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古詩詞的起源曆史

古詩詞的起源曆史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4 18:49:23

詞海拾遺:何謂“三生有幸”,“别無長物”的由來

古詩詞的起源曆史(詞海拾遺何謂三生有幸)1

一. 何謂“三生有幸”

唐代有一位法号叫圓澤的高僧,他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善。有一天,兩人看見一婦人在河邊洗東西,婦人的肚子很大很大,顯然是己經懷孕很久了。隻聽得圓澤好似無奈地一聲歎息,李源善忙問:“何故歎息?”圓澤答道:“這婦人懷孕己經有三年了,一直等着我去投胎,因我不想投胎,故而一直躲避。不想今日相逢,看來緣份己到。”李源善不敢相信,問:“果有此事?”圓澤說:“我今晚便會圓寂,三天後,你到這婦人家中去看,如果她懷中抱的嬰兒對你一笑,此子就是我了。君乃良友,來生我還要結交。今日約定,十三年後的中秋節,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彼時再來相會吧!”李源善将信将疑地說:“好!到時候我一定赴約。”

果然,圓澤當晚就圓寂了。與此同時,那孕婦也生下一子。三天後,李源善來到婦人家,那婦人懷中男嬰一見到李,就沖着他咧嘴而笑,李源善此時不得不相信圓澤的話了。十三年後的中秋節,李源善如期到了杭州天竺寺,剛到寺門口,就看見一牧童騎在牛背上唱着:“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就是李源善三生有幸來相會的故事。

現在,人們把“三生有幸”解釋為非常幸運的意思。其實,佛家說的“三生”是指前生、今世和來生,“三生有幸”的本意是比喻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前生、今世與來生的特别的緣份。

二.“老婆”與“老公”的來曆

據說,夫妻互叫“老婆”與“老公”的稱呼始于唐代。相傳,唐朝有一個叫麥愛新的讀書人,曾經嫌棄妻老,想納新歡。由是,寫一上聯,曰:“荷敗蓮殘,落葉歸根成老藕。”放在書桌上。被妻子看見後,妻續寫下一聯,曰:“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現新糧。”該聯以“禾稻”對“荷蓮”,以“新糧”對“老藕”,工整貼切,新穎通俗,且“新糧”與“新娘”諧音,饒有風趣。麥生被妻子的文采和心意感動,放棄納新之念。妻子見麥生回心轉意,揮筆寫道:“老公十分公道。”麥生見後,續寫下聯:“老婆一片婆心。”此事遂在民間傳開。于是,民間就有了夫妻間互稱“老公”和“老婆”的習俗。

三. 獨占鳌頭的“鳌頭”指什麼

在古代,如果讀書人考中了狀元,就被稱為“獨占鳌頭”。“鳌頭”究竟是指什麼呢?“鳌”,是傳說中一種巨大的海生動物,頭像烏龜,尾似鯉魚,威猛無比,能夠背起一座大山。“鳌頭”,指的就是這種鳌魚的頭。

早在唐宋時期,皇帝宮殿前的陛階上就雕刻着這種巨大的鳌魚,凡翰林學士、新科狀元和承旨官員朝見皇帝時,都會立在陛階正中的鳌魚頭上,等待皇帝召見。于是,人們就把進入翰林院稱為“上鳌頭”,這就是“魁星點鬥,獨占鳌頭”的意思。又因為科舉考試發榜時,新科狀元也是站在鳌魚頭上迎榜,所以“鳌頭”也就成了狀元的代名詞。而狀元是科舉考試的第一名,故“獨占鳌頭”的意思便進一步引申、泛化,可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四.“别無長物”的由來

“别無長物”這則成語中的“長物”,是指多餘的物品,全句是表示沒有多餘的物品。這則成語來源于《晉書.王恭傳》:“恭曰:‘吾平生無長物。’”說的是東晉名士王恭的故事。有一年,王恭随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一日,他的同族兄弟王忱去看望他,兩人便坐在一張竹席上促膝談心。談着談着,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覺極為舒服。他想,王恭從盛産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席。在将這張竹席稱贊一番的同時,希望王恭能贈送給他一張這樣的竹席。王恭聽完,毫不猶豫地将身下的竹席送給了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隻有這張竹席,送掉竹席後,他就改用草席了。王忱知道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便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了笑,說:“你是不了解我,我平生就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五.為什麼明清時的縣官稱“知縣”

從古籍的記載中,我們會發現,因朝代的不同,負責管理一縣的長官,有縣令、縣長、縣尹等不同的稱呼。但到了明清時期,掌管一縣政事的長官都被稱為知縣了。這是為什麼呢?“知縣”之名最早起源于唐朝。在唐中期,若有縣城暫無縣令,則由該縣的輔佐官員代理主持縣務,叫“知縣事”。但此佐官隻是代理性的臨時差遣,不是正式的縣令。五代時期,因戰亂頻繁,政治混亂,故斯時各縣吏治腐敗,縣令多為昏庸無能之人,以緻貪污受賄橫行,苛捐雜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到了宋初,為了提升吏治,重建縣令威望,宋太祖便開始派遣朝廷官員前去主持縣務,此時的“知縣事”仍屬臨時委任的官員,因為“知縣事”的朝廷官員本身在朝廷都擔任了官職,所以不是縣的正式長官。至宋朝末年,便廢除縣令,直接設置了“知縣”。到明朝時,“知縣”便成了縣級首長的正式專有名詞,而清朝也沿用了這一稱呼,沒有再更改。

(全文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