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淨淨
“我的作品總是面對社會現實的尖銳問題,我力求講真話,起碼不講假話。”周梅森說的作品,有《人民的名義》,也有改編自他長篇小說《人民的财産》的《突圍》——這部由周梅森編劇,沈嚴、劉海波執導,靳東、闫妮、黃志忠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電視劇在東方衛視播出後,很快就成為網友讨論的熱門劇。《突圍》可以說是從開拍起就備受觀衆矚目,因為一度被認為是《人民的名義2》,當然,作者本人不這樣認為。近日,編劇周梅森接受了猛犸記者的采訪,講述了這部小說及劇本的創作經過,也回應了網上關于演員表演的争議,他說“我需要一個有人間煙火氣的女主角”。當然針對有些敏感的作品尺度問題,他也談了自己的文學創作觀。
這是一直惦記的題材
“如果我也放棄,《人民的名義》這樣的作品就要絕迹了”
《突圍》聚焦國企改革,講述國企幹部齊本安(靳東飾)臨危受命,團結廣大幹部群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挽回流失的國有資産,帶領企業在經營困境中成功突圍的故事。這是周梅森熟悉的領域,這部小說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算是很順利的一部,幾十年的生活積累讓他隻花了半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寫作。“它一直是我非常惦記的題材。”周梅森解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國企工作,“我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作為作家,我有責任和義務,把這段歲月和曆史寫出來。”
雖說之前有《人民的名義》的成功,但這些并未給周梅森改編完成《突圍》的劇本帶來壓力:“作家本質上不能接受電視劇工業化生産和套路式重複。因此,我在創作之初就知道,這不是一部案件推動型的作品。”對于現實主義作品,觀衆最常問的一句話是“故事和人物有沒有現實原型”?周梅森坦言:“國企大案、要案導緻國有資産流失,我看到了這種案例,也進行了研究。我沒有寫任何哪一家企業,而是綜合了各家企業的故事及各式人物,《突圍》畢竟不是紀實文學,而是電視劇,是個虛構的故事。”
記者:《人民的名義》大獲成功,會給這次創作帶來壓力嗎?
周梅森:我覺得沒有什麼壓力,因為我是一個作家,作家總是在尋找,總是在創造,作家本質上是不能接受電視劇工業化生産和套路的重複。因此寫《突圍》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一部案件推動型的作品。
記者:那這次影視化之後,總體來講滿意嗎?
周梅森:我這部小改編拍攝成電視劇的時候,也是集合了當時在國内的有檔期的,應該講是最優秀的主創和演員來創作這部戲。我個人認為從編劇到導演,再到演員是非常優秀的。
記者:國企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創作的難度在哪些方面?
周梅森:《突圍》的創作對我是輕車熟路的。像林滿江,石紅杏,齊本安這些人,都是在我腦海裡已經浮現很久的,應該講的很順利寫出來一個作品。
記者:劇中設置了《京州時報》這條線,尤其是對“調查記者”職業理想的刻畫,是對新聞行業的期待嗎?
周梅森:我對我們的新聞業是有很多期待的,但是我看到的現象,實際上現在展現出來的,都是我的困境,很多的東西都給删掉了,他們認為這個圈子就是太灰了。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包圍之中,突圍是非常困難的。我太太也是《突圍》的編劇,就是孫馨嶽,她就是報社出身,所以關于報社的那些狀況,她非常清楚。
記者:寫作過程中,是否有考慮過規避或減少故事題材細節,減少相關方面帶給自己的壓力?
