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大嫂吳菲人雖然很好,但是也可以看出,她和丈夫在美國長時間定居,已經好多年沒有回家過了。而蘇母偏心自己的二兒子,也是因為二兒子和二兒媳離自己比較近,她就指望他們将來可以給自己養老的。
有個成語叫“愛屋及烏”,如果兒子在母親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那麼兒媳婦自然也會受婆婆的喜愛。
可也不是所有的兒子能夠受到自己的母親重視,兒媳都能受到婆婆的喜愛。在一個家庭當中,婆婆更加偏愛小叔子和他的媳婦,那麼作為長媳婦的心裡肯定多少會有些不平衡。
我叫嘉欣,我和我的丈夫是通過相親認識的,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給我的印象是老實憨厚,覺得像他這樣的男人,嫁過去應該不會讓自己後半輩子受到任何委屈。所以相親完之後,我們一直也有保持聯系,他也覺得我還不錯,所以我們談戀愛沒有多長時間就直接結婚了。
其實就在前段時間裡,我的婆婆病逝了,我和丈夫回老家奔喪,之後回來大家都沒有提過任何一句關于今天的話題,因為在這方面我和丈夫一直以來都是挺有默契的,這并非是我們不孝,而是我的婆婆太作。
我丈夫并非家中的獨生子,他還有一個弟弟,也就是我的小叔子,而婆婆一向都偏愛他這個小兒子,做任何事情都會先想起她的小兒子,還總會叫我的丈夫多多幫幫這個小叔子。即使我嫁到他們家之前,并不知道他們家是什麼情況,隻是在談戀愛的時候就有聽丈夫說過。
自己的母親比較偏愛自己的弟弟,其實他心裡面也有些不平衡,但我覺得可能是長輩多數都比較喜歡偏向小的。直到我嫁過去之後,我才能理解婆婆對丈夫的偏心那種感受。因為很明顯,婆婆很偏愛自己的小兒子。
我的小叔子是在我和丈夫有了孩子之後才結的婚,那時候我和丈夫都很忙,因為我們想要在外面買多一套房子,所以大家對各自的事業都很拼搏,而這時候我們的孩子就需要有個人來幫忙帶,當我跟婆婆提出想讓婆婆幫我帶孩子的時候,她卻明确地跟我說:“我現在都老了,咋給你們帶孩子”
我跟婆婆說:“其實孩子不用你整一天都帶着,隻要在我和我老公忙的時候,你幫忙帶一下就行了。”
可即便是這樣,婆婆還是拒絕了我,我隻好沒辦法,白天把我孩子送到娘家給我媽帶,到了晚上的時候再去娘家把孩子接回來,其實這些事情婆婆都看在眼裡,但她始終不為所動。
如果婆婆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給自己的大兒子帶孩子,也不給自己小兒子帶孩子,我心裡多少也會平衡一些。可是,等到我小叔子有了孩子之後,婆婆卻興高采烈的主動幫他們帶孩子,而且我的小叔子和他的媳婦都沒有這要求。
不僅如此,在小叔子媳婦坐月子的時候,婆婆很是上心,各種湯輪流炖着煲給她喝,而我在座月子的時候,可沒有這般待遇,我看到真的心裡很不平衡。
因為當時我們都是在老家住,擡頭不見低頭見的,所以很多事情都很明顯能看得出婆婆是偏心的,那時候丈夫又年輕氣盛,很是看不慣婆婆的偏心,就總是跟婆婆吵架,結果越吵越厲害,婆婆就越偏心,之後婆婆不僅遷怒于我,還遷怒于我們的孩子。
我和丈夫都不想孩子跟着我們一起在老家被人說閑話,所以我們就一氣之下,帶着孩子出來租房生活了。
在外地的那幾年,我們既要自己帶孩子,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真的很難,很艱苦。但在這個過程中,婆婆還真的從來對我們不管不問,沒有任何的關心,更沒有任何的幫襯,因為她的心思裡全都是自己的小兒子和小媳婦身上。
等到我們夫妻倆生活穩定的時候,我和丈夫的年紀都已經步入中年了,而婆婆她也已經快70歲了。在此之前,我們一直都沒有聯系,但到婆婆步入晚年之後,村裡好事的人,就開始跟我們說起婆婆在老家的晚年生活。
婆婆的晚年生活過得并不好,因為她偏愛的那個小兒子,在她老了之後,并沒有被自己小兒子和小兒媳善待過一天。
其實在此之間婆婆跟我打過一次電話,她想讓我和丈夫帶着孩子回老家住一段時間,但她并沒有說她過得有多苦,隻是想讓我們回去陪陪她,當時我把她之前跟我說過的話,直接還給了她:“我也老了,孩子也大了,現在也特别忙,沒有時間回去陪你,你就讓你的小兒子和小媳婦回去陪你把。”
從那之後,婆婆就再也沒有打過電話給我們,一年之後她也就過世了,其實我知道這件事會被很多人說我們不孝,說我們沒有再婆婆去世之前陪在她身邊,但是這種事情都因為她從來都沒有善待過我們,憑什麼要我們在她去世之前陪在她身邊,而且就連我丈夫是他親生兒子都沒有原諒她,而我一個作為兒媳的,卻被她一直當為外人,我又為什麼原諒她呢?
我一直很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婆婆從未對我們行善過,而我們又為什麼要對她以德報怨呢?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很偉大,我們也是。
在一個家庭當中,婆婆的偏心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你的一舉一動都能夠完美地呈現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但是在父母子女之間,婆婆兒媳之間,出現了“恨之入骨”的關系,那麼這就是一段破裂的關系,幾乎是無法修複好的關系。
畢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要怪就怪婆婆當初自己的所作所為,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聖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