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八九六年,我國某地有着諸多的師生在抱頭痛哭。而在他們面前的卻是一副破破爛爛的棺材,裡面躺着的也是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一名乞丐的葬禮卻是有着衆多的師生前來吊唁,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而更讓人疑惑的事情發生了,當地的居民在得知這位乞丐的死訊之後,竟是自發地為他送行。乞丐自古至今,都是處于人類生活水平的最底層,而且還無時無刻不在遭受來自人們的冷眼相待。而這位乞丐在去世後享受到的待遇,卻是很多清正廉潔的官員都追求的。在此之後,他更是以着乞丐的微末身份被寫入了我國正史。一度是被人視為卑賤的乞丐,最終卻是進入了我國的正史之中,這位乞丐到底是誰?為什麼在他死後會有那麼多的人,心甘情願地為他這個陌生人送行?他為何又能夠進入我國正史?
讀書夢與鴻鹄之志在一八三八年的時候,我國的山東聊城便是孕育出了這位寫入正史的“萬古奇丐”。這位乞丐在寫入正史之後的名字是武訓,但是實際這個名字是為他追加的,他自己原先的名字是叫做武七。在三八年出生之後,因為家中的長輩都沒什麼文化,再加上十分的貧窮沒有錢去請一位先生為自己的孩子取名,所以武七的名字便是根據排行老七定了下來。武七的幼年可想而知是十分的窮苦的,吃飽穿暖可以說就是他們當時畢生的夢想了。
乞丐和鄉紳
但是麻繩專找細處斷,厄運專尋苦命人。在武七七歲的時候,他的人生便再度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他的父親在這一年因為生病的原因最終去世了,父親的去世意味着這個家庭迎來了毀滅般的危機,家中的頂梁柱塌了。而迫于生計,武七的母親也是帶着七個孩子靠着乞讨為生。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武七的母親甯願帶着孩子乞讨,也不想着找份工作。但是說實話,這種想法在作者看來是有一些何不食肉糜的意思的,一八三八年武七出生這個時候我國還是封建王朝。衆所周知封建王朝對于女性而言,是有着諸多的不公正待遇的。何況就算是放在現在,如果可以有更好地選擇的話,那個母親又會說是願意帶着自己的孩子去乞讨?一切隻是無能為力下的無奈之舉罷了,武七母親對于孩子的愛是不容亵渎的。
武七的母親,最終也是成功地通過乞讨的方式将孩子們一個個的撫養長大。雖然日子過得十分的艱難,但是終究是看到了希望,孩子們一個個的長大,也是能夠去做一些正經的工作而不必乞讨了。而武七在這個時候卻是逐漸地有了自己的理想,在當時他的兄弟姐妹們想着吃飽穿暖的時候,他想讀書去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但是身為乞丐的武七,又怎麼可能有書讀呢?這個家庭就算是拼盡全力,也沒有能力去供養一個孩子讀書識字,然後争取考取功名,因此武七的這個理想也是隻能夠埋藏在心裡。
武七雖然明白自己斷然是沒有讀書的可能的,但是這也不能夠妨礙他對讀書的向往。在每天出門乞讨的時候,他都會盡可能地距離當地的學堂近一點,希望能夠偷學一些東西。但是學校自古以來就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建築,因此當時的武七很難接近學堂偷學一些知識,每次他想要靠近的時候,都會被驅趕離開。武七想要偷學一些知識的想法也是最終破滅,黯然傷神地放棄了偷師的想法。
被壓迫的窮苦百姓
武七到了十四歲的這一年,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然後報答母親的養護之恩。武七決定離開母親外出做工,找了一個地主便是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活。但是武七的成長曆程卻是十分的艱難,貌似是每隔七年就會遭遇一場劫難一般,第一次打工便是去了一個黑心老闆的手下。這個大地主看武七年紀輕輕,便是想要騙他給自己免費打工。每天管吃管住,但是就是不發工錢,以着避免武七出門之後被人搶走的理由為他保管。
武七聽到地主的話之後,卻是覺得很有道理,自己出來賺錢最大的目的就是用來孝順母親,以及積攢一筆錢财去讀書。交給地主為自己保管,一來可以說是不用擔心被壞人搶走;二來也不用害怕自己亂花,最終什麼都沒有剩下。于是,武七便是聽信了這黑心地主的話,同意所有的工錢都讓地主來保管。而他萬萬沒想到,他所面臨的最大的壞人就是這個黑心的地主。當武七在這個地主家中做了三年的長工之後,便有了回鄉看望母親的打算。
