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在線作業管理

教師在線作業管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05:36:02

教師在線作業管理? 摘 要:提升教學質量有兩條路徑——課堂教學和作業,現實是,前者被廣泛關注并深入研究,後者卻被廣大教師忽略那麼,學校教育中的作業存在哪些問題呢?作業的編制要注意什麼呢?如何設計作業才能讓其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呢?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呈現思考與研究的結果,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師在線作業管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教師在線作業管理(站在課程的視域下思考)1

教師在線作業管理

摘 要:提升教學質量有兩條路徑——課堂教學和作業,現實是,前者被廣泛關注并深入研究,後者卻被廣大教師忽略。那麼,學校教育中的作業存在哪些問題呢?作業的編制要注意什麼呢?如何設計作業才能讓其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呢?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呈現思考與研究的結果。

關鍵詞:作業 課程

一、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作業布置的随意性。這是站在教師行為角度的反思。學完一篇文章和結束一天學習活動以後布置作業,已經成為教師的慣性思維,成為被所有學生默認的生活常态。這時候布置作業,往往以鞏固練習為主。但是,幾乎所有老師都經曆過這樣的時刻——想不起來布置什麼卻又不能不安排,于是就随手寫下:默寫第一單元生詞,默寫要求背誦的段落,寫一篇日記等一系列作業讓學生去完成。這些為了填充時間而布置的作業不可能立足于學習的重難點,也不可能具有作業安排的系統性,更缺乏作業編制的科學性,其對學生學習成長的價值可以說微乎其微。

其次,作業呈現的碎片化。這是站在作業内容層面生發的思考。打開學生的練習冊,經常會發現一些跟近階段學習毫無關聯的内容,有時甚至會出現低年級練習内容和形式難于高年級的現象,這就是練習設計無序化的典型狀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作業編寫者沒有作業設計的整體構思,沒有單元作業設計的整體編排,更沒有學段作業的整體思路。于是,在根據文本思考設計練習内容的基礎上,在練習量達不到預定的要求時,信手拈來一些内容進行填充。

最後,作業練習的片面化。這是站在作業系統的高度進行的反思。課堂學習結束後,給予學生的作業應該是内容豐富、角度多樣、形式各異的練習,以檢查他們記憶、理解、掌握、綜合、運用的情況。但是,打開孩子們的練習冊,即使是跟随教材配發的,也存在練習内容片面化、練習形式單一化的問題。最常見的練習形式有“看拼音寫詞語”“按課文内容填空”“照樣子寫句子”等。特别是“看拼音寫漢字”一類的題目,在小學作業練習冊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幾乎達到了全覆蓋。筆者統計了孩子們人手一冊的某一版本五年級的《補充習題》,發現全冊 25 篇課文,除了 2 篇古詩詞和 1 篇現代詩,剩下 22 篇課文的練習題中,“照課文内容填空”這一練習形式的就有 17 篇之多。這種在練習冊中占據大篇幅,應完成内容少且難度低,沒有思維含量的作業,如此高頻率地出現實在是一件不容小觑的事情,作業練習的低價值、片面化狀态由此可見一斑。

針對上述現象,我們不能不思考,如何站在課程的視域下思考作業編制,讓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憑借呢?

二、強化作業研究與設計的意識

1. 站在整體的角度考慮作業的編制。

這裡的整體可以說是一個學年,也可以是一個學期。無論是學年也好,還是學期也罷,都在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站在整本書的角度思考一個階段作業的目标。要梳理清以下幾個方面:①本學期我們要通過學習幫助學生獲取哪些知識,形成哪些能力,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②這些内容應該如何分配在不同的單元和課時,題型可以如何變化,角度應該怎樣拓展;③當同一知識類型在不同單元或者文章中反複出現,應選取哪一篇作為教學和練習的重點?以什麼形式反複?如何體現練習的遞進性等。當我們腦海中形成了這樣清晰的脈絡,一個學期圍繞教材開展的學習和訓練就會顯得層次分明。梳理出訓練脈絡,分配好不同單元的訓練内容以後,教師可以站在單元的角度考慮作業的編制。一般而言,每個單元有 3~4 篇課文,這些文章題材十分接近,有着很強的向心性,編排主題十分明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容易對練習内容和類型有一個整體把握,而且容易凸顯作業在本單元中的階梯性和遞進性,很好地避免了重複性、無效性的練習。

2. 明晰教學目标和作業目标的區别。

我們提倡作業一定和教學現場緊密結合,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說,作業是課堂學習活動的延續,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檢測,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鞏固與發展。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教學目标都能夠成為作業目标,兩者之間有非常明确的區别。比如蘇教版五年級《珍珠鳥》一課,老師在教學中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小珍珠鳥的可愛;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文章脈絡;

