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将過去,荷花也即将開到盡頭,每當人們說起荷花,我總想起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于是自然而然的自己也喜歡上荷花,而後欣賞與荷花有關的詩詞,發現寫的都很美,又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禁再次感受到了荷花帶來的意境美。
荷花又叫蓮花,水芙蓉,慣常被形容為品性高潔的代表,《說文解字》裡有"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之說。它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古時候,江南有一風俗,将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作為荷花生日,故荷花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司馬相如就曾将自己的妻子卓文君比作出水的芙蓉,倒是讓人覺得清麗十足,自然而然就帶有美感了,《紅樓夢》裡也曾将黛玉比作水芙蓉,晴雯為木芙蓉,與她們的性格品性卻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
其實,關于荷花的雅稱很多,君子花、水宮仙子、玉環等都是用來形容荷花的,金芙蓉和草芙蓉就用來比喻荷花難得的品性了,還有像溪客、靜客則是用來比喻荷花的生長環境以及它安靜娴雅的狀态,就連它的各個部分也有不同的稱呼,如荷花瓣稱作紅衣,荷花蕊又名佛座須,各式各樣的稱呼倒是令人區分不開了。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就偏愛荷花,如曹植就曾寫過《芙蓉賦》:"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将其比作水中的靈芝,後到了唐宋時期,詩詞發展到頂峰,詠荷的詩詞就成片成片的出現了,産生了許多十分經典的名句。如楊萬裡就很愛寫荷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裡柳行間"這些經典句子都是出自他手;王昌齡也曾寫過《采蓮曲二首》,裡面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也是十分美的畫面。
但其實與荷花有關的詩詞出現的非常早,我們小時候課本裡就曾學過一首漢代的樂府詩《江南》,裡面就有"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之句;南朝的樂府民歌《西洲曲》中也有"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樣的寫實畫面;據說,隻寫《采蓮曲》這一同名詩的詩人就高達12人之多,著名的如李白、王勃、白居易、陸遊、張籍,這也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對荷花的喜愛之情了。
當然,荷花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高潔的品性,它還有很美好的寓意,我國自古以來講究以和為貴,而荷花的"荷"與"和""合"同音,于是就有了和平、和諧、合作的意味;荷花又被稱作蓮花,"蓮"又與"連""聯"同音,連接,聯合自然而然也成了它的象征,這就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和"文化有一定的意義與作用,賞荷也成了對和諧社會的企盼與祝福。
另外,荷花與宗教文化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尤其是在佛學之中,印度之所以将荷花作為國花,和他們的佛教信仰有莫大的關系。在佛教中,荷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和菩薩是從生死煩惱中出生的,所以有"蓮花藏世界"之說,菩薩們或站或坐,其底座都是蓮花,而佛教中的蓮花,包括睡蓮和荷花兩種,也隻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的是荷花,其他的大多是睡蓮,從這就可以看出,蓮花俨然已經成為佛教的象征。
荷花潔身自處的品性與佛教的處世人格十分相似,神聖高潔,不可侵犯,另外,在佛教文化中,有一說法是睡蓮是從水中深處冒出水面的花,就像造物主潛藏的生命力一樣,寓意是創造的本源;而蓮花即使是花枯萎了,它的根也不會死,在第二年繼續生長開花,這又象征了人死而魂魄不滅,生生世世的處在世間輪回之中。因為蓮花是佛教的象征,所以蓮花經常被用于佛前的供花,在我國悠久的插花藝術史上,荷花也經常被用作插花最基本的原材料了。
像荷花這種擁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花,總會被賦予各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在我國的民間故事中,就傳說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玉姬看見人間的男男女女成雙成對,十分羨慕人間的生活,就偷溜到凡間,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這兒風景秀美,讓她流連忘返,王母知道後,一氣之下将她打入西湖的淤泥之中,永世不得再上天庭,于是荷花就這樣出現在凡間了。而在古代民間,還經常有放荷燈這樣的風俗,這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自蓮花出現來,就慣常被人看做是清白高尚的花,自周敦頤的《愛蓮說》出世之後,它就成了高雅的花最典型的代表了,堅貞、純潔,所有美好的詞放在它身上也是不為過的。
在夏天,劃着一艘小船,采蓮弄藕,賞荷塘月色,感涼風陣陣,好不惬意,說不定還能體驗一次"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意境,摘朵荷葉,就可以"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了,若是在家種上一缸荷花,還能時不時的感受"過雨荷花滿院香"的美妙境地,當真是舒适至極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