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是按新曆還是農曆?來源:科技日報随着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豬年是按新曆還是農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科技日報
随着春節的臨近,一則這樣的消息在網上甚為流傳:根據農曆,2019年兩頭沒有春天(立春),民間俗稱“寡婦年”,不宜婚喪嫁娶。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曆法有關。”1月21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黎耕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沒有立春的現象是由于農曆和公曆的推算方法不同産生的,而“無春年”不宜嫁娶更是無稽之談。
不同曆法差異導緻“無春年”
民間所謂的“無春年”“兩頭春”等都與春節的陽曆日期不固定有關。“至于春節的陽曆日期為何不固定,那就要從曆法的來源說起。”黎耕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把農曆和陰曆畫等号,誤以為是一回事。其實,曆法分為3種,即陽曆(公曆)、陰曆和陰陽曆(農曆)。
陽曆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定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閏一天,加在2月的天數上,即平年2月28天,閏年便是29天,其餘每月的天數不變。根據陽曆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周期作為一個月,一個月29.5天,一年12個月,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僅有少數國家使用。
我國現行的農曆即是一種陰陽合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确定“月”,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
“如果隻考慮月亮周期,一年12個月就少了10多天,10年下來就是100多天。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現象,如冬夏颠倒。”黎耕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需要添加閏月。中國古代曆法很早便采用“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的月便叫“閏月”。
對此,北京天文館古觀象台王玉民也曾指出,農曆19年增加7個閏月後,就大緻保證了農曆19年内平均一年的長度約為365又1/4日。由此,如果上一年農曆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一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左右。所以春節的陽曆日期是不固定的。
今年立春是在公曆2019年2月4日,轉換為農曆則是戊戌年十二月三十日。可見,2019年沒有立春,隻是因為立春趕上了農曆除夕夜。
有無立春無關人類吉兇禍福
“由此可以看出,‘無春年’完全是正常現象。”黎耕說,因為農曆平年355天,可能會有這一年恰好落在兩個立春之間的情況,就像今年。還有之前的2013年。那年2月4日立春,但農曆正月初一為2月10日,臘月三十為2014年1月30日,整個農曆葵巳年内都沒有立春節氣。
再就是“一年兩頭春”現象。“一般有閏月的年份都是兩頭春。”王玉民說,2014年馬年插進一個閏月,共385天。因為一年開始得早,所以正月初五(即2014年2月4日)立春,又因為農曆年結束得晚,因此下次立春——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也在本農曆年内,一年兩頭都是立春,故稱“兩頭春”。當然,也有農曆年隻有一個立春日的,又稱“單春年”,如2011農曆辛卯兔年。
“‘兩頭春’‘無春年’或‘單春年’都是經常發生的,隻是正常的曆法演變所緻,公衆不必大驚小怪,更沒有必要将其與吉兇禍福等相聯系。”王玉民強調。
對此,也有專家認為,寡婦年可能是來自寡年的說法,寡是缺乏的意思,沒有立春的年份為寡春。事實上,這種無春年和寡婦完全沒有關系,更不用說與婚喪嫁娶有什麼關聯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