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隻強調聚合思維(也稱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不講發散思維(也稱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這是有其深刻的教育思想根源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講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其目标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前人知識與經驗(但不善于創造新理論、新知識)的應用型人材。若僅從知識傳授角度考慮,傳統教育并非沒有優勢(從學科考試情況看,我們學生的成績普遍高于西方國家同類學生的水平),我們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新人材,因為這種教育的目标就不是要培養“創新”能力,而是要向學生灌輸知識——不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認知主體,而是把學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識灌輸的對象。
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導下,理解、消化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理解、消化老師講授的内容就成為教學的最高要求、最高目标。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生對一切問題的認識理解都必須集中、統一到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概念上來;學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須符合教師的要求和傳統的規範。這正是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所要達到的目标。
聚合思維由于要求思維内容、思維成果都要集中、統一到傳統觀念或原有概念上來,所以其優點是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傳授,有利于對前人知識與經驗的掌握;其弊端則是容易造成學生對書本、對教師、對權威的迷信,以為書本上的都是經典,教師講的都是真理,不敢提出半點懷疑。所以隻講聚合思維,隻能使我們的認識永遠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産生新的理論、新的思想。為了創新,必須強調發散思維,沒有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就不會有任何創造性的萌芽和創造性的成果。可以說一切創造都起源于發散思維,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且不說“紅樓夢”、“水浒傳”和“三國演義”這類鴻篇巨著從其主題思想、表現手法、藝術風。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呢?
一、營造氛圍,培養學生想創新的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關鍵。有了意識才能抓住創新機會,啟動創新思維,獲得創新成果。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我認為營造創新氛圍極其重要。心理學表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就會充分表現自己思想的火花而無須壓抑了。作為教師首先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不失時機地激勵學生。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場遊戲,一個謎語,一個精巧的提問,甚至是教師節奏明快,富有激勵的語言都能創設出一種催人思考奮發向上的情境,并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想法,即使有錯誤也應熱情引導。
批改作業和考卷時,隻要解題思想正确就應給分,如果方法新穎、巧妙,即使結果錯了也應批語鼓勵。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中創新因素的閃光點,發現一點,當即肯定和表揚。這樣,教師的鼓勵便可成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助燃劑。學生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其自信心便會不斷增強,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創造欲望才能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才有可能使他們的偶發奇想孕育着創造的火花,才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敢創新的意識
質疑是一種思考和鑽研,是具有探索意識的表現。古人說:學貴質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阻礙我們前進的不是未知的知識,而是已知的知識。”
一般來說,教師都喜歡高智能的學生,因為這類學生學習勤奮,對教師講授的内容理解接受快,學習成績優良,他們是教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教師也常因教到這樣的學生感到欣慰。但對其它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往往缺乏應有的熱情。有時候學生的發問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或者是鑽牛角尖的,我們也要給予關注,認真傾聽,肯定其大膽的行為,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因為這類學生一般都有以下特征:1、頑皮、淘氣、搗蛋;2、不守紀律、愛出歪點子、鑽空子、所作。
全腦開發課程:1蒙眼識字 2超感心像力 3過目不忘 4照相記憶 5快速閱讀 6波動速讀 7靈感作文 8無字天書 9記憶力大師 10視力回源
線上全腦開發第壹家——晨陽全腦(VX:chenyangquanna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