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長發及腰的王文西
短發時的王文西
1400萬字的4部《中華大典·藝術典》近日由嶽麓書社出版。負責此項目的該社文博考古編輯部副主任王文西,6年前許諾“項目不成發不斷”,如今終于和同事兩人完成編撰和出版工作,而王文西的頭發已長達105厘米。25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他透露最遲在明年1月3日——也就是女兒生日當天剪掉長發,給女兒留作紀念。
6年前立誓“項目不成發不斷”
2007年湖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王文西入職嶽麓書社。2012年1月,王文西接手了《中華大典·藝術典》的編輯出版任務。由于不了解《藝術典》的情況,王文西一開始“非常猶豫”,社長易言者連着三次談話,總算打消了他心中的憂慮,隻說了四個字——事在人為。
《中華大典·藝術典》是一部藝術類大型類書,收錄1911年以前的有關戲曲文藝、服飾藝術、陶瓷藝術、書法藝術、音樂藝術的幾千種文獻資料,涵蓋經史子集四部及碑傳石刻等文獻,按經緯目體例予以編纂,是對中國古代藝術文獻的一次大規模全面系統的整理。《藝術典》下設五個分典,其中《戲曲文藝分典》《服飾藝術分典》《陶瓷藝術分典》《書法藝術分典》由嶽麓書社出版,另一冊《音樂藝術分典》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和嶽麓書社聯合出版。
接手之後,王文西得知,當時全國十幾家參與《中華大典》項目的出版社,或多或少都遇到了進展不順利的情況;嶽麓書社2006年正式啟動了《藝術典》的編撰工作,但當時曾考慮要把該項目及已有的編校成果轉讓。最終,出于“出版湘軍不言放棄”的考量,集團領導決定繼續做下去。
《藝術典》總主編是中央美院金維諾教授,我國現代美術史教育的奠基人。2012年時,金老已經年近九旬,每天隻能工作兩個小時,王文西在每年春節前會去看望金老并彙報工作,但交流比較困難。副總主編李松先生比金老小8歲,由于身體欠佳在家休養。兩位主編的身體抱恙讓整個《藝術典》的編纂大局無人統籌協調。據王文西回憶,2011年12月的時候,隻有《陶瓷藝術分典》有完整書稿并且初步校過一輪清樣,《戲曲文藝分典》剛剛排出了清樣還沒開始編校,其他分典則陷入了停滞狀态。這不由得讓王文西備感壓力。
在2012年12月的選題會上,王文西立下了“項目不成發不斷”的誓言。25日,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說這話時,其他的分典根本沒交稿,而他隻是落實了空缺的《書法藝術分典》作者班子。“在有些人看來,一年了也沒看到實質性的進展,我心裡本就有點羞愧和别扭了。那時,頭發長了點兒,外形有點落魄,就想借此給自己打氣。”剛開始留長發的時候,看到别人異樣的眼光,王文西心裡也特别别扭,想着“會把頭發紮進衣服裡,不讓其他人看到”。後來長發披肩,慢慢也就習慣了。
查閱資料不下五六千萬字
王文西介紹,《藝術典》書稿需要進行大量的繁體豎排的古籍普查工作,拿到初稿後首先要查重,隻保留一處重複引用的話;然後剔除1911年之後的或者内容不相關的引文;第三步是按照經緯目排序,“排序做得最多的稿子,有時候兩三個月是常有的。”第四步是查證、修改引書标目,有時候為了查證一條引文,編輯需要從頭翻讀相關書籍,極費工夫。這些完成後,才會正式排版、進行常規意義上的編輯和校對。
在嶽麓書社,隻有王文西和孫世傑兩位編輯在做《藝術典》項目,最終成書規模約1400萬字——從常理推斷,兩位編輯需要的資料是書稿字數的五、六倍。對此,王文西輕描淡寫地說:“一個人可以發點狠當成兩個人來使用,少睡點覺而已。”
如今嶽麓獨立負責的4冊《藝術典》終于出齊,但王文西一再強調,主要是得益于三十餘年無數人的堅守與執着:有帶着遺憾離開的《服飾藝術分典》主編李之檀和《藝術典》外聘編輯廖承良;有85歲高齡大病初愈後仍舊牽挂操心的中華大典辦公室副主任伍傑;更讓他感到虧欠的是總主編金維諾老先生,“去年臘月二十七,2018年2月12日,這日期記得太清了,我才等到印刷廠送過來的新書。當時是春節前三天,去北京的票買不到。我想着過完春節再抱着新書去給老人家拜年,結果老人家正月初二離開了。我初四早上才聽說,當時人就崩潰了。”
最長的頭發有105厘米
回顧六年的心路曆程,王文西說是女兒給了自己精神寄托和牽挂。小時候女兒晚上經常哭鬧,為了讓自己安心做事,妻子帶着孩子回湘西外婆家住一兩個月。“有一次我被稿子逼得實在受不了,周五下半夜坐的士去長沙火車站,沒有票了,又拼個車趕到鄰近的株洲市火車站,買張票轉到湘西。第二天早上和小孩玩了兩個小時,馬上又趕火車回長沙,人又精神抖擻地跑去辦公室加班。心裡真的要有點寄托才撐得住。”
他回憶道,有次女兒好奇他的頭發有多長時,拿着卷尺量,量完之後特别開心,“爸爸,你的頭發最短的102厘米,最長的有105厘米呢!”
6年前立下“項目不成發不斷”的誓言,如今書籍成功出版,王文西告訴北青報記者,最遲在元月3日也就是女兒生日當天剪掉長發,給女兒留作紀念。
(來源: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