周梅森:我的作品總是面對社會現實,總是面對着很多尖銳的問題,作為我來說,我是力圖,力求講真話,起碼不講假話,這樣的話就可能會和一些審查官員的看法形成沖突。從我的《人間正道》開始,引起幾十名官員聯名告狀的風波,《國家公訴》也進行了800多處的修改。幾乎每一部作品都不順利,這個我也是有思想準備的。正因為有這種難度,很多人放棄了,但是我覺得我必須堅持,如果說我再放棄,我想類似《人民的名義》、《突圍》這樣的作品就要絕迹了。
點名讓闫妮演石紅杏
“我想描繪一個不刻闆不冰冷不霸氣的女高管形象”
除了靳東、闫妮、黃志忠三位主角,《突圍》還有特别出演的陳曉,以及秦岚、耿樂、田雷、黃品沅、潘之琳等演員,可謂集結了國内衆多實力派演員。談及靳東、闫妮、黃志忠三位主角,周梅森也給出了高度評價:“黃志忠是我非常尊重的演員,他的很多戲我都看過。這部戲,他把一個充滿詭計和手腕的人物,演繹得相當出色。靳東則表現出了齊本安的複雜性,這個人物不是沒有軟弱、猶豫的一面,也不是沒想過退卻,但他最終堅持住了原則,選擇抗争到底。”
周梅森尤其滿意女主角闫妮的表演,“當時确定飾演石紅杏的演員時,我點名要求選闫妮,因為我想描繪一個不刻闆、不冰冷、不霸氣的女高管形象,需要一個感情豐富、有人間煙火氣、能夠适應劇情的女主角。事實證明,我選擇闫妮是對的。”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該劇播出,石紅杏與牛俊傑這對天天嚷着鬧離婚,卻在關鍵時刻相互扶持的高管夫妻圈粉無數,“石紅杏牛俊傑又要離婚”“石紅杏第一次向牛俊傑低頭”“牛俊傑全力維護石紅杏”等話題頻登熱搜榜。周梅森也談到了這對CP受歡迎的原因:“這是一對歡喜冤家,劇本給闫妮和耿樂的表演提供了基礎,他們也深刻領悟并成功塑造了各自的角色。”而一些配角演員呈現的反差感,也讓周梅森感到驚喜。
另外,這部劇開播後,不少觀衆發現劇中人物的台詞很有味道,信息量大且值得玩味。周梅森說:“我對每個人物台詞的打磨時間都很長,會把台詞讀給家人聽,而且我們在劇組還會圍讀劇本,反複修改。”
記者:對于幾位主演的表演你會如何評價?
周梅森:靳東、闫妮,黃志忠,陳曉,秦岚,耿樂、田雷、句号,高鑫等等,這些主要演員的表演,我都非常滿意。我頭一個要特别提出的,就是石紅杏的表演,是令我震驚的。她出色的,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具有鮮明特色的一個女高管的形象。可能我們有一些觀衆不太理解石紅杏為什麼要這樣表演,當時石紅杏這個演員的選擇,我點名要求片方選闫妮的。因為我想描繪的這麼一個女主角的形象,不是那種刻闆的,千人一面的,冷冰冰的,霸氣的,那種模式化的過去那種,我需要一個感情豐富的,一個有人間煙火氣,而且能夠适應劇情的這麼一個主角,這個女主角,所以說我選擇闫妮,現在事實證明闫妮選擇的是對的。
記者:除了闫妮老師的表演讓您格外震撼,其他演員當中有您刮目相看的嗎?
周梅森:關于演員的問題,我突出的講了闫妮,并不是别的原因,因為我發現這幾天,有很不正常的網絡現象,有網絡水軍在圍攻闫妮,潑髒水式的攻擊,我看了很痛心的,這是我不能忍受的,所以說我要特别強調一下闫妮的表演。
整部戲的演員整體表演都是相當出色。我不是無原則的吹捧演員,随便舉個例子,比如說句号,過去我們隻知道是相聲演員,你看看他的一舉一動,全是戲;耿樂,過去我知道是個搖滾青年,但是你看現在演的牛俊傑,這麼一個特定的人物;陳曉,完全不是過去我印象中的那個英俊小生了,這部戲裡他把人間的滄桑感全演出來了;黃志忠,那是我非常尊重的演員,他的很多戲我都看過,但這部戲,他把一個國企領導,和充滿了詭計和手腕的國企幹部,演繹的相當出色;靳東更不要講了,他表現出了齊本安這個角色的複雜性,這個人物不是沒有軟弱的一面,不是沒有猶豫的一面,也不是沒想過要退卻,但是這麼一個人物最終堅持住了自己的原則抗争到底。
記者:說到闫妮和耿樂的表演,這對高管夫妻的關系很有趣,你覺得石紅杏和牛俊傑這對CP現在備受網友追捧的原因是什麼?
周梅森:這是一對歡喜冤家,我覺得他們受歡迎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各自成功的對各自角色的深刻領悟,和成功地塑造。當然劇本給你們提供了基礎。說到台詞信息大,也有人問演員是現場發揮的這個台詞,還是劇本原有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全是劇本原有的。我不會允許演員現場發揮,導演沈嚴也不會允許他們現場發揮,全是劇本原有的。
記者:黃志忠扮演的林滿江也是很複雜的人物,寫這樣的人物是不是特别過瘾?
周梅森:确實太過瘾了。我建議感興趣的朋友還是看看書,就更可以了解這個人物那種複雜性了。還有齊本安,他在書裡也有更多人物背後的展現。
記者:觀衆都覺得《突圍》台詞有味道、信息量大,編劇洞察力很強,創作中在這一塊上怎麼做到這麼厲害?
