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比耍猴還有意思嗎?在剛剛過去的猴年春節,人們聽到最多的祝福莫過于“猴開心、猴幸福、猴賽雷”等詞語了這兒的“猴”是“好”的意思,在粵語方言中“好”的讀音即為“猴”“猴賽雷”的發音則與粵語“好犀利”的發音相近,寓意不錯,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老頭比耍猴還有意思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剛剛過去的猴年春節,人們聽到最多的祝福莫過于“猴開心、猴幸福、猴賽雷”等詞語了。這兒的“猴”是“好”的意思,在粵語方言中“好”的讀音即為“猴”。“猴賽雷”的發音則與粵語“好犀利”的發音相近,寓意不錯,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依靠粵語方言,“猴賽雷”火了,并一度成為網絡熱詞。那麼,山西方言中有哪些和“猴”有關的話語呢?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白雲和山西省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馬啟紅給予了一些提示和幫助。
A “猴”字的發展演變
遠古時期,人類的語言中并沒有“猴”字。
但猴子的形象卻很早就出現在了甲骨文中。
最初,它寫作“夒[náo]”,是個象形字。字形充滿了猴子的動态,無論怎麼看都像一隻正在搔首弄姿的猴子。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其為“貪獸也。一曰母猴,似人。”這裡的“母猴”并不是指猴子的性别,而是“沐猴”“猕猴”的音轉。
到了小篆時,“夒”字已經不太具備猴子的形态了。再後來因為“夒”字實在太複雜難寫了,所以又出現了一個形聲字“猱”,取代了“夒”。而“猴”字則是約在秦漢時才産生的又一形聲字。
“猴”字,從犬,侯聲。漢代班固《白虎通》:“猴,侯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字,解釋為“伺望,觀察”,“善于侯”的意思就是善于守望、觀測,旨在描摹猴性機靈聰明的一面。猿猴生性聰明警覺,善于識别獵手的誘餌,猕猴群滞留在一處活動的時候,總有兩三隻猴子登上高處去當“哨兵”,哨兵的警惕性非常高,若發現有危險的情況,便搖晃樹枝警示其他成員。古人觀察到這種情況,便因此而為其命名曰“猴”。
“猴”,本來就同“侯”。後來,古代将貴族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列國諸侯。在秦漢時代,封侯拜相。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種吉祥寓意。
在山西的晉商大院等旅遊景點中,經常能聽到這個諧音字。比如在平遙古城明清一條街上,常常可以見到一些民間工藝品“背背猴”和“馬上猴”,小巧玲珑,非常可愛。一隻猴子背着另外一隻猴子,諧音“輩輩侯”,即“輩輩封侯”;猴子騎在馬身上,諧音“馬上侯”,即“馬上封侯”。與“侯”諧音的猴子,成為人們企盼功名心理需求的特定吉祥物。
B 說你“猴”,不一定是好話
山西方言中,猴子經常作為形容詞,有褒義也有貶義。作為褒義時用來形容一個人很聰明、靈活、多變或者淘氣的意思。白雲給記者舉了一些例子,如臨汾方言中習慣将男孩稱為“猴蛋子”。而在孝義方言中也将男孩兒叫做“猴厮兒”。
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外界一般将垣曲人稱為“垣曲猴”,“猴氣”是他們特有的标記,是誇獎他們機敏、靈巧的意思。說起來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在古代時,垣曲有個工匠,蓋得一手好房子。有一次他正給皇帝蓋宮殿,爬上躍下,非常利索,靈巧似猴,正好被皇上看到了,皇上情不自禁地誇贊曰:“真乃猴也。”工匠聽到這話,刷地從梁上翻下來,跪在皇上面前高呼:“謝主隆恩!”皇上莫名其妙,問其為何如此?工匠說:“皇上金口玉言,封我為‘侯’,焉有不謝之理?”這位工匠正是利用了“猴”與“侯”諧音,才讓皇上無言以對,隻好将他封侯。由此足以看出垣曲人的聰明伶俐。
當然,有關猴的詞語并不都是好的寓意。比如在婁煩方言中就将智力不足、冒失的人稱為“二八猴兒”。長子方言中将愛占便宜的人稱為“精巴猴”。而永濟方言“能猴兒”則一般是罵人過分聰明。大同方言中的“灰猴”,意思是“形容一個人不好”,不過有時也可以是褒義,形容對一個人又氣又憐。在大同方言中,還有一個笑話:大同人參加潑水節,忽然大罵:“誰啪的?誰啪的?誰咋走不正色?”導遊告訴他潑你是祝福你,他說:“哎呀您不知道,那個槍嘣猴啪的是滾水。”這裡的“槍崩猴”就是罵人的話,表示該死的人。
此外,在山西方言中,“猴”還有其它的意思,一般就比較中性了。比如在婁煩方言中,“棉猴”,指有錐形帽子的大衣。平遙方言“猴拇指頭頭”、太谷方言“猴拇指頭”以及孝義方言“猴面指頭兒”指的都是“小拇指”。這裡的“猴”都是“小”的意思。在孝義,有一種物質叫做“瓷猴兒”,它指的是煤炭燃燒後形成的一種玻璃狀煤塊。
C 忻州方言中關于“猴”的俗語比較多
山西方言中有關猴的俗語并不多見,據山西省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馬啟紅所說,到目前為止,他們所搜集到的資料中,隻有忻州方言中關于“猴”的俗語比較多,其他地方可能也有,但是不多見。
俗語,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一些諺語、歇後語和慣用語等。諺語一般都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實踐經驗,如“猴兒不扒杆多篩哩幾下鑼”比喻對方不允諾時要多找幾次。“猴兒肚皮上放不住虱子”比喻有問題是隐瞞不住的。
歇後語多是借猴說人,或諷刺或贊揚。如在偏關方言中,有一句是說:“大馬猴坐轎——不識擡舉”。猴子愛動,就算坐在轎子裡也不會好好地坐着,指不懂得别人對自己的好意,含有譏諷的意味。忻州方言中,“毛猴兒聽見敲鑼聲——順杆杆兒往上爬”本指舊時賣藝者一敲鑼,猴子就要往木杆上爬,常用來譏諷那些慣于巴結上司而得利的人。還有“孫猴子哩金箍棒——能大能小”“猴兒扒杆——拿手戲”等,則含有一種贊揚之意。
慣用語也有很多。如“一窩猴”比喻同一夥人,含譏諷意味。“成精哩猴子還是猴”,精是妖精,譏諷人有點出息也不比别人強多少。“面軟羞多家窩猴”,指在家霸道,出外
腼腆懦弱的人,多指小孩或女子。
有網友列出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字,你猜猜哪個字是“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