史·于謙傳》)。中央早上接到他的報奏,下午就能批了。明君庇護,良相倚重,于謙踏遍太行山南北,經年埋頭晉豫民生,再擡頭:三楊已逝,皇帝換成了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朱祁鎮既是于謙繼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後的第四任皇帝,又是他的第六任暨最後一任皇帝……名副其實的不着四六啊!

愚:“為什麼啊?”

魯:“什麼四六?”

“我們先不說這個朱祁鎮,後面老得說他。”

新皇帝新氣象,于謙被新氣象吹進了大牢。怎麼回事?于謙這個人能幹,還特别清廉。有人勸他和京中權貴搞好關系多少送點禮,知道于謙清廉,特别強調:哪怕送點兒土特産呢,手絹、香料什麼的。我們的于謙呢?土特産也是民脂民膏,不送!送的話我于謙隻有兩袖清風,就問你好意思不好意思收!(“兩袖清風”的典故)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而謙每議事京師,空橐以入,諸權貴人不能無望”(《明史·于謙傳》)。如此于謙,迎頭撞上新皇帝的新氣象。

朱祁鎮身邊有個叫王振的權監(炙手可熱的太監),别人那兒一車一車收禮,于謙這兒隻能收光輝事迹。于是指使手下陷害,于謙在死牢裡轉了一圈,出獄後降了職。這哪兒得了!山西、河南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抗議,要于謙回去當巡撫;甚至周王、晉王等王爺也為他鳴冤說好話。他得百姓愛戴順理成章,得王爺支持實在稀奇:其一,于謙當年靠罵王爺出的名。其二,自朱棣以藩王身靖難篡了皇位,看别的王爺都是反賊,各地巡撫對他們地界兒上的王爺相當于看守——難聽點兒——牢頭兒啊。讀史讀到快意處,不禁感歎于謙真奇人也。

倏忽之間,明朝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壞的十足赤金的王振慫恿不着四六的朱祁鎮親征蒙古瓦剌,在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埋葬明朝幾乎全部精銳部隊、大半軍事将領及文臣。王振死有餘辜,可皇帝朱祁鎮被瓦剌人活捉了。瓦剌首領也先看到恢複被明朝攆走的元朝的希望,劍指北京,意逐鹿中原(1449年)。還記得我們多次講到兩宋之間的“靖康之恥”嗎?也是仗打敗了,也是皇帝被人捉了,眼看明朝就要追随宋朝恥辱的腳印踩塌半壁江山。但僅過了一年,瓦剌哪兒來的又回哪兒去,逐鹿中原淪為豪華搶劫,朱祁鎮也被完完整整地送了回來——明朝居然還是明朝。中國曆史上的明朝、宋朝誰更強,誰更能代表漢人王朝最後的榮耀,專家學者們各有許多話,但從1449年到今天——小六百年了——有一件事任誰也沒話:明朝比宋朝幸運,明朝有于謙。

愚:“爸爸,于謙怎麼了?”

于謙那時候已過50歲,結束了近二十年的巡撫生涯回北京當兵部侍郎、國防部副部長,沒這事兒,可能就安度晚年了。突逢巨變,他做了三件大事兒:第一,穩定朝野,明确了堅決抵抗的戰略。因此重重得罪諸如徐珵等逃跑派官員,這為他的隕落埋下伏筆。第二,扶持當時已經代皇帝出朝的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這是于謙的第五任皇帝。中央又有了最高領導,保衛北京有了基本依托。此舉将于謙悲劇的伏筆拉得更長。第三,調兵遣将,組織北京保衛戰。正史記載:于謙在兵部“目視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機宜”(《明史·于謙傳》),同僚驚為天人:這……他……是一台電腦嗎(如果他們見過電腦,八成這麼比)!簡單說:于謙一系列舉措,保衛戰大獲全勝,明朝還是明朝。戰後論功,朱祁钰加他少保銜……

魯:“少保是什麼?”

愚:“少保是大将軍嗎?”

“明清兩朝有三種最高榮譽稱号:太師、太傅、太保,次高的就是少師、少傅、少保。少保是至高榮譽。于謙被後世尊稱于少保,就是從這兒來的。”

愚:“于謙特别難特别厲害了。”

“是啊,少保夠難了,于少保更難。”