(3)初步感悟珍珠鳥逐步信任“我”的過程。

很明顯,在三個教學目标中,前兩個目标很容易成為作業目标,而第三個教學目标就不一樣了,它的立足點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了解整個過程的發展變化。這樣的教學目标很難用作業的形式來呈現。

再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鞋匠的兒子》一文的教學,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林肯的三段演講,明白林肯演講前後參議員态度變化的原因;

(3)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學習林肯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的優秀品質。

很顯然,在這三個教學目标中,第三個目标同樣不适合作為作業讓孩子們去總結和提煉,而且也很難讓六年級的孩子明白如何完成這樣的題目。當我們分清楚教學目标和作業目标的時候,教學和作業之間的關系也就更明晰了。

3. 制定清晰的作業目标指導學習。

既然教學目标和作業目标之間有差異,那麼,我們是不是在備課中也要制定出清晰的作業目标來指導學生學習呢?當然可以,而且十分有必要!我們來看看如何制定作業目标。依然以《鞋匠的兒子》為例,可以圍繞教材本身制定如下的作業目标:

字詞句類作業:

(1)會默寫生字新詞,理解并能夠用“卑微”“傲慢”等重要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中“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這句話中包含的深深情感,試着用“永遠……永遠……永遠……”這樣的句式說一句話。

語言類作業:

(1)熟讀課文,試着體會林肯說話時的心情和情感,用正确的情感朗讀好林肯說的三段話;

(2)試着模拟林肯就職演說演一場微話劇;

(3)試着圍繞一個話題發表一次微演講。注意用你的内容和語言打動别人。

綜合性作業:

從林肯的品格、貢獻和與林肯相關的社會命名等方面試論林肯對美國的影響。

三類作業中,前兩類都是基于課文内容的練習,第三類是綜合性作業,也可以說是一個“大”作業,要求學生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對林肯的深度認知。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根據單元作業的整體規劃,穿插一些系列性的訓練,讓學生的練習更豐富。

三、精心設計作業内容

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威廉·赫德·克伯屈認為,練習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或者獲得某種程度的技能。這就明确地告訴我們,老師在為學生設計作業的時候,必須清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準備通過什麼樣的作業内容達到這樣的目的,作業内容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或者學習品質,帶給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審視這一系列的問題,不難發現,作業内容是衆多問題的核心,在達成作業目的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設計作業内容要關注什麼呢?

1. 要關注作業序列的整體性。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能夠站在學科的高度審視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教師,是一個能夠站在課程的高度審視作業編制序列,促使學生提升學科能力的教師。而清晰的作業序列,必然要建立在對作業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在筆者看來,這裡的整體包括“大”“小”兩種。“大整體”指的是從學科特點出發必須關注的幾個層面,包括拼音、字、詞、句、閱讀和寫作等,“小整體”是指上述每一項内容所包含的獨立序列。我們以對漢字的掌握為例來看,可以分解成這樣幾個序列:從漢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分解為字音、字形、字義,從學習能力方面可以分解為記憶、理解和運用,從練習所呈現的形式看又可以分解為看拼音寫漢字,選字填空、形近字組詞、連字連詞成句等多種形式。這些内容有深有淺,練習形式有簡單有複雜,每一項又都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獨立的鍊條,而且每一個鍊條上的環節,每一個環節所承載的内容都有十分明确的年段特點。教師隻有把握了整個學科練習的脈絡,明晰了鍊條上承載内容的深淺變化,才能夠站在高處,把作業真正和整個課程結合起來,從整冊教材或者單元整體的角度去審視和設計,這樣的作業内容才是最有價值的。

2. 要明确作業内容的價值性。

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們經常見到一些毫無價值的作業設計。比如,五年級《師恩難忘》一課,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摘錄兩句表達‘我’對老師感激和懷念之情的句子”;四年級《老師,您好》一課,要求學生用“好”和“朝”進行多音字組詞;四年級《秋天》一課,要求學生填寫量詞:一()黃葉,一()笑臉,一()葡萄,一()小路。這一類練習顯然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應該是低年級學生的練習内容。還有的閱讀題也是莫名其妙。比如五年級某練習冊有一篇《西海子遊記》,後面有兩道練習題,分别是“作者寫《西海子遊記》為什麼能夠下筆千言?”“你有沒有能夠下筆千言的題目呢?”不知道作者出這兩道題目的真正用意在哪裡,更看不到這樣的題目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價值所在。所以,為了提升作業内容的價值,無錫市東林小學對和教材配套的練習冊進行了修改,一些明顯低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明顯超出學生學習實際的題目被删減,并補充進一些難易度适中的習題,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3. 要關注内容呈現的情境性。

