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四十多年的光景在解缙的回憶中一幕幕閃過,不過最讓他難忘的,恐怕便是自己曾經的天賦異禀和攔都攔不住的才氣,正是這股子才氣,才使得解缙的一生大起大落;在熬過了洪武朝、建文朝和如今的永樂朝,大明的社稷是越來越穩定,可他卻因為自己的口無遮攔、做事欠缺考慮而被打入诏獄;在永樂十三年的時候,他被人趁着酒意未散而丢在寒冷刺骨的雪中,丢棄他的不是别人,而是當初重用他的成祖。最終解缙被凍死在大雪中,帶着遺憾,也帶着不甘,當中更多的也有疑惑。
而早在三國時期,一代才子楊修也因為自己的“才高八鬥”,而陷入到了政治暗流中。一個人最為可悲的,不是身陷在這股暗流中不能脫身,而是在陷入了這股暗流中後,卻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自己所面臨的危險,這自然也就談不到自保,自然也就談不到全身而退了。
解缙在小的時候就因為對書籍的熱愛,以及對知識的渴望,被身邊的人稱為“神童”。要說明朝永樂年以後有誰能和他匹敵,除了張太嶽再無他人,二人不同的是,張太嶽因為有師傅徐階的調教,在嚴嵩把權的那段時間中學會了忍耐和收斂,可擁有自己脾氣的解缙卻不想收斂,因為他相信所謂的“道”和飄忽不定的“理”。在李善長被太祖下令處死的時候,這位真性情的解缙直言勸谏,可在太祖以“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為借口讓他回家的時候,他卻依然察覺不到這句話的真正用意,他還傻傻的以為是因為自己的學問還不夠,還以為自己之所以被貶是因為客觀上的問題,殊不知這是主觀上的問題。
在那個講究出生的時代,家裡若是“四世三公”,則一定會被人敬佩,可族裡若是清一色的“織席販履”,則一定會被人低看一頭。好在那時的楊修家裡是“四世太尉”,算的上是一代望族,而擁有好家境的他,也非常珍惜點滴的來之不易;他從小就喜好讀書,常常手不釋卷,每每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即使已經開飯,也一定要等到看完再去吃,正是因為他對于知識的如此熱愛,才使得他在學問上大有收獲,年紀輕輕的他,便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當時權相曹操的主簿,據曆史記載,自楊修伴曹操做事伊始,往後事事都符合他的心意。之所以楊修能夠如此讓曹操滿意,則是因為他能把丞相所考慮的每一件事都能提前做到,可這種能力和才華不僅使得曹操喜愛,也使得曹操對他畏懼。
解缙和楊修的才氣都是靠嘴巴說出來的,所以他們的大災和罪責自然也就是從嘴巴中說出來。二人在朝中辦事的時候,常常是百無禁忌,雖然他們處于不同的時代,也相差了一千多年的光陰,但無論是從才氣上來說,還是從脾氣上來說,都有着些許的相似,以及耐人尋味的大同小異。
“人們常說解缙是因為能夠“直言衆人所不敢言”而聞名,而楊修便是以能夠“直言曹操的心思”而叫衆人歎服。”
不論是面對明朝三代皇帝的錯誤,解缙都敢于去正面的指出,不論是對于曹操何等的心思,楊修也能輕而易舉的猜出,并利用實際行動去實施;二人這一系列的做法雖然得到了朝中一些人的贊歎,但同時也得到了部分同僚和上級的厭惡,這種厭惡不是因為他們有才,而是因為他們持才自傲、喜歡表現和喜歡做出頭鳥,而在中國的諺語中就有一句話,它叫做:“槍打出頭鳥”。
在中國的曆朝曆代中,皇帝立儲都是一件屬于皇家的内事,除非有皇帝召來大臣詢問意見,否則大臣們是不可以在私下去讨論,更不能去幫助各位皇子為争儲而出謀劃策,不論這種行為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當然,這也是古代宮廷中一條不成文的忌諱,被很多人所熟知,自然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解缙和楊修卻皆越過了雷池,并身陷在這個政治泥潭中不能自拔。
解缙的幹預其實是對成祖心思的誤判,因為在他被貶之前,成祖曾找來他詢問“立儲君”的意見,他知道成祖不喜歡身體肥胖,且不好動的大兒子,但卻知道這個兒子生下了一個令朱棣喜愛的孫子。于是他便在思索了一會後,對成祖說了那麼一句至今還頗為流傳的三字真言:“好聖孫”。成祖聽到了解缙的回答,在和他對視了一下後,便一起哈哈大笑起來,所以他的這句話,無意中加固了朱高熾成為儲君的地位。據說朱高熾在聽到這件事後,還特意派人去對他表達謝意。
但也正是如此,導緻了他對于成祖心思的誤判,後來他更是在成祖遠征的時候,獨自來到了太子府中。這一行為被一直對解缙耿耿于懷的朱高煦所抓住,于是他便對父親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聽後大怒,于是便将他關入了诏獄中,這一關便是5年。直到永樂十三年的二月份,他又被成祖的一句“缙猶在耶?”問起,後來便被人活活凍死在了那年的大雪中。
無獨有偶,楊修也是因為“立儲”之事被曹操耿耿于懷而喪命。當時曹操對立儲君的事拿不定注意,于是便造成了曹植和曹丕的争鬥,而二人身後的謀士便是資本。曹植為了能夠成為儲君,巴結上了這位被稱為曹操眼中“紅人”的楊修,楊修也可能是想要賭一把,于是便也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植。據曆史記載,每次曹植接受曹操的考驗時,楊修都依靠其能夠猜出曹操的心思,而為曹植出謀劃策,這就使得曹植在每次考核中,都能輕而易舉的通過。
可是畢竟紙還是包不住火的,在一些人的運作下, 曹操知道了楊修對于曹植的暗中幫忙,一怒之下對于楊修是又恨又氣。在後來,曹操便以楊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為罪名将他殺死了。
解缙也好、楊修也罷,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寵兒,都倚仗着自己的能力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們都曾被人們所尊敬,也曾被人們所咒罵,但他們卻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頁,像後人展示了他們無與倫比的才華和能力。
解缙:“如今正好低頭看,他日參天仰面難。”
楊修:“禦路傍人皆歡息,逡巡紅焰作青灰。”
一幕幕的成王敗寇,一場場的爾虞我詐,八十三個王朝的更叠,八十三個王朝的恩怨,也終在曆史的漩渦中一一覆滅。
古今中外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