朱祁钰加封于謙少保,他推辭:“您看我們四周還有很多敵人的堡壘,這是我作為國家重臣的恥辱啊,怎敢接受榮譽!”皇帝一再堅持他推不掉。朱祁钰想給他漲工資,還是推。看他茅屋幾乎為秋風所破給他一座新府第,于謙又辭:“國家多難,臣子何以安居啊。”實在又推不掉,他隻把皇帝賞賜的東西收好、寫上說明封進“新家”,每年看一看罷了……幾年後朱祁钰病危,幾乎就在同時朱祁鎮複辟——以此朱祁鎮既是于謙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後一任皇帝。朱祁钰很快駕崩(皇帝死叫“駕崩”),上面提到的徐珵(此時改名徐有貞,明明最沒貞節)夥同幾個猜疑忌恨于謙的高官(武将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裹着複位的朱祁鎮陷害于謙:皇上啊,你看于謙讓那個破朱祁钰做皇帝,聽說還打算讓藩王的兒子做皇帝balabala。于謙二次也是最後一次下獄。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3

于謙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朱祁鎮

“孩子們,讀史就要讀到傷心處了……”

愚:“唉……壞死了!”

1457年,僅僅在北京保衛戰8年後,于謙為昏君佞臣所害,長眠于他曾浴血的土地。據說那天愁雲慘淡,百姓空巷,呼号相送。古代殺人常伴随抄家,要你命還要你錢。抄家者掘地三尺沒找到于謙什麼錢财,看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彈冠相慶:逮到了不是,終于發财了!打開來看,隻有朱祁钰當初送給于謙的蟒袍佩劍,他隻是默默收好,從不到處炫耀。此情此景,震住了一個叫朵兒的軍官。他本是陷害于謙的曹吉祥的部下,卻恸哭着奠酒于謙。曹吉祥發怒把他一頓鞭打,第二天朵兒還去祭奠。就連當朝皇太後、朱祁鎮他媽聽說于謙死訊都難過了好長時間。朱祁鎮也很快後悔了,尤其當邊患頻仍而于謙的繼任者任職不足一年便貪贓巨萬之後。

于謙的尾聲,多說幾句:英勇就義後,朝中有說他應該滅族的,有說他提拔的那些人也要一并殺掉的……群醜跳梁,腌臜不能視,但仍有義士陳公諱逵者收斂了他的屍體。一年後,俠骨忠魂歸葬故鄉杭州。陷害他的那幾個很快自己咬起自己,充軍的充軍,滅族的滅族……沒幾年朱祁鎮也死了,曆史永遠記得他傷了國家、害了于謙。明朝好容易從宋朝的腳印子裡拔出腿,明朝皇帝卻一個“大”字躺回腳印之中、鑲進恥辱之地。待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做皇帝,很快就赦免了受于謙株連流放的兒子于冕,不久又恢複了于謙的名譽。朱見深的兒子、朱祁鎮的孫子朱佑樘當皇帝後,特進于謙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谥号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令有關部門年祭節拜。明末,萬曆皇帝朱翊鈞又改谥于謙忠肅。這就是為何于謙的詩集叫《于忠愍公集》,也叫《于忠肅公集》。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4

俠骨忠魂歸葬故鄉杭州

孩子們,其實那些皇帝如何評價于謙一點兒都不重要,甚至正史如何“贊曰”也不那麼重要。你們是否看得懂他做了什麼、是否說得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才真正重要。于國家最危難之際挽狂瀾于既倒,乘奇功至蓋世之時不謀身而謀國。累累皇史,衮衮諸公,幾人做得到其中一條裡的分毫?休息一會兒,回來咱們讀于謙的詩。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5

于忠肅像

(半小時後)

于謙的詩,首推是個中國人就會背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鑿”一作“擊”),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渾”一作“全”),

要留清白在人間。

最有名的詩成于他最年少時,相傳這首詩是他十二歲時寫的。我們看于謙的一生,不就像詩中的石灰那樣受盡磨難但清清白白嗎?這是一首詠物詩(托物言志),也是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詠物詩裡最獨特的一首。大多詩人詠梅、詠柳、詠雪、詠風,少數的詠鵝、詠蟬——總之基本脫不開天然風物尤其動植物範疇。于謙詠的卻是石灰——凝結了艱辛的人力的民生之物。剛當官時(學者推斷)他還詠過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彜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爸爸才疏學淺,不知還有幾人詠過石灰和煤炭。更特别的是:于謙完全怎麼說就怎麼幹,少時志願,終生踐行。但不得不說:這兩首詠物詩太剛烈,“粉骨碎身渾不怕”、“鐵石猶存死後心”直照烈士之志。烈士我們知道:不合時宜,他們總要改變時宜。這個意義上說,于謙又是“幸運”的:若非曆史拉開足夠的舞台,讓他這枚死硬的鋼針孤獨地頂住潑天砸下來的破碎的時宜,《石灰吟》、《詠煤炭》應不會有這般轟鳴的回響。但這始終是種太悲壯的幸運:沒有人生來為了犧牲,但于謙似乎從那個唱着《石灰吟》的少年開始就是孤獨和焦慮的,這種心态也幾乎必定導向危局之下最艱難也是最光榮的選擇。遍看史書:幾人為犧牲做了一生的準備?不論倒在北京城外的焦土之上還是毀謗沸反的黑牢之中——都一樣,都沒關系。内心深處,于謙早已統帥自己犧牲太多太多次。于國于民當然是大幸,于己:隻作真正的犧牲來臨時的那縷淡然。同于謙一道被抓起來的王文不忍誣陷,急于辯解,于謙笑笑:“(石)亨等意耳,辯何益?”(《明史·于謙傳》)

