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西南三百八十裡曰臯塗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塗水出焉,南流注入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狀如槀茇,其葉如葵而赤背,名曰無條,可以毒鼠。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鳥焉,其狀如鸱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瘿。”
譯文:西南方向380裡有臯塗山,薔河從這裡流出,向西彙流至諸資河;塗河從這裡流出,向南彙流至集獲河。山的南面有很多丹砂,山的北面有很多白銀、黃金,山上很多桂樹。有白色的石頭,叫礜,可以用來毒死老鼠。有似槀茇的草,葉面像葵,葉背紅色,可以用來毒死老鼠。有野獸,貌似鹿卻長着白色的尾巴,蹄子像馬,前腿像人手,名字叫玃如。山中還有鳥,像鹞鷹卻長着人的腳,名字叫數斯,吃了可以治瘿病。
探讨一、“玃如”奇獸的描述與特長
山海經中對怪物的描述方法,通常可歸納為:類推的變化、增效的變化、減數的變化、混合的變化、易位的變化、神異的變化。西山經中描述的玃如極為奇特:似鹿、馬足、人手。而玃如,當屬于上述“混合的變化”,即目視者将以往所熟知的鹿、馬、人的部分特征拼湊一起,組成對眼前新事物的描述。對數斯也是同樣“混合的變化”描述方法。這裡描述了數斯可以治瘿病;但對玃如的特長沒有描述(是否因不敢接近它,或無法接近它所以不知道它的特長),另山海經中其他地方也沒有再提到玃如。
探讨二、《五藏山經》(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的寫作手法
這裡說五藏山經的寫作特點,即:XX方向XX裡處有XX山,山下有XX河,河流到了XX底。山上有XX物産,物産可以發揮XX作用;山上還有XX野獸,野獸有XX作用(或吃人)。
幾乎五藏山經都是這個寫作手法,因此作了個推斷,是否類似遠古部落内部的歌謠?它格式統一,容易口口相傳。
另再猜想一幕:遠古災難頻發,人無能為力,隻能四處躲避災害,因此将四處的山川水流地形都以固定形式簡單記了下來,他們無比希望找一個安穩而肥沃的栖息地,代代流傳。
PS:山海經奧秘太多,過去幾年非常着迷,翻閱了許多資料,寫了一本以山海經的世界構建為基礎的玄幻小說:《山海經之神的秩序》,這幾天剛剛在阿裡文學中發布,也歡迎大家參閱指導。本文解釋楔子中飛廉祭司的“玃如”獸,該奇獸也将在小說中的巫國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