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2 16:15:19
綜述

作為地球的太空當中,人類肉眼看起來除了太陽以外最大的天體——月球,古往今來,它一直都受到了人類的喜愛。

早在我國古代,幾乎是每一個寫詩作詞的文人雅士都會忍不住垂憐于月球,将這顆皎潔明亮的星球融入詩文,甚至可以說,月亮是文學史上被人們用得次數最多的意象。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

然而由于古代的科技有限,古人沒有望遠鏡等能夠看清月球地表的設備,因此隻能根據所看所想來進行描述,因此對月亮多是“白玉盤”、“玉鏡”、“冰團”等形狀描寫。

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傳曾有後羿的妻子因偷吃王母娘娘賜予的仙丹,從而飛入天庭,來到了月亮之上的廣寒宮,成為了清冷的廣寒宮中的仙子。所以,月亮也常被用來以美人做比,也有了“婵娟”的别稱。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2

同時由于月亮陰晴圓缺,時刻發生變化,古人以此來象征身邊的悲歡離散,這也是因為古代的交通非常不便,大多是通過馬匹等動物來進行長途跋涉,甚至還有的靠着雙腳行走,所以在當時,如果有人分别,在那個時代可能是意味着以後再也無法相見。

又因月亮亘古不變,永恒地遙挂夜空,也有文人将月亮比作是遠方的家鄉,用來表達遊子對于故土的思念。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3

自然,随着科技的發展,在現代社會我們都明白月球隻是一顆平台而特殊的地球衛星,它圍繞着地球旋轉,本身也并不是古人所想象的那樣純潔無瑕,而是地表坑坑窪窪,就像是飽受磨難的戰士。

早期對月球的探索

在20世紀,世界上爆發了兩次波及全球的戰争,不論是戰勝的國家還是戰敗的國家,戰争所帶給人們的其實都隻是災難與苦痛。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4

在最後一次大戰結束以後,美國與蘇聯分别瓜分了戰敗國德國的火箭技術,同時帶走還有相關技術的技術人員,哪怕這些人曾經助纣為虐,為法西斯德國統治提供了技術支撐,造成了許多民衆的傷亡。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科研人員和技術,60年代冷戰白熱化時期,美蘇展開了太空競賽,紛紛從各個方面争取拿到第一的頭銜,這不僅僅是名傳千古的榮譽,同時對于兩國來說,也是對外宣傳本國科研能力,展現自己實力水平的方式。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5

其中,由于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美蘇首先看到的自然也就是月球了。1959年年初,“月球1号”被蘇聯發射升空,成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顆成功掙脫了地球引力,來到太空中的航天器。

然而“月球1号”并沒有降落在月球的表面,而是從距離月表5995公裡的高空掠過,就像是一個過客一般,匆匆忙忙地過來,就立馬走掉了。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6

“月球1号”并沒有停止它的腳步,事實上,它還成為了太陽系裡首顆人造“行星”,圍繞太陽進行公轉活動,一周大概是450天。

在“月球1号”被發射9月左右的時間以後,蘇聯又發射了“月球3号”,它也是第一個将月球的背面景象拍攝下來了的航天器,發回了29張圖像。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7

但是發回的照片分辨率實在是太低了,并且隻有70%左右月球背面的區域,因此人們并無法看得非常清楚,盡管如此,“月球3号”依舊對于人類研究月球背面有着巨大的貢獻。

随着蘇聯的航天員加加林成為了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在太空競賽中處于落後地位的美國決定開展載人登月計劃,也就是“阿波羅計劃”,恰好“阿波羅”在古希臘神話中有複仇的含義,也很難說這是否是美國當初不服輸的表現。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8

而“阿波羅計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1969年7月21日,美國航天員登上了月球,完成了人類多年以來的夙願,更是以人類的雙眼觀察到了更加真實迷人的月球。

我國探月工程

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時間并不算晚,從1956年就開始由錢學森領導研究火箭相關的技術,到了1970年,我國實現了“兩彈一星”中的“一星”,即人造衛星“東方紅1号”,這也令我國成為了蘇聯、美國,以及後來趕上的法國和日本以外,第5個可以發射出自己研發創造出來的衛星的國家。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9

然而後來随着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制裁,我國航天技術發展緩慢,但終歸是一步一個腳印,摸索着蹒跚前行,終于在1999年實現了神舟一号的發射。

