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輸液率”專輯三
大家好,我是一袋輸液,我樂于為親們服務,但親們有時候會對我産生一些誤解。
有些急性子的朋友總嫌滴速慢,想趕緊吊完鹽水後走人,甚至自行調快我的滴速;還有些朋友覺得吊得快會不舒服,就自行調慢滴速。
這樣真的可行嗎?
實際上,我滴注的速度是由大家的年齡、病情、藥物性質、輸液量等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不可以随意調節哦。
滴注速度,因人而異
老年人建議控制在每分鐘20~40滴;
成人建議控制在40~60滴/分鐘;
新生兒一般控制在6~8滴/分鐘;
12個月内的嬰兒控制在8~10滴/分鐘;
1~3歲幼兒為10~15滴/分鐘;
學齡兒童控制在15~30滴/分鐘;
對于患有心髒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朋友更應注意控制滴速,以30~40滴/分鐘為宜。
不同性質的藥物,
對滴注速度也有不同要求
對血管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應适當調慢滴速,如血管活性藥物控制在24滴/分鐘,氯化鉀以30~40滴/分鐘為宜。
脫水劑則需要較快滴速,一般為106~192滴/分鐘。
抗菌藥物、止血藥應控制在60~80滴/分鐘。
随意調節滴注速度,
會有哪些危害?
過快可能會加重心髒負擔,引起心衰、肺水腫等嚴重不良反應。
如硝普鈉、硝酸甘油等在滴注時若過快會使血壓急速下降;
鉀劑滴速過快則可引起高血鉀症,表現為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心率減慢、心律紊亂等;
萬古黴素滴速過快,容易引發“紅人綜合征”;
抗腫瘤藥物滴速過快,易出現惡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
而20%甘露醇等脫水劑滴速過慢則起不到降低顱内壓的作用。
許多藥品說明書上會标明建議輸注的速度,細心的親們可以仔細閱讀哦!
輸液滴速很重要,降低補液率更關鍵!
撰文 | 藥劑科 石浩強
編輯 | 吳欣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