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系統功能尚不完善,“脾弱而胃強”,即食欲不錯、消化得快,但吸收和排洩跟不上,時間長了就容易損傷脾胃。小兒脾胃功能不好主要有脾胃氣虛、脾陽虛、胃陰不足三個方面的問題,下面就教給大家幾個食療為主、藥物為輔的針對性調理方法。
芡實茯苓粥健脾陽。
脾陽不足者,常見四肢冰冷、腹部冷痛,稍食生冷食物就容易腹痛腹瀉。典型的脾陽虛可用理中丸來調治,日常食療可用芡實茯苓粥。
制作:芡實15克,茯苓15克,大米适量。前兩味入鍋,煮成軟爛,再加入大米适量,繼續煮爛成粥,分頓服。有健脾祛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蓮子山藥粥補脾胃氣虛。
脾胃氣虛的兒童常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不欲飲食、食後脹滿、大便稀溏等表現,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等中成藥來調治,平時食療可選用蓮子山藥粥。
制作: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将蓮子去皮及芯,加山藥、粳米和水,煮粥食用,适用于脾胃虛弱導緻食欲不振、消瘦的孩子。
暖胃又養胃的大米小米南瓜粥
相關閱讀:健脾養胃食物菜單
沙參麥冬扁豆粥補胃陰。
胃陰不足的孩子平時總是口舌生瘡,伴有口幹唇紅、手腳心熱、沒胃口、大便秘結等症狀。中成藥可用養胃增液湯來調治,食療可用沙參麥冬扁豆粥。
制作:沙參、麥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參、麥冬加水煮約20分鐘,濾取湯汁,加入粳米、扁豆煮成粥。
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這款粥可以當作早餐,在起床後還是空腹的時候食用,當然也可以在晚上睡前服食。
松子性平,味甘,富含亞油酸、亞麻油酸、維生素E、鈣、鐵、磷、鉀等,現代研究表明,松子具有軟化血管、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另外松子還可以美容、通便、抗衰老。中醫認為,松子能夠強陽補骨、潤肺止咳、補益氣血、潤燥滑腸。
而粳米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健脾胃、補肺氣的作用。
桃膠蓮子玫瑰羹
相關閱讀:健脾養胃食物菜單
松子粳米粥 健脾胃補肺氣
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粥,有補虛、養液、潤肺、滑腸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及體弱早衰、産後體虛,頭暈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具體做法:選取松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備用。先将松子仁研碎,然後同粳米一起煮成粥,待粥熟了之後,加入适量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