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電商十年發展及趨勢

電商十年發展及趨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8:44:45

電商十年發展及趨勢(電商發展的5個趨勢預判)1

2020年已經過去,電商總體環境不容樂觀,很多商家反饋,沒有賺到錢,并且對于未來的電商發展趨勢看不清,不知道接下來重點是什麼?

我作為一個電商行業的觀察者,分享一下我看到的變化和趨勢,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趨勢一

私域的流動化加強

視頻号的打賞和連麥功能出現之後,猶如一個練武奇才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變得戰鬥力爆表。改版之後的視頻号,吸引了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大咖入局,龔文祥、波波來了、桔子會廖桔、牛氣學堂海浪、悟空掌櫃王棟、斑馬潇掌櫃……

我自己也是受大咖影響,最近開始投入視頻号

為什麼大家這麼積極,是看到了什麼機會嗎?

微信是全國每個人的身份證,是國内互聯網流量的天花闆。微信的用戶量是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總和。

之前的微信,代表的是私域流量。

大家做的核心工作就是,把人加到微信,然後建立社群,觸達他,鍊接他,營銷他,讓他成為顧客,成為會員,甚至成為合夥人。不管是微商模式,還是社交電商,社群電商,都是這樣的思路和操作手法。

每年有超萬億規模的交易,來自于微信私域,來自百萬計的各種“私域魚塘”,大家在裡面圈人營銷。這就是私域的電商生态。

現在,視頻号來了

視頻号是每個人的名片,他不是隻有好友可見的朋友圈。在理論上,視頻号是有可能被全中國任何一個人看到的,他的鍊接沒有上限。

之前的微信私域,是純私域,這些私域用戶是相對穩定的,大家各自玩各自的。但是有了視頻号之後,每個人的私域,都是别人的公域。

就像突然有了一條河,把所有的私域魚塘都串聯起來了,魚塘裡面的魚可以自由遊動。這時候,你的魚塘就不在穩定了。即使你把用戶加到微信,加到微信群,給他一個會員身份,上線一套分潤系統,甚至給他一個名義的合夥人,都不一定可以綁定他。

一旦私域開始流動,很多目前已有的商業模式将會改寫。

社群團購、社區團購、社交電商、自媒體電商、品牌自營私域等,都将會被徹底改變。

這樣的新生态下,如何吸引用戶長期停留和消費?

我覺得核心是,你自己IP的吸引力,你的品牌吸引力,你的背後的團隊實力,你的商業模式的吸引力,你的産品的口碑和價值塑造。

張小龍說,視頻号是未來商業的官網和名片,我覺得恰如其分。這個官網,價值遠遠超越目前的官網,他不僅僅是展示,還是服務的輸出,是IP的打造主陣地,是和每一個用戶面對面交流的場域,是品牌IP化的集中體現。

當私域不在是你的自有資産,你該怎麼辦?等待你的有2種結果

要麼積極改變,成為頭部的流量黑洞,創建自己的IP和産品,自己成為自己的渠道和代言人;

要麼等着被人挖牆腳,把你的顧客成為别人的私域,最終花錢買個坑位費,求着别人能不能直播帶個貨。

趨勢二

流量的分散和集中化

流量的分散和集同時進行,集中在内容平台,分散在社群!

1、流量的集中:

大家都看得見。

目前流量最大的窪地就在抖音、快手、頭條、小紅書、B站等内容平台,這些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每天花費大量時間。

最終,目前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做電商,不能不做抖音和快手,這是目前傳統電商渠道之外最有增長潛力的平台。

因為有内容,就可以獲得用戶,有了用戶的時間,就有了購物消費的可能性。

一次兩次消費之後,用戶發現原來在這些短視頻直播平台購物,也是體驗挺好,用戶習慣正在逐漸養成之中。

優質内容對于流量有着天然的超級吸引力。因為我們都是需要去看各種内容,要麼有趣,要麼有料,要麼可以消磨時間,要麼可以獲得快感。

電商購物對于流量是有着天然的消耗力。目前淘寶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消耗機器,每天都需要巨大的廣告采買來支撐這麼龐大的交易量。

所以,流量的集中化的趨勢還将繼續,集中在頭部的内容平台,目前看,抖音是排名第一的,快手其次,但是我看來,未來最有潛力的還是微信的視頻号。

基于内容平台的流量集中趨勢,建議:

1)重點布局抖音快手的自播,組建自播團隊。未來,抖音就是新版本的天貓,是品牌的陣地,是電商的基本盤之一。

2)關注視頻号的布局,未來的潛力增量很大部分在這裡。

2、流量的分散

流量除了在内容平台聚集,最終強者更強,弱者淘汰。但是在另外一個空間,流量的分散正在進行,那就是私域流量。

因為有了視頻号的出現,私域流量在微信内部可以快速流動,原來單個的純私域流量,正在變成所有人的公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流動性增加,直接會導緻在微信端,每個IP都是一個流量源,都是具備賣貨能力的渠道。