什麼叫視死如歸?一個“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一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定義了它。傳說于謙是文天祥轉世,而于謙也确實敬重文天祥……

愚魯:“我們會背《滿江紅》!”

“《滿江紅》不是文天祥寫的,是嶽飛寫的。不過于謙、文天祥的隊伍裡的确還有嶽飛嶽少保。嶽、于實際的交集是就義後都葬于杭州西湖畔。清人袁枚曾動情地寫:‘賴有嶽于雙少保,人間才覺重西湖’(《谒嶽王墓》)。西湖一汪麗水,‘淡妝濃抹總相宜’,但她的大美來自兩位蓋世英雄。西湖兩少保——并文丞相,千古三丈夫。中國人定義的完人大概就是他們。”

于謙寫的五言絕句(救時宰相一生清白)6

嶽少保墓

說回于謙的詩:《石灰吟》這類詠物明志的詩占極少數,他留存下來五六百首大部分是他當巡撫那小半生——南北驅馳,搖曳馬背——遍看民生疾苦而寫的當時那個社會。《荒村》就是,我們一起讀: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意思不複雜,但爸爸不忍仔細地給你們解釋一遍,大緻就是:蝗災之後,農田苦荒,老百姓沒活路,當官的卻不上報災情。于謙在這首詩裡寫出了中國古代最慘厲也是最真實的月光:對李白這種有錢的文人,月光是無比美好的;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荒年殘生,家徒四壁,月光是可以砸毀房梁砸死人的。而最後兩句:“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一個“肯”字把那時候官員們的假面徹底撕下來。不是不“能”報災荒甚至不是不“敢”報災荒,不肯報是主動地不願意報。一則當然是怕:怕髒了明君聖主締造的盛世的體面;一則是發自心底的不關心,不關心就看不見,看不見黎民死活。這兩則纏在一起,把那副假面越砌越厚,越拉越大,束縛着幾千年多少代皇朝的氣數。

爸爸敬重于謙,不僅在前面說到他的功業他的為人,還在他長懷《荒村》裡那種火熱的仁義,看到什麼照實寫,普通百姓照實關心。看到下雪,他和農民一樣欣喜若狂,“豐稔何須蔔,堯年瑞應頻”,來年有收成了啊——以緻“樓台失遠近,草木動精神”,世界都變好看了(《喜雪》)。春光大好,普通文人騷騷唧唧,贊個花兒啊葉兒的,于謙卻“關心别有愁”:“雨悭禾未種,土渴麥難抽”(《春愁》)。天旱雨少沒法耕種啊,種上了麥苗也抽不出來。明初流行的詩是“台閣體”,各種吹捧權貴尤其皇帝。如山錦書中插了五六百片于謙不知趴在哪個井沿兒上的急就章,多少護住些明初詩壇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堪憂地位。真忍不住得說:真好意思啊你們,啥都靠于謙。

話說回來:中國古代大多數讀書人讀的書、嘴上唱的理想其實差不太多,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隻是像《荒村》裡的“牧民者”那樣拿聖賢書敲門,而不存半分聖賢之心。其實哪怕到今天,東西方知識分子熙來攘往,人頭攢動,其最大實情仍然是:嘴上生民,不知民生。一個個說得好聽,真正看見什麼了?How dare you?(猝不及防,但說來話長……)更不敢指望:多少人能像五六百年前的那個英雄,為了别人的遭遇痛惜不已,為了改變些時宜不辭辛勤乃至殒身不恤。

為什麼這樣?是人類的文化太古老太幽深,以緻粉飾太平的辭藻儲備得過于充足?抑或普遍人性太古老太幽深,扭曲真實的立場太強大了?爸爸也實在對此無能為力。隻希望孩子們、同學們,如魯迅先生對他兒孫們說的:長大後哪怕尋點平常小事營生,不許做空頭文學家。讀書究竟隻是讓你們看到更多的人,不是為了裝。

我們再讀一遍《荒村》。

(又讀一遍)

下課。

初稿寫于北京家中,整理于北京辦公室

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