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中古詩文題型和模闆

高中古詩文題型和模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1:02:05

高中古詩文題型和模闆(古詩歌閱讀表達技巧專練)1

一、【2020·四川省高三零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贈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時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

心随長風去,吹散萬裡雲。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

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勳。老死阡陌間,何因揚清芬。

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終與同出處,豈将沮溺群?

(注)濟南生即西漢伏生,名勝,濟南人。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傳九篇,即今文《尚書》。漢文帝時召伏生,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

1.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篇的“有時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兩句,直接點出作者積郁于心的“惆怅”。

B.“心随長風去,吹散萬裡雲”二句,上承“解世紛”用以狀寫作者想要隐居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C.“夫子今管樂,英才冠三軍。”詩人用管仲、樂毅來比喻何昌浩,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懷抱。

D.“終與同出處,豈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幹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隐士。

2.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

【答案】

1.B

2.情感表達特點: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對比,用典

(1)直接抒情:開篇四句,直接抒發詩人内心的矛盾和苦悶。“心随長風去,吹散萬裡雲”直接抒發自己的理想與抱負的遠大。(2)間接抒情:第一,用典。“終與同出處,豈将沮溺群” 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幹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隐士。第二,對比。“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表明自己面對安史之亂的混亂局面,即使已年逾花甲,也不會像伏生那樣,老死于經文之中,于國于民毫無補益。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内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确,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确,内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項”。B項,“上承‘解世紛’用以狀寫作者想要隐居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錯誤,“心随長風去,吹散萬裡雲”二句,應是上承“解世紛”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抒情的方式,評價詩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幹的要求,如本題“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請結合詩句分析”,然後回顧詩歌抒情的技巧,接着聯系具體的詩句作答。詩歌情感的表現方式如下: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有時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嘯咤,思欲解世紛”意思是“有時我忽覺心情惆怅,兀然獨坐直至夜半。天亮時空懷壯志,仰天長嘯,欲為世間解亂釋紛,一展懷抱”,“惆怅”“思欲”等表明這是直接表達情感,直接點出積郁于心的“惆怅”;“心随長風去,吹散萬裡雲。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随長風直上萬裡,吹散天空中的浮雲。我羞作濟南伏生,九十多歲了還在啃書本,吟誦古文”,前兩句狀寫理想與抱負的遠大,後兩句是反面的對比,就李白看來,面對安史之亂的混亂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樣,老死于經文之中,于國于民毫無補益;“思欲解世紛”用了戰國時魯仲連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苦難,“終與同出處,豈将沮溺群”意思是“我想您終會一起建功立業,豈能一輩子與長沮、桀溺為伍呢”,表明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樣,為國為民幹一番事業,而決不能像長沮、桀溺那樣做逃避現實的隐士。由此看來,考生可以圍繞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對比等方面進行分析。

二、【2020·山東省廣饒一中高三一診】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四犯令

侯賓

月破輕雲天淡注,夜悄花無語。莫聽《陽關》牽離緒。拚①酩酊花深處。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②開獨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②荼蘼:花期最遲、暮春才開的一種花。

3.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月破輕雲天淡注”句,作者用寫意手法疏筆勾勒出臨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莫聽《陽關》牽離緒”,緊承“夜悄花無語”,點出“無語”的原因,原來是分别在即,離情别緒牽人愁腸。

C.“拚酩酊花深處”句透露出離人内心無法慰藉的痛苦和無可告語的悲哀,與柳永詞“都門帳飲無緒”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下阙抒發的惆怅和歎惋,與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應,細膩地刻畫出離人分别前的情緒和微妙的心理活動,令人回味。

4.本詞下阙,作者獨出心裁來抒寫離别之情,請結合相關詞句加以賞析。

【答案】

3.C

4.①“春逐行人去”句,運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遠行,作者卻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腳步遠去。②用心理感受/虛寫,由芳草和離愁想象出來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聯系,使作者突發奇想,要像茶蘼一樣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後一刻。但這隻是一段癡想,表達了詞人因無計留人而産生的深沉惆怅和歎惋。③新奇豐富的想象和對人物心理感受的細緻描繪,曲折委婉地寫出離人真摯而深重的情感。

【解析】

3.本題綜合考查鑒賞詩歌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确題幹的要求,然後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着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确認,得出答案。本題中,C項,“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錯誤,意境不同,本詞的震撼效果也優于柳詞。故選C。

4.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賞析詞句,首先要明白該句在詞中的意義,即解說或概括詞句内容;其次要看詞句有什麼特點,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當然任何賞析都離不開詞的主旨,即詞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詞句中包含的情感。結合全詩感情基調等内容理解與分析。抓住“明日”,便知使用了“想象”或“虛寫”的手法;抓住“春逐行人去”,便知賦予了春天以人的動作,所以是拟人;作者推想别後的情景,以“芳草”意象寫綿綿離愁,并把春天拟人化;明明是行 人踏着芳草路遠遠離去,作者卻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腳步遠去;明明是人已遠行而芳草 依舊,卻想象成是人走春盡。“不似荼蘼開獨步,能着意留春住”,春花到此時已剩荼蘼,故雲“獨步”。但縱使似荼蘼開晚,能“着意留春”,又能留得幾時?何況“不似”乎!兩句是宛轉地說“強欲留春春不住”。留春無計,暗指留人無計。下片寫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癡想,雖不可能實現,卻動人而又沉摯地表達了因無計留人而産生的深沉惆怅和歎惋,與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應,真實細膩地刻畫出離人分别前的情緒和微妙的心理活動,别開生面,回味無盡。

