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裡者半九十”出自《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這句話的大意是:一百裡的路程,走到九十裡才算是剛開始了一半。
有的人會問:“一百裡的一半不是五十裡嗎?為什麼是九十裡?難得古人說這句話的時候算錯了嗎?”
其實古人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行百裡者半九十”,它的深層含義是說:做事情越是快要完成的時候越艱難。為什麼這麼說呢?每個人剛開始做事情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就沒有了毅力,到最後就放棄了。
這種“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感覺小編是親身體驗過。上大學的時候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标:要在連續的一個月當中每天跑步八公裡。在開始的時候我買好了所有的“裝備”,并叫上了和自己都想跑步鍛煉身體的舍友。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完成了每天的任務。堅持了半個多月就堅持不下去了。以前跑八公裡感覺很輕松。到後來感覺:“好累啊!” “為什麼還沒有到呢?” “身體扛不住了” “為什麼腹肌還沒有出現呢?”……最後大家可想而知。我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安逸的日子。哎!
我最欣賞的是《過秦論》中的一句話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靠的是秦國六代人的努力。秦孝公重用商鞅而使秦國變強;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取得巴蜀之地為後世的擴張解決了糧食的後顧之憂……。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加上各位秦王東出奪取天下的野心才為秦始皇奪取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行百裡者半九十”要想做好一件事真心不容易。不忍受一些艱難險阻是無法順利完成的。“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我們堅持下來走完最後“十裡路”才能看到的美麗景色。
不經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愛迪生花了十年的時間研制蓄電池,經曆了幾萬次左右的失敗,他終于取得成功。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源源不斷的新發明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稱号。這些例子數不勝數但是做到卻十分的不容易。
馬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不願安于現狀。不斷的拉融資被拒,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如果馬雲融資失敗幾次就放棄了,也許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有馬雲這個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成為了中國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行百裡者半九十”當我做一件事時,有的時候也許沒有一點起色。但當你熬過“最後十裡路”時我們就會撥開雲霧見光明。
加油!正行走在路上的未來成功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