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有一個養蜂人,從不養蛇。2006年,房子裡爬進來一條蛇,她怕得要死,用棍子進行驅趕,沒想到過兩天這條蛇帶着伴侶回來了,這一呆便是15年卻從未咬過她。目前,大蛇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0條,小蛇數量不計其數,她們在同一屋檐下,有時候蛇更是和她睡在一起。
傳說東北有五仙,“胡黃白柳灰”,其中柳仙(又叫常仙)指的是蛇。因此有人說這是柳仙顯靈,真是這樣嗎?
蛇喜熱蛇是一種冷血動物,體溫會随環境變化。能生存在黑龍江地區的蛇往往都是佼佼者,具有更強的耐寒性與适應性。養蜂人劉玉平遇到的松花蛇(王錦蛇)就是如此。在無毒蛇中,王錦蛇在長勢上僅次于先天熱帶優勢的蟒蛇。
圖:全球大多數較大的野生、非入侵蟒蛇分布
熱帶終年高溫,熱帶蛇的體溫較高,身體代謝水平高,所以長勢快,個頭大。例如:地球上現存最重的蛇——亞馬遜森蚺,它完全不需要冬眠,一年四季都在旺盛的生長。
高緯度地區,蛇冬季處于低體溫狀态,代謝水平隻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體征,所以隻能躲在洞穴中冬眠。王錦蛇分布很廣,南方的王錦蛇最長可以長到2.5米,東北的王錦蛇則是1.7米,這就是地區氣候差異産生個體生長差異。
如果在氣溫低的時候,有一個物體持續向外釋放适度的熱量,且蛇知曉這個物體不會傷害自己,你猜蛇是會靠近它,還是遠離它?
為什麼住在人類家?劉女士描述:這些蛇每年四月份來,在屋頂内進行繁殖,七月份帶着下一代離開,第二年下一代也會過來繁殖,就這樣一代代積累,蛇越來越多,似乎把小土房當作了“娘家”。
土房子位于黑龍江八五四農場,在原北大荒内。這裡原本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不過随着人類開荒,動物的栖息地被壓縮,食物減少,因此很容易與人類發生交集,特别是繁衍期。
王錦蛇會在低溫即将到來的之時,開始減少捕食,躲到人際罕見的地方,準備冬眠。在四月份春暖花開,交配的季節蘇醒,回到農場,因為農田裡的鼠、蛙等動物為繁衍後代提供能量。不過,四五六月份,黑龍江的夜間經常會很冷(低于20度),蛇必須找個遮風保暖的地方。這才找到了劉女士家,也有網友說這是蛇的家,劉女士可能是“拎包入住”的後來者。
為什麼不咬人,還主動一起睡?王錦蛇,平時看起來較為懶散,動則兇殘與霸道,大多數蛇看見它都會繞道走,因為它餓起來連同類都吞是個捕殺好手。不過,王錦蛇無法吞下人類,對攻擊人類浪費能量得不到回報。隻要人類不去招惹它,它會一直懶散着。
或許是蛇發現劉女士隻是進行軀趕,沒有進行攻擊,所以在找到伴侶之後又回來了,因為它急需一個溫暖的港灣進行交配。劉女士則決定将它們留下來作伴。
一來,蛇平時生活在屋頂與天花闆的夾層中,與室内相隔。二來,沒準兒過幾天就走。沒想到這一住就是15年,而且規模逐漸壯大。它們經常在劉玉平的棚頂活動時弄出各種動靜,不過劉玉平已經習慣了。一開始家人、朋友不理解,後來知道這些蛇并不咬她也就慢慢接受了。
劉女士在這些年中逐漸與它們熟絡了,逐漸敢觸碰它們。它們在夜間寒冷的時候就會通過房子的孔洞進入房子,甚至爬到炕上。這個過程就像你很冷需要找個封閉的房間或熱源,冷血動物更是如此,所以她(它)們睡在了一起。
每天早上劉女士起來,它們就自覺地下床溜出屋,回到棚頂,有一條兩條小蛇“賴床”,劉玉平會說一句:“我的小蛇還有一條沒走呢。”隻要劉玉平一出聲,小蛇也就爬出去了,似乎這些蛇能識别劉女士的聲音。其實這隻是聲音與震動讓蛇醒了過來,熱源離開了,而且天亮了外面溫度也升起來了,蛇就離開了。
養蜂人幫助蛇的同時,蛇也在幫她看守蜂場。蜂場容易招來老鼠,連蜂帶蜜一起吃,但劉玉平的蜂場,老鼠根本不敢靠近。附近的人知道她“與蛇同居”同樣不敢靠近。至今為止,劉玉平仍然蜂飛蛇舞,和諧相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