所以,十年前是一家獨大的電商,後面是接着是2強争霸,接着拼多多崛起,有了三足鼎立,到了現在,各種社交電商,社群團購,社區團購出現,平台數量已經到了成千上萬個,并且這樣的趨勢還在進行。未來,電商的渠道會繼續碎片化。

未來電商的生意,要麼是和幾個巨頭做,要麼是和成千上萬個小渠道合作,要麼自己就是自己的渠道和平台。

趨勢三

IP的價值增加

這裡說的IP,不僅僅是版權IP,品牌IP,更主要是個人IP

這裡,要提出一個概念,品牌的返祖現象。

第一階段:個人IP品牌

在商業信息化之前,那時候沒有電話、電報、廣播、電視。

那時候要建立一個品牌,人們可以觸達的社交範圍很小,一般也就幾個村,幾個鎮的範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些老字号品牌是不是聽起來都像人名。比如張小泉剪刀,創始人就是叫張小泉,名字就是品牌,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就像是武大郎炊餅,王二麻子年糕一樣,直接用人名,最容易建立信任感。大家都知道,這個品牌就是隔壁村的某某某,基于對人的信任,自然信任品牌。

第二階段:品牌IP時代

人類進入現代商業社會,有了各種媒體工具,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各種電視廣告。這時候,産品的影響力可以觸達全國,如果依然還是用個人IP的品牌,會有不少限制,畢竟聽起來有點土,不夠高大上,也不太利于品牌在電視這種媒體的傳播。所以,這個時候,知名的品牌,都變成了各種高大上的名詞,諸如華為、聯想、可口可樂、奔馳寶馬……我們現在就處于這個階段的末期。

第三階段:重回個人IP品牌(品牌返祖)

随着互聯網、5G、直播、短視頻等技術和媒體的發展,即使是遠在天邊,依然可以像在一個村子一樣交流。有了直播間,一個主播分享,1000萬個用戶在屏幕前觀看,就像100年前,一個大爺在吆喝自家的産品,門口有三五個路人駐足觀看一樣。改變的是對接效率,從1對3,變成1對3000萬,從影響輻射一個村,到影響覆蓋全國14億人。

建立信任,最核心的還是建立人和人的信任。

所以,你相信一個品牌,更多是相信品牌的創始人。要建立深度的信任,從個人IP打造入手,無疑是最高效的。

所以,現在出現了很多新銳品牌,創始人就是品牌代言人,創始人的故事就是品牌故事。品牌的名字也更加接近人名。

比如王飽飽麥片,聽起來就是姓王的一個女生,做了一個吃了容易飽,但是又不容易胖的産品。

比如薛鐘高,聽起來也像是一個人名,薛高是雪糕的諧音,并且中間的鐘字,本來創始人想用中國的中字,但是注冊不了,結果換成鐘字,品牌本意是做中國的雪糕的意思。品牌像人名,反而讓用戶更容易記住。

個人IP更加容易打造,更加利于傳播,更能建立強信任。所以,個人IP在未來的商業環境中會更加重要。

我認為,每個創始人老闆們,都要有意識去打造個人IP,這就是未來商業的發展趨勢!

趨勢四

新品牌崛起

新品牌崛起,主要是新消費品牌的崛起。

就在這一兩年,快速崛起的新消費品牌案例,比比皆是,很多,諸如完美日記、花西子、鲨魚菲特、王飽飽、李子柒、泡泡瑪特、元氣森林、茶顔悅色、三頓半、拉面說、珂拉琪……

為什麼新消費品牌會是機會?

這是和我們國家發展的階段和國情決定的。

中國所有消費現象的底層框架:

電商十年發展及趨勢(電商發展的5個趨勢預判)2

1.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市場,需求端最大,是消費企業最大的機會。

中國有14億人口,全世界最大。

目前這14億人都在一個上升期的消費需求中。在總量上,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是5.76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第一是美國6.04萬億美元。不出意外,中國的零售總額應該很快會超過美國成為第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

中國的經濟,目前依然處于快速增長中。但是因為各種因素,大家都覺得目前國内的經濟并不好,壓力很大,大家賺錢也很難。作為企業老闆,面臨着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在擔心,未來中國的經濟是否會持續這麼難?我覺得總體趨勢上看,應該還是可以持樂觀的态度,最起碼在消費品領域,機會很大。