有了歸鄉的意圖之後,武七也是向地主說明了來意,想要取走自己三年以來的工錢回家看望母親。但是當地主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卻是表示武七壓根兒就沒有在他這裡存的工資。反而是惡人先告狀說武七早就把工資取走了,現在是想要訛詐他。這一下子可讓武七傻眼了,而這一場風波也是引來了衆人觀看。地主随後便是欺負武七不識字是個文盲,故意拿出幾本賬本讓武七自己看是不是預支了所有的工資。
四處流浪的乞丐
而目不識字的武七在面對地主的欺壓時,也是毫無辦法最終隻能是發瘋似的朝地主喊話,想要要回自己的血汗錢。但是地主又怎麼可能會将這筆錢财交還武七,看到武七還在想着要工錢,便是讓人對武七展開了攻擊。在一通暴打之後,武七便是昏迷了過去,随後便是被地主的打手丢在了大馬路上。或許是上蒼有感于武七所遭受的待遇,最終下起了大雨。幾個小時後,大雨終于澆醒了遍體鱗傷的武七,他踉踉跄跄地站起來走向一個無人的小破廟。整整三天,武七躺在破廟裡冰冷的地闆上,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很多人甚至是一度都以為他已經死了。
而在這三天的時間裡,武七每天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自己識字的話,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文盲的話,是不是就可以不受這樣的欺負了。是不是自己讀書識字之後,在面對這種局面的時候就有辦法去合理地處理這些事情了。他的心中逐漸地有了一個念頭,他要改變這一切,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和自己一樣沒能力讀書的人的命運。他自己已經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但是他還年輕,他可以去幫助其他的年輕人,讓他們走上讀書的道路,不用再受到地主階級的欺詐,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完成這個夢想,他要創辦學校。
生命不止戰鬥不休在決心創辦學校之後,武七整個人的靈魂似乎是得到了升華,他開始變得無所畏懼,沒有什麼困難能夠讓他停下他的腳步。他創辦學校的心是那麼的強烈,強烈到将天空中的風雨化去。這個志向導緻武七在之後的數十年也是過得十分的貧窮,但是他的意志以及夢想卻是我們遙不可及的一種高尚,是那麼的傳奇。
影視劇乞丐形象
在一八五九年二十一歲的武七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在這一年武七開始通過乞讨來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此之前,武七的目标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能夠穿得暖吃得飽,但是從這一天開始,武七除了要保證自己和母親能夠吃得上飯,還要省下大量的金錢去興辦學校。這偉大的目标實現起來無疑是十分的困難的,這也就使得武七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的艱辛。但是這會讓武七退縮嗎?或許武七在他那璀璨的生命中,對自己堅持的事業也想過是否值得,他隻是一個乞丐啊。但是,事實卻是向我們證明,武七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放的始終,武七最終也是一直走在他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所選擇的那條道路。
華夏傳承的從來不是什麼血統,也不是什麼巨額的财産。自始至終都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甘于平凡,不願意墨守成規的精神。武七在明确了自身要走的道路之後,每天便是穿着勉強遮掩身體的衣服,在街上乞讨流浪。不管是别人的剩菜剩飯,還是其他的什麼不要的東西,武七都是來者不拒,想要變廢為寶進行簡單的修繕,随後用在别的用場上。而每當進餐的時候,武七也總是會選擇食用最為劣質的食物,口感好營養更為充足的食物則是會留給自己的母親。
在日複一日的乞讨之中,他突然覺得自己單單憑借乞讨得到的錢财,能夠創立學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決定在街頭上進行賣藝,再增添一份額外的收入。更是經常性地做着一些十分危險的表演,希望能夠博得觀衆的喜歡以及同情,最終獲得更多的錢财,争取早日創辦第一所義學。為了錢武七可以說是十分的拼命,他曾經給練武的人當活靶子練拳,每次都是被打得鼻青臉腫,但是他卻樂此不疲。隻因為他每挨上一拳便是會得到一個銅闆,被踹一腳便是會得到兩個銅闆。