【點睛】

詩歌的表達技巧1.修辭方法:比喻、拟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複等。2.表達方式:記叙、議論、描寫、抒情。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三、【2020·四川省石室中學高三二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太白嶺

王安石

太白巃嵷東南馳,衆嶺環合青紛披。

煙雲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巃嵷:山勢高峻的樣子。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颔聯借厚薄變幻的煙雲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後兩句抒情,體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注百姓的情懷。

6.本詩頸聯的景物描寫别具特色,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

5.B

6.動靜結合。“鳥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視聽結合。“鳥語樂”訴諸聽覺,“溪水不動”“魚行遲”訴諸視覺,描繪太白嶺動人的美景,表達詩人的喜愛之情。襯托。用“鳥語樂”歡鬧反襯太白嶺的甯靜,用“溪水不動”“魚行遲”襯托太白嶺的清幽,從而表達詩人的喜悅之情。拟人。“鳥語樂”和“魚行遲”,把人的心情與行為賦予鳥和魚,具體可感,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解析】

5.本題是綜合性考查題目,考查理解分析詩歌的内容、手法、語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确題幹的要求,逐句翻譯詩句,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确認并得出答案。本題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B項,“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說法有誤,詩句“煙雲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煙雲不管厚還是薄都很可愛,樹與石的疏與密自是很合宜,表達的是詩人物我相諧,心情平靜舒适的情感。故選B。

6.本題考查賞析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翻譯并理解詩句内容;然後從描寫的角度和方法思考明确詩中使用了什麼手法;最後結合詩句分析是如何使用這種手法的并指出其表達效果。

本詩頸聯“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的意思為:明媚的春天已到來,鳥兒歡快地說着話,溪水也不願流動,魚兒也貪戀這美好而行動變得遲緩。從描寫的角度看,“鳥語樂”是動景,“溪水不動”是靜景,動靜結合;“鳥語”是耳聞之聲,“魚行”是眼見之景,是感官上的視聽結合。從描寫手法上來看,以“樂”形容鳥的歡快,襯托環境的清幽,以“遲”寫魚遊動的遲緩,其實是把詩人的心境投射到鳥、魚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詩句寫出太白嶺宜人的美景,表達詩人愉悅的心情。注意分點作答,語言通順。

四、【2020·湖南省高三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小題。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唐·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别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鬓已斑。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詩人回憶了與老朋友曾經共飲的美好時光,以及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B.颔聯,詩人借助“浮雲”、“流水”這兩個常見的意象,抒發了闊别十年的感慨。

C.頸聯,點題,寫相逢時的歡笑,開懷暢飲,把酒言歡,奠定了全詩感情基調。

D.尾聯,筆鋒一轉,秋色中紅樹滿山,令人留戀。表達與友人攜手同遊的願望。

8.試賞析本詩中的對比手法。

【答案】

7.C

8.(1)首聯每每出遊宴飲必定扶醉而歸的歡樂與相别後的黯淡對比,心中不覺黯然,讓人生發出歲月不饒人的無限感慨。(2)颔聯“一别”與“十年”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一别十年的傷感。讓人産生世事滄桑,人生無定,歲月蹉跎之感。(3)頸聯相逢時暢飲的喜悅與兩鬓蒼蒼、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對照,一喜一悲,一正一反,對比強烈。

【解析】

7.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内容,然後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内容進行分析。C項,“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不準确,情感不隻有歡笑,還有老去無為的悲傷。頸聯的出句又回到詩題,寫這次相會的"歡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們也像十年前那樣,有痛飲之事。然而這喜悅,隻能說是表面的,或者說是暫時的,所以對句又将筆宕開,寫兩鬓蕭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筆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故選C。

8.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幹要求,如本題“試賞析本詩中的對比手法”,對比,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修辭手法。對比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别是非。“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在江漢就曾經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還。詩的開頭,寫詩人昔日在江漢作客期間與故人相逢時的樂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那時他們經常歡聚痛飲,扶醉而歸。詩人寫這段往事,仿佛是試圖從甜蜜的回憶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結果反而引起歲月蹉跎的悲傷。

“浮雲一别後,流水十年間”,離别後如浮雲飄流不定,歲月如流水一晃過十年。“一别”與“十年”形成鮮明的對照,直接抒發十年闊别的傷感。“歡笑情如舊,蕭疏鬓已斑”,今日相見雖然歡笑如舊,可惜人已蒼老鬓發斑斑。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們也像十年前那樣,有痛飲之事。然而這喜悅,隻能說是表面的,或者說是暫時的。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不言之中。

五、【2020·浙江省杭州二中東河校區高三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清明二首①(其一)