2.中國是全球最大最全的供應鍊,同時在需求端和供給端都最大,絕無僅有

中國有一些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經濟奇迹,比如全球70%的主要消費品的産能在中國,全世界都沒有過這樣的現象。美國和日本也曾經是消費品主要的生産國,但是在經曆過幾次産業升級之後,都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中國未來也會有産業轉移,但是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市場,不可能大範圍轉移。即使未來的勞動力優勢不是那麼明顯,用工成本增加了,但是基于産業帶和供應鍊的整體優勢,很多産品隻有在中國制造,才是綜合成本最低的。

在之前,很多跨國企業和知名品牌,用的是全球的供應鍊,這是他們的優勢。基于全球不同地區的不同優勢,大家分工合作,這樣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但是現在發生了變化,什麼産品的制造,都可以在中國完成。中國擁有所有産品的完整供應鍊。這樣的優勢,其他任何國家目前都沒有。加上最大的市場就在中國,工廠邊上就是市場,綜合成本進一步降低。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特斯拉需要在中國開設工廠,因為制造成本最低,并且靠近最大的市場;為什麼很多之前傳統的零售巨頭如家樂福、亞馬遜紛紛退出中國市場,因為他們的全球供應鍊優勢不在,競争力還不如國内原生的零售平台

為什麼淘寶可以做起來,因為生産和消費的兩端都很近,直接搭建一個線上的交易平台就可以了,平台充分發揮了無限對接的優勢。你有什麼産品,你有什麼需求,直接搜索對接就可以了,大家互相之間充分競争,比拼供應鍊能力和營銷能力,把制造業的成本優勢直接釋放出來。

3.我們遇上了消費升級的曆史階段

消費升級是中國目前的一個曆史階段,經曆了改革開發後的這30多年的快速發展,基礎産品的生産已經飽和,廣大人民群衆已經解決了溫飽需求,開始有了更高品質産品和更高層次服務的需求。

消費升級不僅僅是一二線的城市人群,更大的機會在于所有的人都有升級的需求,隻是升級的産品價格段可能不一樣。

比如今年的電動牙刷增量巨大,因為全民都在從手動牙刷到電動牙刷的升級階段,隻是有些人升級的是幾千元的飛利浦,有些人升級的是19.9包郵的不知名品牌。

4.消費升級中的品類機會

在消費升級中,存在一個品類選擇的問題。什麼樣的品類會有機會?怎麼判斷?

我認為,核心在于:“避開存量市場,去做新增量市場”

什麼是存量市場?

比如智能手機,目前就是存量市場。基本上智能手機已經人手一部,如果新品牌要成長,必須是從已有的巨頭手中搶市場,這樣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為什麼老羅做錘子手機做不起來,最大的原因是入局時間晚了。老羅做手機的時候,智能手機已經接近存量市場了,要發展就必須和華為小米競争。手機行業是一個高技術、高資本投入的行業,自然是綜合實力最強的才有機會活下來。

什麼是新增量市場?

1)新增量,可以是已有的品類,在當下有快速增長的用戶基礎。

比如彩妝領域,一直都有品牌在做。但是中國這幾年,進入了化妝年輕化的周期。這個周期在台灣、香港、日本都曾經經曆過,到了一定的階段,開始化妝的年齡會變小,美妝會變得更加大衆化。原來都是26歲以上才開始化妝,但是現在中學生就開始化妝了,化妝從一個特定階段和人群才有的需求,變成了一個大衆化的需求。并且中國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化妝品代工基地,供應鍊不是問題。

所以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産彩妝品牌快速崛起了!

2)新增量,還可以是開拓全新的産品和使用場景,創造新需求。

比如我們熟知的元氣森林,不考慮營銷層面的原因,為什麼他可以快速崛起。原來大家對于水的需求,還是自來水、桶裝水,後來出現了純淨水、礦泉水,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娃哈哈、農夫山泉等品牌。再後來,已有的礦泉水市場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繼續做礦泉水,無疑是血海裡面求生存,恒大冰泉就是例子。但是,有個創業公司換一個方向,開發做了一款氣泡水,就做成功了,它就是現在的元氣森林。

麥片的市場,也是已有的存量市場。雀巢、桂格等傳統知名品牌已經占據市場多年,如果還是做同樣的産品,基本上沒有機會。有個創業團隊,做了一個麥片産品,工藝上創新,把油炸變成低溫烘幹,在産品裡面增加各種水果幹和酸奶塊,把沖泡的麥片變成了可以直接幹吃的健康零食,直接創造一個新的使用場景和體驗,結果大受歡迎,這個品牌就是現在的“王飽飽”。

知道了新增量市場的機會,下一個問題是:如何發現新增量的市場呢?