《武訓傳》電影片段
武館的人看到武七的慘狀也是十分的不忍,但是武七卻是咧嘴大笑,當時的人大都覺得武七已經是瘋了。但是武七瘋沒瘋,他自己很清楚,正是應了那句話,世人笑我太瘋颠,我笑世人看不穿。武七每天的生活在我們看來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折磨,但是武七卻是認為這一切都是十分的值得。就像一名苦行僧一樣,堅定不移地為自己的目标而奮鬥着。他就像佛教神話中的地藏王菩薩一樣,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發下大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創辦出足夠的學校絕對不會享受一天的好日子,他乞讨的足迹很快也是遍布了我國的大江南北。
随着時間的流逝,武七也是逐漸地存到了一點錢。但是當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後,往往也會遭遇一些不幸的事情。這不武七便是倒黴了,乞讨多日之後武七又開始想賺一些其他收入了,于是便上鬧市去看人賣藝想着可以偷師一些,然後自己也賣藝多賺一些錢。而這一天武七便是看到了一個真本事,但是卻不是武七可以通過偷師學會的。原來這次武七看到的是江湖兒女表演的鐵頭功,一來這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而來武七也壓根無法從眼睛上看出鐵頭功的門道。
在欣賞了一段時間的鐵頭功之後,武七便是準備給這位江湖兒女留下一定的賞錢準備離開,但是當武七準備掏出錢包的時候,卻是發現自己的錢包被偷了。放眼望去便是人山人海,誰是賊人根本無從查起,武七隻能是自認倒黴,不過好在武七出門隻帶着一些零錢,多年以來存下來的錢财都被他秘密的藏了起來,為了日後可以成功的創辦學校。而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武七也是知道錢放在自己身上并不安全,需要有一個可靠值得信賴的人來幫他存錢。
武訓老年畫像
在武七多方打聽之下,終于得知在城裡有一位姓楊的舉人,他為人謙和,辦事認真而且是一位正經的讀書人。他知禮儀懂廉恥不像别人一樣,發家之後依然不忘初心地想要造福當地百姓。武七找到這樣的一位讀書人,不可謂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武七卻是忽略了一點,他的身份隻是一位乞丐,沒有一個管家會同意一個乞丐去見自己的主人,擔心受到責罰。所以當武七去往楊舉人的府邸進行拜訪的時候,楊府的管家并不願意放武七進去拜見楊舉人。武七乞丐的身份,成為了限制的枷鎖,但是人的高低貴賤又怎麼能夠僅僅從職業上一概而論。
因為楊府的管家不願意通報給楊舉人,所以武七一直是沒能見到楊舉人。而這一點困難又怎麼可能達到武七,在看到管家不願意為自己引薦楊舉人之後,便是直接跪倒在地請求管家代為通報。但是管家卻是依舊不願意為之通報,而武七為了自己的創學夢便是決定一直跪倒在地上,直到管家為自己通報成功的與楊舉人會面。在兩天之後,楊舉人也是終于得知了這個消息,知道門口有一位乞丐跪地兩天一夜隻為了見自己一面。
楊舉人得知消息之後,雖然覺得是十分的奇怪,正常來說一個乞丐見自己也沒什麼事好談的。但是這個乞丐卻是直接跪地兩天一夜,想來是有什麼不同之處。再加上身為讀書人的謙遜,楊舉人決定讓管家把武七請到了府内,并且為武七準備了食物和水。而武七因為跪了兩天多的原因,連正常的行走也是無法做到,畢竟長年累月的乞讨導緻他的身體本就是十分的虛弱。在顫顫巍巍的走進楊舉人的客廳之後,楊舉人見此場景便是迅速的請武七入座,讓丫鬟趕緊把食物和水準備上來招待武七。
勞苦大衆
武七見此情景便是知道,自己這次沒有選錯人,楊舉人可以信賴。于是便是将自己多年以來乞讨,積攢下的财富拿了出來交給楊舉人。将自己的來意和楊舉人說過之後,楊舉人也是表示一定會幫他将這筆錢保管好。同時楊舉人也是将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僅僅是存錢又何必在地上跪如此之久的時間。于是武七便是将自己想要創辦義學,讓天下的寒門子弟都能夠有書讀,讓他們不要走上武七的老路成為一個文盲,受到世間不公正的待遇還不知道究竟該如何為自己伸張正義。