語文雖然是極具情境性的一門學科,但是語文作業的設計卻十分缺少情境性。翻翻很多版本的練習冊,你會發現題目的要求都是言簡意赅的,作業本身也是理性呈現,很少有情境在其中。比如:某版本五年級練習冊有這樣一道題目:

根據拼音寫字組詞:

liàn:鍛( ) ( )習 留( )

xū:必( ) ( )求 謙( )

lì:嚴( ) 鼓( ) 再接再( )

這樣的題目要求和考查形式在練習冊中司空見慣,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幾乎沒有難度。如果我們把它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要求學生用“liàn”組成詞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明确,題目可以這樣表述:清晨,我和爸爸到樹林裡( )身體,這裡真熱鬧,一些阿姨在()着還不熟練的舞蹈動作,模樣有點好笑,我看得入神了,直到爸爸催我,我才()地離開。這樣修改以後,不僅僅增加了情境,增加了完成的趣味,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練習的難度,更吻合高年級學生的年段特點。所以說,好的作業情境設計,有助于喚醒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升。

4. 注重練習形式的多樣性。

同一檢測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呈現不僅可以帶給學生學習的新鮮感,避免産生審美疲勞,更重要的是形式承載着内容,形式的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内容的改變,這一改變也許就帶領學生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空間。比如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時,大家往往會用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形式,因為這種形式最簡單,最直截了當,作業的難度最低。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作業難度低,思考度也低,這一類型的練習除了考察孩子們的記憶力以外,再難以找到助推學生發展的其他價值。所以,我們可以把形式改變為“把詞語補充完整”“根據拼音把句子補充完整”“為詞語選擇正确的漢字”等形式。再比如,同樣是檢查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指定詞語讓學生直接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用指定詞語造句,還可以給出意思讓學生寫詞語,甚至還可以把意思放在句子中,創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理解。如果學生真能達到“任你千變萬化,我自成竹在胸”的境界,那才是真正把知識學活了,學習的價值也就真正體現出來了。

5. 基于學習内容的延展性。

分析一下現有的不同版本的練習冊,我們會發現,每一課的作業和所學的文章有比較高的匹配度。也就是說,讓作業基于學習内容,和學習内容相吻合這一方面做得還是相對到位的。但是,也許因為受數量的限制,很多作業設計缺乏一定量的延展。這裡的延展一是指練習内容的拓展,二是指作業呈現形式的變化。筆者認為,這樣的延展對于培養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靈活運用力是極有好處的,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是在這樣的練習中體現出來的。

比如,三年級《北大荒的秋天》一課的練習題中有“根據課文内容填空”,一是考察對課文内容的記憶,二是考察對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這樣的練習沒有難度,更多考察的還是學生的記憶。老師在修改練習冊的時候針對這道題就做了如下的延展:

(1)“轉眼間”形容____,表示這種意思的詞語還有____;(2)除了“幾縷流雲”以外,我們還可以說幾縷____、幾縷____;(3)讀了課文第一段,我想到了一個成語____,和“秋天”有關的成語還有____、____、____。

這樣的延展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他們的知識積累,把學習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就在這樣的推進中悄悄地提升了。

6. 要關注适度的思維性。

日常的作業練習雖然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主,但是,也要有意識地減少死記硬背類型的題,要有目的地多增加有思維張力的題目,這樣的練習才是真正站在學生成長的角度。那麼,怎樣的練習題是含有思維張力的呢?比如,一位三年級老師在講完《航天飛機》一課時,有這樣的作業設計:

(1)用恰當的詞語代替句中畫線的詞。

飛機越聽越不自在。( )

他找到了智慧老人,想問個究竟。( )

(2)寫出兩個形容時間非常短暫的詞語。并嘗試寫兩三句話,恰當用上這兩個詞。

這兩道看似簡簡單單的練習題中,包含着豐富的内容——讀懂句子,理解詞語意思,尋找近義詞,正确書寫詞語,選擇表示時間短的詞語,練習用指定詞語說幾句完整又通順的話。這個作業可謂是由淺入深,由易而難設計的典型,在這樣一步步逐漸走向深入的過程中,思維的張力也就一層層凸顯出來了。

當然,當我們把作業放在課程的視域下思考的時候,教師還要養成審視作業的習慣。比如可以從落實學習目标的角度去審視,也可以從完成作業質量的角度去審視,還可以從作業的難度分布來審視。通過審視讓作業的設計更科學、更合理,更能為課程目标的達成承載起屬于自己的任務。

(江蘇省無錫市東林小學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