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為《男子說堿性食物抗癌是謠言,被踢出家庭群!老媽還氣哭了…》的文章廣為流傳,因為事件就發生在每個人的周圍,于是便觸發大家的共鳴和熱議。(11月10日半島晨報)
聊天截圖
文章中,一名叫程毅的小夥子看見老媽在家庭群裡發了個帖子:《這五種堿性食物是癌細胞的死對頭,堅持吃……》,便在群裡回複道,"都辟謠了,别再轉了。”沒想到,這短短的幾個字之後,“火山”爆發了。
程毅的媽媽私信他,認為不應該在群裡公開質疑她,并控訴他,平日裡自己辛苦付出卻換回這樣一個結果。母親越說越激動,還落了淚。程毅剛想安慰母親幾句,發現被踢出了家庭群。
是小夥的話太紮人心,還是老媽太玻璃心?一個小小的自媒體文章,竟然弄得母子二人大動幹戈,自媒體文章的魔力竟如此之大?
為什麼謠言會鐘愛中老年朋友圈?關于這個問題,媒體已經做過不少報道。大概分析如下,如今,大多中老年人和子女是分居狀态,晚年的寂寞,對子女的關愛、牽挂,或多或少投射在手機屏幕上,加上其對網絡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最終呈現為一條條似真似假的“謠言",似乎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并且,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成本高企,壓力的增大,不少人的焦慮無處釋放。而自媒體生逢其時,給公衆釋放焦慮提供了一條通道。尤其是文章中提到的“關懷式謠言”就像一勺香甜的蜂蜜,讓人陶醉其中,欲罷不能。
自媒體為公衆自由表達提供了平台,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沒有規則的表達,導緻出現了諸多亂象,最常見的便是漫天飛舞的謠言,公衆号自媒體謠言已經成為網絡謠言的主力軍。
更為可怕的是,在利益的裹挾下,一些自媒體已經變異,為了流量、點擊率,不惜扭曲事實,故意危言聳聽,誇大其詞,給公衆造成誤導,加劇公衆恐慌、焦慮情緒。報道中也提到,造謠行為近年來“産業化”趨勢明顯,甚至在謠言傳播環節就開始明碼标價。有APP對注冊用戶轉發文章帶來的閱讀量按照每次0.1元的價格進行“獎勵”,甚至還建立了“帶徒弟”“發展下線”的收益分配機制。故而,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中老年用戶,也熱衷于轉發“謠言”。
針對本文開頭出現的一幕,專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雖然父母可能會誤轉謠言,但是作為子女,在規勸父母時,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最好不要直接批評父母辨别能力不強,甚至讓他們懷疑自己一無是處、一無用處了。
而更為要緊迫切的是,怎麼樣才能讓謠言四起的自媒體及時刹住車。顯然依靠自媒體的自治和自我道德約束是不可靠的。必須要有嚴密的規章制度。
如今,自媒體平台要擔負起主體責任,嚴格審核,嚴把出口關已成為共識。但令人不滿的是,截至目前,各大平台口号喊得響亮,紛紛表示要承擔社會責任,嚴格把關,但始終未見行之有效的舉措。是不能為之還是不願為之?
來源視覺中國
就在近日,央視《焦點訪談》也對自媒體亂象進行了抨擊。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中央網信辦将統籌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方法,管理新業态,解決新問題,對自媒體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屬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另一方面,要開展自媒體專項整治工作,依法依規從嚴懲處違法違規賬号,堅決遏制自媒體亂象。
從此番話語可以看出,國家層面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媒體存在的諸多亂象,正在加強頂層設計,或許,很快,就會有相關文件出台。自媒體不會一直無序野蠻生長下去。
而在此期間,司法機關也要加大對涉及自媒體敲詐、侵權、造謠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及時發布相關指導案件,警示自媒體從業者。
在整治自媒體的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也要求我們各級部門要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保障群衆知情權。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及時選取與公衆日常生活相關,關注度高,容易引起誤解、混淆的知識進行發布辟謠,主動積極引導公衆向權威、正确的知識看齊。培養起來一大批具有影響力,傳播力,引導力的機構自媒體賬号。這或許不失為一個值得嘗試的辦法。
央視二套播出的節目《是真的嗎?》,以豐富多彩地電視節目形式,去求證生活中似真似假的話題。在一步步求證過程中,既向公衆傳播了科學知識,也解答了公衆多年來一知半解、半信半疑的困惑,匡正了錯誤的信仰、習慣。電視節目寓教于樂,也收獲了不少粉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是目前一套比較成功的節目。
自媒體亂象紛纭,是時候出台相關措施規範自媒體産業健康發展了。既尊重自媒體的自由表達權,又不能讓自由表達權失态、變異。我們滿懷期待。(蔡洪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