楊舉人得知武七的志向之後便是對武七十分的敬佩,再度表示一定會幫武七将這筆錢存好。而武七遇到其他難事的時候,也可以來找楊舉人來尋求幫助,他一定會竭盡所能幫助武七。當一個人在正途上驕傲的前行的時候,一定也是能夠感染身邊的人,會将更多的人帶到正途。而一個人的高尚與否也絕對不在于他的職業,一個人的高尚在于他的品行、在于他的思想、在于他的意志。武七的行為徹底的打動了楊舉人,随後楊舉人便是指導武七如何去在合法的途徑之下,去賺取更多的錢财,從而加快武七實現夢想的途徑。
創辦義學名垂青史武七得到楊舉人的指點,便是決定拿出一部分錢财購買一些田地租借給農戶,并且還将一些錢财放貸出去賺取利息,因為有着楊舉人的擔保一切都是十分的順利。終于時間來到一八八八年,武七在乞讨三十八年之後,終于是成功的攢到了足夠他創辦義學的金錢。随後武七便是在楊舉人的幫助下,成功的建立起了第一所義學并為之起名——崇賢義塾。武七的夢想終于是成為了現實,三十餘年的風霜雨打在這一刻終于是成功的綻放了理想之花。
完成夢想孩子讀書
而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是接踵而至,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學校的師資問題,一個學校沒有教師的話,又怎麼能夠稱之為學校呢?這個問題一時之間就成為了最大的難題,但是武七卻是突然想起之前曾經因為楊舉人的原因,他也算是認識了一些讀書人,于是便是想着讓這些讀書人來擔任學校的老師。但是當武七前往他們府邸請他們做老師的時候,卻是遭到了拒絕。說起來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所義校的創始人是一位乞丐。創辦出來這麼一所學校便已經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了,他們去當學校的老師的話,薪資是否能夠按時發放是個巨大的問題。
所以這些讀書人也是一直猶豫是否去當這所義學的老師,不過在看到武七在三的懇請之下,這些進士、舉人最終被武七所感動。一個乞丐尚且有培養學子的打算,身為讀書人又怎麼會不如一個乞丐,每天隻想着一些金銀之事。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抱着這種心思這些位進士、舉人也是成為了這所學校的老師。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師和學校的事情解決了,可是沒有學生來上課啊。他創辦學校的目的是為了讓窮苦家庭的孩子能夠讀書,不和他自己一樣是個文盲。
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上,大都是想着将孩子養大就送他們去工作賺錢,因此壓根兒沒有人願意将孩子交付給武七。最終武七竟是選擇去百姓家中磕頭邀請,承諾不收任何費用,而且會管孩子們一頓午飯,這才招來了學校的第一批學生。終于在武七乞讨了三十餘年近四十年之後,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創辦了學校。
武訓紀念館
此後每一年學校開學,武七都會宴請老師,并且将當地具有名望的鄉紳一同宴請,隻為了學校的路能夠好走一些。但是武七宴請 這些人,他自己卻從來不會選擇落座,他說他是個乞丐,沒讀過書不能也不敢和老師們同桌吃飯。每每都是等這些老師和鄉紳們吃好喝好之後,才會說是去吃一些殘羹剩飯。但是武七雖然是一個乞丐,但是在教育事業上的熱忱之心,又有幾個讀書人可以與之相提并論呢?
在一八九零年,武七又是和寺院合作,創辦了人生中的第二所義學。接着在一八九六年,又是得到了一些官紳的資助,成功的創辦了第三所義學。随着武七這三所義學的建立,他的事迹也是在百姓的口中傳頌。山東省當時的巡撫便是決定免除武七創辦的義學的賦稅,而且個人捐助這三所義學一筆巨款,用以學校的日常維護。而武七也被巡撫作為表率,為武七起了一個新的名字——武訓。
童年,武訓的事迹也是傳到了當時的朝堂之上。為了表彰武訓的卓越功績,當時的朝堂便是決定賜予武訓一塊牌匾——樂善好施,并且贈與并準許武訓身着黃馬褂。這是清政府對于武訓的最大肯定。而舞尋在三所學校成功的建立,走上正軌之後沒多久,便是離開了人世。清政府得知此事之後,專門為其修墓、建祠、立碑。
武訓祠堂
武訓雖然是一個乞丐,他從來沒有自己站在三尺講台之上傳授學生什麼東西。但是他卻是實實在在的為學生們建立了一個榜樣,踐行了教育的本質,一棵樹搖動另外的一棵樹,一個靈魂去喚醒另外的一個靈魂。
視頻鍊接:他大字不認識三個,卻是被稱之為最偉大的平民教育家,這是為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