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着不同時期發生的曆史,是從古至今保留下來的古籍。然而史書大多則是記載着當代皇子一族身邊發生的事物以及曆史上的大事。
梁啟超在《中國史界革命案》中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于《史記》的寫法被曆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曆史寫作手法,故将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曆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彙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