周梅森:我覺得一部劇,寫小說是一回事兒,一部劇一定要把台詞寫好,寫好台詞是一個編劇最起碼的功夫。我的劇本台詞,每一個人物的磨練,每一個人物台詞的打磨,時間都是非常漫長。我在家裡,我會把這個台詞讀給我老婆聽,讀給我家裡人聽,讀的過程和書寫是不一樣的,書面語言有時候你寫起來覺得很好,但是當你讓演員說出來之後,你會發現很别扭。現在我們劇組,還有一個很好的作風,就是圍讀劇本。
力求講真話,起碼不講假話
“老百姓關注的那些問題,不能裝作看不見”
《人間正道》、《共和國往事》、《至高利益》、《絕對權力》、《我主沉浮》……從1983年發表中篇小說《沉淪的土地》開始,周梅森筆耕不辍,緻力于創作反映我國政治經濟發展及改革浪潮的小說、劇本,他用作品确立了周梅森特有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談到創作,他坦言,總要有一部分作家關注現實生活,關注老百姓關注的那些問題,不能裝作看不見。“盡管有很多磨難,但作為一個改革開放時代的作家,我有責任和義務。”
有意思的是,周梅森近年在《人民的名義》《人民的财産》等作品中虛構了“京州”這一故事發生地,作品中的人物也時常交叉出現。不少人好奇:“京州”宇宙要出現了嗎?周梅森如此回應:“我不會從事任何工業化生産,這是文化企業家考慮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但作家總有自己的文學領地,就像莫言寫高密,蘇童寫街道一樣,京州是我虛構出來的文學領地,我把故事裝到這片領地裡。”
談及現實主義作品的創作經驗,周梅森認為,把握時代的本質最重要:“我們創造了中華民族最輝煌的一頁曆史,同時也面對着百年未有之變局。在崛起年代,各種社會矛盾會暴露出來,這很正常。我們要有正視矛盾的勇氣。”周梅森說:“我的作品總是面對社會現實的尖銳問題,我力求講真話,起碼不講假話。”
記者:從《人間正道》開始,您的作品開始向政治生活方向轉型,這是出于怎樣的契機?
周梅森:是一個優秀的共産黨員,一個地區的領導幹部感動了我,這個領導幹部現在已經去世好多年了,他叫李仰珍,原徐州市委書記。這個市委書記讓我看到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一些官員們的奮鬥犧牲,于是我就開始關注他們,因為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我看到了很多東西,想到了很多東西,都借着這個人間正道,把它寫出來了。寫出以後,就一發不可收了。
記者: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周梅森:我想這個時代,總要有一部分作家要關注我們的改革開放,關注這個社會的各種矛盾,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面對着千年未有之變局。我們這個學習的過程,肯定會産生很多矛盾,我覺得,必須有一部分作家關注現實生活,關注老百姓關注的那些問題,不能裝作看不見。盡管有很多的磨難,但是我覺得,我作為一個改革開放時代的一個作家,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從事我的這種職業勞動。
記者: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近年逐漸增多,從編劇角度來看,您覺得要創作出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最重要把握的點是什麼?
周梅森:我覺得要把握住這個時代的本質,這個時代的本質是什麼呢?一方面我們創造了中華民族最輝煌的一頁曆史,我們同時也面對着千年未有的變局,在這麼一個崛起的年代,各種社會矛盾都會暴露出來,這都很正常的。要有勇氣正視,正視這些矛盾,不能在這些矛盾面前閉上眼睛,我想“真實”是作品的生命。如果說現實題材,都變成了好人好事的記錄,那麼我相信這個市場和老百姓也不會喜歡的。
記者:現在很多系列都會打造“宇宙”的概念,比如漫威有漫威宇宙,動畫片也有“封神宇宙”,您的故事發生地都在京州,人物也有交叉,未來會不會也做出個“京州”宇宙?
周梅森:我不會從事任何工業化的這種生産,這是文化企業家考慮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作家總有自己的文學領地,你像莫言寫高密,福克納寫的小鎮,蘇童寫的鳳陽街,京州、漢中實際上是我虛構出來的,我的一個文學領地,我會把我的新舊故事,一個又一個故事裝到這片的領地裡去,就不要重新再虛構一個地方。很多人說,和《人民的名義》有一定聯系,那這種聯系是很正常的,因為我把它擺在我的文學領地上,來寫我的文章。
記者:最近有在寫新的作品嗎?
周梅森:最近還有個新的作品叫做《大博弈》,在《突圍》開播的時候,《大博弈》關機,主演是秦昊和萬茜,也是值得期待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