1.在存量市場中,做産品的創新。

參考方向:

1)增加功能。比如普通刀架增加消毒功能,就變成了消毒刀架;普通食品,增加功能性價值,變成功能性食品;普通牙刷,增加震動功能,變成電動牙刷;普通圍巾,增加發熱功能,就變成了自發熱圍巾……類似這樣的功能增加,還有很多,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行業深入思考;

2)改變場景。比如沖泡的麥片,變成可以幹吃的零食麥片王飽飽;普通的咖啡,變成無需攪拌,無需熱水即可沖泡的三頓半咖啡;需要熱水才能吃的方便面,變成無需熱水就可以食用的自嗨鍋

趨勢五

平台的沒落

平台的沒落,目前很多人可能還沒有看到,也不會認同。

我看到的是很多之前做的不錯的頭部社交電商平台下滑明顯,有些甚至轉型停止了平台運營,比如斑馬會員就在去年停止運營,轉型去做自有品牌AEP了。還有不少平台也是類似,轉型做自有品牌的居多。

為什麼會這樣?

1、大平台機會不在

未來,已經基本上沒有新平台有機會做到拼多多這樣的規模和體量了。拼多多的出現是正好搶占了多個紅利而冒出來的個例。并且随着微信生态的完善,微信内孵化第二個拼多多的空間已經沒有。

之前有一批電商平台,在社交電商紅利的助推下,創造了1-2年時間的快速增長,這樣的增長其實也是用的微信内地社交紅利,但是這個領域也僅僅出現了一個雲集上市了,并且上市之後,情況也不太好。

到了2020年,已經沒有資本願意在電商平台的賽道再做投資了,因為大家都看不到希望,沒有了上市的可能,整個行業自然進入的寒冬。

2、模式困境

傳統電商平台的模式,都是花錢買用戶,然後讓用戶盡量多的在自己的APP商城内消費。早期獲取用戶的成本比較低,所以這種模式還有可行性。後來用戶成本增加,很多特賣平台開始倒閉。

到了16年左右,出現了雲集這種社交電商平台,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社交裂變的玩法,通過398禮包,吸引了一波想賺錢的寶媽群體做分銷,吸引來了大量免費新用戶,這就是社交電商那幾年崛起的原因,最核心還是降低了獲客成本。

但是拉人頭的禮包模式,随着政策監管的加強,變成了一個雙刃劍,正規的大平台不得不轉型。轉型的結果就是獲客成本再度大幅增加,沒有用戶,自然沒有銷量。加之外部環境改變,流量和用戶都到了短視頻領域,投資熱點也變成新品牌。

模式困境難以改變,外部投資機構看不到上市希望,不肯持續燒錢,所以有了2020年的中小平台困境。

也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會陷入困境,有一些平台依然會活的很好。這些平台的模式不是燒錢采買流量模式,而是依靠社群和私域流量,做用戶價值的深度挖掘和變現。這樣的平台,排除政策風險之外,依然會活的很好。

社群團購和社區團購,就是這種平台的典型代表。

社群團購,一般是起源于微商團隊長。他們有自己的私域流量來源。就如目前比較頭部嗨團、肉團、買買團、名義初品、微折購等,他們有私域的積累,并且有一套強大的培訓裂變體系,可以實現低成本的獲客。加之匹配高性價比的産品,一般也很少交稅,價格對比正規平台優勢明顯,所以可以吸引一大筆私域用戶持續消費。

所以,19年和20年,社群團購雖然競争也很激烈,但是頭部的平台依然活得很好。對于他們,最大的風險不是競争對手,而是政府的監管。

社區團購,這是起源于社區的水果拼團。他的優勢在于用戶的線下屬性,有很強的粘性,并且用戶更多來自線下團長自己的私域。原來的社區團購模式,獲取用戶成本是很低的,是一個自然生長的銷售模式。随着幾大巨頭的入局,目前這個賽道變成了巨頭之間的燒錢大戰。

社區團購的終局,應該是幾個巨頭之間排位座次,然後全國各種區域性小團購依然可以活的不錯。他們的差異在于産品和用戶。區域性社區團購,主打高質量人群和高品質爆款,依然擁有巨頭不能比拟的競争力。

還有一些平台,我目前還沒有看到,但是接下來一定會出現。那就是基于微信視頻号的超級IP而形成的超級私域平台,目前悟空掌櫃王棟在做悟空健康,有可能是這個領域的潛力選手。

總結一下,未來傳統模式的電商平台會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以社群、私域、視頻号、裂變、超級IP為核心的新型平台。

總結

綜合上述五個大趨勢的判斷,最核心的點是:目前正在處于急劇變化的商業環境下,如果你不快速改變,那麼隻能是越來越難。做好商品搬運工就可以輕松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未來要持續賺錢,必須關注品牌、個人IP、差異化産品、私域流量!

這是我的看法和建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