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不正常的雜音,一些網絡噴子的做法,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硬是要把牛頭不對馬嘴的事,說成同一類性質的事情來回在噴,真不知道這些人的良苦用心。
這兩位女士分别是:一位是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複旦大學博士、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吳凡女士。
另一位是遼甯衛視都市頻道知名節目負責人和主持人、記者——朱霞女士。
兩位女士僅有的共同點為:一都是女士,兩個人的名字也都是兩個字,而且是同齡同時代的人;二都是公職人員,在政府的重要部門任職;三都是公衆人物,因疫情發聲惹事上身;四都是疫情惹的禍,疫情成了一面“照妖鏡”。
兩位女士的不同人生經曆和閱曆:
吳凡、女、漢族,生于1968年11月,江蘇鹽城人,無黨派人士,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朱霞、女、漢族,生于1969年5月,遼甯省丹東市人,身高172cm。曾任職于遼甯教育電視台,遼甯衛視都市頻道節目負責人和主持人,曾 主持過《正在行動》、《新北方彙天下》、《新聞正前方》和《都市紅綠燈》欄目。
兩位女士所處的環境不同,所經曆的事情也不盡相同:
吳凡女士于2022年3月26日,在上海市新聞發布會上,就為什麼不能封城,提出三點意見:
1、上海不僅僅是上海人的上海,還起着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樞紐功能,封城将牽一發而動全身。
2、上海這座城市如果停下來,東海上的國際貨輪将會飄在海面上無法近岸,會對經濟産生不小影響。
3、從精度、力度、速度、溫度、幸福度的五種維度出發,呼籲上海市民一起努力快速實現動态清零。
也就是她的這番說法成為了後來不少網友攻擊和網爆她的利器,一度成為了衆矢之的。
朱霞女士于2022年3月30日13時40分許,在自媒體社交平台直播中與粉絲互動時提到了皇姑區的疫情一事。一開始還是很正常地重複一些呼籲大家保護自己的話。說“皇姑區”這個地方不容樂觀,所以希望自己的粉絲答應自己,出去做核酸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然後朱霞可能是擔心大家不當回事,多次重點去重複“皇姑區”這個地方,說這個地方的朋友聽明白沒有,千萬要多加注意,别看官方通報有确診的地方裡沒有“皇姑區”,但這個區域的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明白麼?最後她說出了整個事件中最有争議的一句話,你們就聽我的,聽我的就對了,我不能說為什麼,也不能說原因和理由,你們聽我的就對了。
兩位女士最後的結局也各有不同:
2022年4月9日,吳凡女士再次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強調,無論從病毒本身的特性,還是從人群免疫的背景,抑或從抗疫“武器”的技術儲備,現階段,必須堅持 “動态清零”不動搖。
吳凡談到,有人認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間選擇第三條道路,即允許病毒低水平流行,這是行不通的。在實現“動态清零”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因時因勢采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為什麼不能“躺平”?吳凡從五個維度分析了現階段堅持“動态清零”的總方針。第一點病毒本身的特性;第二點關于人群免疫背景;第三點控制“低水平流行”行不通;第四點抗疫“武器”不斷豐富,未來值得期待;第五點因時因勢采取最适合當地的防控措施。
2022年4月5日,朱霞因擅自在自媒體社交平台直播中任性和違規越界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受到了遼甯廣播電視集團的通報處理,并免去節目負責人職務,暫停播音、采訪工作和本人新媒體賬号的更新。
吳凡女士和朱霞女士經曆的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事情,明白人都是一清二楚。如果有目的的人非要拿吳凡女士和朱霞女士來相提并論,那就是純粹的目的不純行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