(唐)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鞠②将雛遠,萬裡秋千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③。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鬧,白薠愁殺白頭翁。

[注]①這首詩是769年春作者在湖南所作。②古時清明有蹴鞠、秋千等遊戲。③楚地多楓,故鑽火用青楓,與北方用榆柳不同。

9.“十年蹴鞠将雛遠”中“将”意為________,“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一聯中的“秦”“漢”借指_____________。

10.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論及這首詩:“全乎‘漂泊’之感。”結合全詩,分析作者是如何抒寫這種“漂泊”之感的。

【答案】

9.帶領(攜帶) 唐

10.(1)鋪叙。首聯為第二聯做鋪叙,“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左臂偏枯”,“雙下淚”“左書空”如兩個特寫鏡頭,将首聯漂泊病廢内容具象化,表達詩人無依無靠,飄泊不知所歸,流浪難與人語的悲涼氣氛。(2)虛實結合。第四聯為眼前實景,雁陣穿雲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四野人家也鑽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鑽木取火,荊楚卻用青楓,足見異地異俗。第五聯為想象虛景,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詩人之心禁不住飛到故都。長安的樓閣應掩映于迷離朦胧的輕煙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兩聯一實一虛,一動一靜,詩人身處異鄉,想念京華欲歸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現出來,足見詩人構思之精妙。(3)融情于景。“春去春來洞庭鬧”春水滔滔歸向浩渺無邊的洞庭,隔斷了詩人的歸路,春水也如大雁一樣,能夠如期回歸,詩人卻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無計。(4)反襯。“旅雁上雲歸紫塞”春來了,去冬南來的雁陣又紛紛穿雲北去,趕赴北國的家園,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反襯出作者内心的的悲傷。

【解析】

9.本題考查理解詩歌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後結合所用手法,分析字的含義,分析這個字對詩歌表情達意的作用。①“十年蹴鞠将雛遠”的意思是:十年來,在這人人蹴鞠的日子裡,我攜帶着子女是一天比一天流落得遙遠。所以“将”的意思是“帶領、攜帶”。②“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的意思是:想呵,在這清明時節,那長安城裡的一些樓台殿閣該都掩映在如煙的繁花叢裡,而我們大漢君主的這偌大山河,則已閃耀在這片燦爛奪目的錦繡之中。漢主代指唐代宗,所以一聯中的“秦”“漢”借指“唐”。10.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是怎樣運用這種手法的,最後寫出運用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作用,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1)“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首聯概寫詩人苦于飄泊,年老病廢的不幸命運,并啟二聯。“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第二聯緊承首聯,“系舟”應“飄泊”,“左書空”對“左臂偏枯”,“雙下淚”“左書空”如兩個特寫鏡頭,将首聯漂泊病廢内容具象化,“寂寂”、“悠悠”兩個疊詞,更強化了詩人無依無靠,飄泊不知所歸,流浪難與人語的悲涼氣氛。茫茫人寰,無人可語,卧病在舟,飄蕩無期,右臂殘疾,左書難以成字,雖想停舟駐足,卻又無岸可登,思前想後,詩人淚雨滂沱,心如刀割,此為近承。(2)北方紫塞,楚中楓火,兩兩相隔,山高水遠,詩人之心禁不住越過千山萬水,飛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都京華。長安的樓閣一定早掩映于陽春三月迷離朦胧的輕煙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應萬紫千紅,一片錦繡了。詩人想念京華之深,欲歸故都之切,在如詩如畫的想象之景中淋漓盡緻地渲洩出來,表達卻又含蓄深婉,真切動人。詩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聯為眼前實景,旅雁青楓卻給人以無窮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聯為想象虛景,煙花錦繡又緊扣節令,近遠兩景真幻交融,動靜兼具,足見詩人構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3)“春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春水滔滔歸向浩渺無邊的洞庭,隔斷了詩人的歸路,舉目皆茫茫白蘋,更使白首詩人愁腸百倍,不能自持。“春”是節令的周而複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兩詞疊用,極寫詩人萬般情懷。春水也如大雁一樣,能夠如期回歸,詩人卻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無計;白蘋雖有榮枯,尚能年年開花,詩人卻盛年不再,衰落無成,然詩人偏又心系長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語也是情語,情因景生,情變景換。(4)“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春來了,去冬南來的雁陣又紛紛穿雲北去,趕赴北國的家園;四野人家也紛紛鑽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詩人從高下兩個角度取景。紫塞,北地邊關,詩人用此代北方的京華長安。南鳥北歸有期,遷客返京無望,可謂人慚北鳥,更加反襯出作者内心的的悲傷。

【點睛】

鑒賞詩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讀懂詩歌所寫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體在講什麼;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寫的,即用了什麼藝術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詩歌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礎。詩歌鑒賞題的變化趨勢是越來越側重對詩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詩歌鑒賞題中取得高分,必須學會讀懂詩歌。詩歌鑒賞選擇題要想做對,也必須要理解詩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複習時必須轉變“輕讀詩、重做題”的觀念,沉下心去,反複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詩歌的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