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在位期間,在漢文帝“衆建諸侯而少其力”政策的基礎上,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為漢武帝上台後實行“推恩令”做好了準備。此外,他還勤儉治國,奉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發展生産、減輕賦稅。
漢景帝在西漢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并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可以說,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局面,與景帝時期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但是,盡管景帝如此的賢明能幹,卻也犯過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錯誤,有哪些呢?讓小編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第一,景帝年少時,由于嬌生慣養,從小錦衣玉食,養尊處優,身邊人處處奉承他,使得他養成了驕傲自大,蠻橫跋扈的性格。在深宮長大的他,沒有人敢和他較真,所以他也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直到一天,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伴景帝喝酒下棋,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劉啟就拿起棋盤打劉賢,不料把他打死了,漢文帝派人将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從此劉濞怨恨劉啟,這就為之後的七國之亂埋下禍根。所以年少時的景帝也确實是闖下了禍端。
第二,景帝削藩手段過于激烈,引發戰争。漢景帝即位後,禦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漢景帝采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诏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一手段激起諸侯大國的強烈不滿,以吳王劉濞為首聯合楚、趙等七國,發動叛亂,這就是七國之亂。七國之亂雖然在短時間内被平定,但是,百姓也飽受了戰争之苦,這不得不歸因于景帝政治上的幼稚。
第三,便是景帝誅殺晁錯。盡管在吳楚七國之亂中,周亞夫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但是,在戰争初期,景帝卻被七國軍隊吓破了膽,由于七國打的是“清君側”的旗号,所以七國放話說隻要景帝殺了晁錯,他們就退兵,天真的景帝立刻就殺了晁錯來平息他們的怒火。可是殺了晁錯後,他們還是不退兵。不得已,景帝才決心鎮壓。而白白被殺的晁錯,就成了景帝天真想法的犧牲品。
可見,漢景帝雖然從文治武功上看,稱得上少有的好皇帝,但在個别事情上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的不成熟。所以,再賢能的君王也會有犯錯的時候,而這時候倒黴的就是他身邊的大臣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