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直播課程交流裡,聽衆“書友吳春紅”提到了一個關于什麼叫“入木三分” 的話題,今天就個人的理解做一個淺見的诠釋。
本文作者書法
如何寫出具有“入木三分”的書法作品?一直都是書家們熱衷探讨和學習的話題。文章在表述之前,先說說“入木”的由來,自龜甲刻字開始,先人就掌握了使用利器工具來進行刻畫印記和标注的本領,使用利器必然會用上“力氣”,這個“力氣”的力就是這麼來的。通俗的理解,指力度運用得非常飽滿、恰當、有深度,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内容。“入木三分”,也就是“深刻”的意思。今天的“篆刻”,實際上就是最好的見證,書法的“金石之氣”,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一) 用力之說
曆代書家都是以“筆力”著稱,關于力的說法,曆來都有許多描述,如:鐵畫銀鈎、筆力遒勁、力拔千鈞、力透紙背、綿裡藏針、堅挺方折、剛勁有力、柔和之力、遊絲之力,也有本文所提到的“入木三分”等。字有果敢的力,稱作骨力;字有含忍的力,稱作筋力。這些關于力的說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用力之說”。
本文作者書法
(二) 用筆之說
結合文章開頭的簡單表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首先要在用筆上找根源,下功夫。在蒙恬還沒有制筆之前,人們都是用“刻刀記事”,之後有了毛筆,人們就開始掌握了“以鋒代刃”的技巧。對于毛筆來說,最鋒利之處,就是毛筆尖端,這也就是“中鋒用筆”的由來。作為“中鋒用筆”的技巧,又直接關系到“持筆分三段”,和“用鋒有三分”的學問,這也就是“入木三分”的“用筆之說”。
本文作者書法
(三) 通力之說
剛勁渾厚、輕盈柔婉,都是力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我們的書法創作過程中,應當掌握和運用“寓剛勁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内”的自然辯證互為關系,把“百煉鋼化為輕盈的繞指柔”的藝術效果。“筋脈相連”就是在這個層面上産生的一種書法表現形式,斷處要藏,連處要度;藏時首尾要蹲或搶,度時要從空中起勢,這樣才能夠把筆意聯動和飛度起來。這就産生了行行互生的相連關系,“行列中字字相生、一字内筆筆相生”,最終形成顧盼生情,氣脈流暢而貫穿的“通力之說”。
書法藝術中點畫和線條對客觀事物的表現力,決定着作品是否具有藝術生命的張力。而萬毫齊力和力透紙背、下筆如有神的動力,也取決于内心的迸發和精神宣洩的靈動。意沉則筆實、意逸則筆躍,隻有把精神情志的内在,通過“以鋒代刃”的形态表現出“力透紙背、躍然脫紙”的藝術表現,才能真正的體現出“入木三分”的“藝術魅力”。
關于文章觀點,有什麼不同之處,請給予點擊關注并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