2004年,我國正式開始立項了探月的工程,也被叫做是“嫦娥工程”,這個名字來自中國古老的文化傳承,是獨屬于中國人民的浪漫,也代表了我國對于探月的期望,因為“嫦娥”終會奔上月球,我們的“嫦娥工程”也會圓滿實現。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0

果不其然,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在我國人民的期待着升空,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此後的“嫦娥2号”、“嫦娥3号”也都無一例外圓滿甚至是超額完成任何。

而“嫦娥4号”是我國在2018年12月8日發射進入月球的探測器,它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在月球的背面進行軟着陸的探測器,對人類了解月球有着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1

事實上,月球本身與地球潮汐鎖定,也就是說,人類永遠無法從地球上看見月球背面是什麼樣子的,而人類也一直在試圖尋找月球背面的秘密。

但是因為它始終沒有面朝地球,所以一直以來各個國家的探測器并不能在背面進行直接通信,因此隻能模糊地拍攝幾張照片,隻能說是聊勝于無。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2

而“嫦娥4号”探測器通過相關衛星設備,成功地解決這一困擾了無數科學家們的難題。

并且與“嫦娥4号” 一起來到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月球車截止到2021年9月29日為止,已經工作了長達1000天的時間,并且依然能夠正常工作,不斷為人類帶去更加詳細且深入的月球背面數據。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3

“嫦娥4号”也不負人們對它的期待,在持續的科研探測任務中,它們在月球南極地區發現一個出現在大概距今40億年前,2500千米直徑、13千米深度的巨型隕石坑中,發現了一團緻密金屬塊。

這個隕石坑同樣也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甚至如果從地球上觀測,我們可以發現這個隕石坑的邊緣地形就如同巨大山脈一般。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4

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他們發現月球上有大概2200萬億噸的類似于被發現的金屬塊的金屬物質,為什麼這個隕石坑裡有這麼多的金屬塊,它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金屬從何而來?

因為科學家們并不能親自前往月球該地進行觀測和考察,所以這個金屬塊的來源到底是什麼,他們隻能根據現有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推測,從而提出比較符合事實依據的假設。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5

其中有一個假設是,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發生在很早的時候,一個金屬小天體降落在了月球上,巨大的沖擊力将月球撞出了一個巨大的坑,而殘留下來的小天體“遺骸”随着時間進入到了月球的地下,最終被“嫦娥4号”發現。

這其實也是因為月球本身就曾遭受過大量的天體撞擊,不管是正面還是背面都有無數個隕石撞擊的坑,甚至背面遠遠多過正面。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6

在漫長的時間中,月球在地球附近充當了保護者的身份,以自身阻擋了小天體的“進攻”,這才使得地球的生命能夠在漫長的進化和演化當中慢慢發展出具有高等智慧的人類。

同時根據“嫦娥4号”探測到的數據顯示,該巨型隕石坑中的深部物質還含有較高的橄榄石,以及低鈣輝石。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7

科學家們通過光譜數據的分析,發現這些月壤與月球正面的月壤成分有着非常明顯的區别,因此認為前者很有可能是來自月球的月幔物質。

科學家們猜測,這極有可能是由于當時小天體甚至是多個小天體撞擊月球,所産生的沖擊力度使得月表被撞破,從而将月球地表下非常深的月幔物質擠壓濺射了出來,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金屬小天體撞擊的假說。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8

當然,不管這些金屬物質到底來自何方,随着人類科技的發展,這些物質都将會在未來被人類所利用,成為人類科技發展曆程的一部分,為我們進入太空時代添磚加瓦。

結論

嫦娥4号和玉兔二号還在努力工作當中,為人類探索着月球的秘密,同時在未來,嫦娥6号也将會前往月球背面,并且不再是孤獨地在月球碌碌地工作,而是将從背面進行取樣,然後帶回地球,以便科學家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以及對月球背面的月壤或者岩石進行相關的科研。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傳出捷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200萬億噸金屬)19

當然,我們的征程也并非隻是探測器,随着月球越來越多的秘密被揭開,各國都将會努力發展航天技術,争取能率先來到月球建立基地,獲取上面豐富的資源。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不僅地球隻有一個,月球也隻有一個,希望在未來人類不會竭澤而漁,為了資源而将月球掏空,将月球陷入滅亡的危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