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單元教學認知與思考評價
安康高新區第六小學 劉恒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的教學内容。該單元編排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一是認識小數(讀寫小數)及分數互化小數和例1;二是小數大小的比較及例2;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及例3;四是運用初步認識小數獲得的新知解決生活實際與實踐問題及例4;五是是為此設計了兩個練習。該單元是在學生一、二年級學習了整數、分數的初步認識以及相關的整數四則運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編排的教學内容。這部分内容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又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因為它事關又一個數類的運算以及整數、分數、小數融合的運算過度知識又包含解決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更是以後學習其他數與運算與解決問題的基礎。下面我結合本學期該單元的課堂教學實踐從單元教學知識點與單元教學目标達成、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教後認知與思考,以利于今後的學教活動。(本單元涉及的小數主要是小數部分是一位小數的小數,最多涉及小數部分是兩位小數的小數。)
一、單元教學知識點
1.小數的意義:像3.45,0.85,2.60,36.6,1.2和1.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整數部分按整數的讀法(幾百幾十幾)。小數部分每一位都要讀,按讀電話号碼的方法讀,有幾個0就讀幾個零。
例如:127.005讀作:一百二十七點零零五。
3.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互換。小數不同表示的分數就不同(一位小數就是以0.1或者說以1/10為計數單位的小數;兩位小數就是以0.01或者說是以1/100為計數單位的小數)。
例如:0.5=5/10 0.50=50/100,寫作0.5就表示5個0.1或者說5個1/10,寫作0.50就表示有50個0.01或者說有50個1/100(0.5=0.50,數的大小相等但計數單位不同。)
4.運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識寫小數;把7角、7分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小數。7角=0.7元,7分=0.07元。
5.把“單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單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0.1),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0.01)。
7.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比較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小數的小數部分,小數部分要從小數點後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兩種情況:跑步是數越少越好;跳遠、跳高是數越大越好。
9.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最低位相加、減,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相減不夠減就向前一位借一當十去減。
10.小數加減法計算。(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題的計算。12-3.9=12.0-3.9=8.1,9 8.3=9.0 8.3=17.3.記住:整數加上或減去一個小數,我們就在整數個位後的右下角添上小數點小數部分寫上0來進行豎式筆算,如12=12.0,9=9.0。)
11.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如:5.1 >5 ;1.3 > 1等)
二、單元目标達成
1.結合具體内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并能識别小數,會讀小數;使學生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正确比較小數的大小。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點。
2.經曆小數含義的探究過程,通過細心觀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設置情境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并能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滲透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思想。
5.使學生正确理解小數的含義,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6.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互相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寫,有效地協調好同整數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确計算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
三、教學方法措施與教學策略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米和分米”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寫法”、“小數的意義”等知識内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征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5.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大量認、讀小數,并結合情境思考,在運用合作共享中體會小數的含義。
6.加強符号意識教學,引導學生關注小數點,加深對小數的認識。
7.在教學小數大小的比較時,要結合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體會小數大小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8.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時間和空間獨立完成題目,要注意監控指導跟進,運用情境信息關注題目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同時也要結合具體情境适時進行小結。
9.結合習題的層次與重點,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描述數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0.對小數的初步認識内容可适當擴展,辯證認識。可以用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練一練、賽一賽等方式組織學生全面回顧自己的收獲。
總之,該單元内容的呈現思路與分數的初步認識相似,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動為場景,利用舊知人民币、米制系統、平面圖面積平均分、數尺、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地實際、實踐問題。學好這部分知識将對以後學習更加複雜地“數與運算”知識打下紮實地學習基礎。
家校共育評價練習
一、填空。
1. 4.35讀作( ),五百零七點五六寫作( )。
2.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用分數表示為( )米,用小數表示為( )米,72份用分數表示是( )米,用小數表示是( )米。
3. 9厘米=()/()分米=( )分米
75分米=()/()米=( )米
4. 33分=()/()元=( )元
5角=()/()元=( )元
5.買一條毛巾需要3.9元,買一塊香皂需要5.2元,一共應付( )元錢,媽媽付10元,應找回( )元。
二、選擇題。
1. 1裡面有( )個0.01。
A、1 B、10 C、100
2.把2米3厘米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是( )米。
A、2.3 B、2.003 C、2.03
3. 6元比4.2元多( )元
A、2.2 B、10.2 C、1.8
4.計算小數減法,不小心把減數增加3.2,被減數不變,那麼他計算得到的差 ( )。
A、增加3.2 B、減少3.2 C、不變
5.有三條線段分别是8.34厘米、8.04厘米、0.09米,這三條線段最長的是( )。
A、8.34厘米 B、8.04厘米 C、0.09米
三、比較大小。
2.09○2.18 0.9○1.001
0.1元○0.09元 1.4米○4.1分米
0.7○7 /10
7米○6.99米 1.4元○14角 7分米○0.7米
四、列豎式計算。(20分)
3.6 7.4= 1.2-0.7= 5-3.9=
13.8 3= 25.4-4.5=
五、解決問題。
1.天天見超市運來一批白糖,賣了3.7噸,還剩4.8噸。這批白糖共有多少噸?
2.學校進行體檢,測得小明身高是1.2米,小軍的身高是1.18米。小明比小軍高多少米?
3.人步行每小時行4.8千米,小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小汽車每小時比人步行多行駛多少千米?
4.爸爸到超市買了一桶油,連瓶共重5.2千克,用去一半油後連瓶重2.7千克,你知道這瓶油共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5.小虎在計算一題加法題時,把加上3.5看成了減去3.5,結果得5.5。正确的結果應是多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