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6 05:15:04

剪紙是一種廣泛流傳于我國大江南北的民間鄉土藝術,南北風格各不相同。郭沫若曾說:“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

剪紙有多種叫法,又被稱為“刻紙”、“鑿花”,湖北大部分地方則稱為“雕花”。《中國民間美術辭典》如此解釋:“剪紙,又稱'刻紙',是一種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刻紙,即用一種特制的尖刃斜口刀墊着蠟盤在紙上刻出的剪紙。用剪刀剪的和用刻刀刻的,雖然工具和制作有别,但其作品近似,藝術效果無大差異,故一般統稱為'剪紙'。”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1

北方多稱“窗花”,多折紙用剪刀剪成,以裝飾空間環境;南方則叫“花樣”,多用雕刀雕刻,以作刺繡底樣。在荊楚多數地方,都将剪紙這門手藝稱為“雕花樣”,将那些以剪紙為手藝、以販賣花樣為職業的藝人,稱為“雕花匠”。

剪紙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剪紙是以紙為材料的镂刻技藝。紙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距今2000餘年,故剪紙藝術不可能在此之前出現。但人們将薄片材料镂刻成形的技藝在紙出現以前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刻、剪等技法在金箱、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各種紋樣。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曾記載西周初期成王“剪桐封弟”的故事:“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2

故事中的“削桐葉為圭”就是把梧桐葉剪成似玉圭的玩具,這是有文獻記載的關于剪紙藝術的最早維形。

真正意義上的剪紙藝術曆史,應該自漢代紙的出現開始,荊楚地區關于剪紙的最早記載是在南北朝時期。

南朝梁人宗凜《荊楚歲時記》雲:“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镂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鬓。又造華勝以相遺。”又“立春日,悉剪彩為燕以戴之”。唐代詩人李商隐亦在《人日即事》中雲:“镂金做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

可見,唐代還在沿襲南北朝時期荊楚之地“镂金做勝”的習俗。近現代的湖北民間雕花剪紙,亦為荊楚之遺風。

湖北雕花剪紙以刺繡圖案底稿為主,裝飾性功用為輔

與北方用剪刀剪成的窗花、喜花、燈花和祭祀花等剪紙不同,曾廣泛流傳于湖北地區的雕花剪紙更多的是用作婦女繡花用的刺繡圖案底稿。

舊時,湖北鄂東、江漢平原以及鄂西、鄂西北等幾乎各縣都有以雕花剪紙作為主業或副業的藝人,俗稱“賣花樣的”。他們一般都會在農閑時背着花樣箱、搖着撥浪鼓,走街串村,向繡花婦女兜售各式花樣。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3

鞋花

在所有的雕花剪紙中,以刺繡底樣最具代表性,且品種最多、樣式最豐富。有鞋花、帽花、枕頭花、涎兜花、披肩花、門簾花、帳沿花、圍裙花等之分。一個品類又有多種樣式和用途,如鞋花又分鞋頭花、邊鞋花、滿鞋花、拖鞋花、棉鞋花、布草鞋花等,此外還有鞋墊花、襪底花、襪帶花等。

帽花主要以各式兒童帽花為主,有涼帽花、風帽花、獅子帽花、小生帽花、狗頭帽花、蓮花帽花、石榴帽花、瓦蓋帽花、和尚帽花等。其品類之多讓人驚歎,且每個品類的花樣又多達數十上百個樣式。

根據用途和構成形式,刺繡花樣又可分為四大類,即單獨花樣,如帽花、兜肚花等;雙幅花樣,如鞋花、帳吊花等成對的花樣;四喜花樣,如四禽、四獸、四花、四果、四人等冬瓜狀的方枕花;組合花樣,如由四塊組合的虎形誕圍和由多幅組合的格式披肩。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4

湖北雕花剪紙除了用作繡女的刺繡底稿外,還曾廣泛運用于各種民俗活動中。喜花,多用于嫁娶時的聘禮、被褥、衣箱、妝台以及門窗、洞房裝飾;禮花,多用于小兒周歲“送祝米”、老人祝壽的禮品和食物,顯得熱鬧紅火;燈花,用于裝飾春節、元宵等節慶所玩的各式花燈、龍燈、獅子、采蓮船等;祭祀花,則用于中元節、寒食節、祭祀道場,以及為祭祀亡靈所用的紙紮物件中。

在鄂西北也有用剪紙作裝飾的,臨近陝西地區的竹山堵河剪紙就是這樣的。堵河剪紙受陝西剪紙影響很大,在工具上以剪刀為主、刻刀為輔,材質上多用紅紙,剪一些喜慶熱鬧的紋樣來裝點生活。其題材内容多為戲文故事、神話傳說、自然崇拜以及表現生産生活方面,都是婦女勞動之餘的閑暇之作,充滿生活情趣。

雕花剪紙題材多以世代相傳的花鳥蟲魚、祥禽瑞獸等吉祥圖案為主

湖北剪紙題材多以世代相傳的花鳥蟲魚、祥禽瑞獸等吉祥圖案為主,也有文字圖形、戲曲人物、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還有反映田園生活的農作物等,諸如五毒、八仙、漁樵耕讀、劉海砍樵、龍鳳呈祥、鳳穿牡丹、雙獅戲球、麒麟送子、萬象更新、鹿鶴同春、金魚鬧蓮、駕鹭戲水、喜上眉梢、蝶戲金瓜、連年有餘、福祿壽喜、鯉躍龍門、五福捧壽、六畜興旺,等等。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5

這些紋樣有的是反映現實生活,但更多的則是以隐喻吉祥、征兆瑞慶的“彩頭話”來寄寓理想。

正如民間藝人常說的要有“名堂”:“出口要吉利,才合人心意”,要有“看頭”和“說頭”。這些紋樣也多以比喻、象征諧音等手法來借物傳情、以物言志,來表達主題。如以“八仙”寓意仕途通達、官運亨通,“鯉躍龍門”寓意金榜題名,“鯉魚鬧蓮”寓意連年有餘,“'鴛鴦戲水”寓意夫妻恩愛,“喜鵲登梅”寓意喜上眉梢,以“龍鳳呈祥”寓意夫唱婦随,還有以佛手寓福、蟠桃寓壽、石榴寓多子的“喜報三多”。舊時端午節,孩童腳穿“五毒”花鞋寓意以毒攻毒、祛病健身。人們以這些吉祥圖形,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6

對于藝人來說,雕花剪紙是謀生的手段,其學藝方式絕大部分都是家族傳承,很多都是出生于剪紙世家。從十餘歲開始便随祖父和父親學藝,一年後出師。舊時,花樣藝人的花箱裡若沒有新花樣是很難立足的。一般,藝人出師後,除在師傅那裡繼承一部分樣式外,主要還是通過賣花樣時聽取繡女的意見,了解婦女對花樣的喜好,并根據季節變化來設計和翻新花樣。

雕花剪紙的雕刻工具與制作方式

雕花剪紙的雕刻工具很簡單,雕刀、蠟闆、磨墨、磨石、剪刀、攝子、針錐,多為藝人自制

雕刀,一般為三寸長、兩分寬,多用鋼鋸條、鬧鐘發條做成。将材料剪成刀形,燒紅後溶冷,打磨鋒利,成為刀片;将其插入刀柄中,将約五分長的刀鋒留在外面。雕刀有大、中、小幾種不同的型号。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7

蠟闆,為20厘米左右的較厚的質地堅硬的木闆,在木闆中間挖一圓形凹槽;将鋸末粉炒熟成炭,按一定比例兌入牛油和白蠟,和勻後放入凹槽中。蠟版以不軟不硬為宜,易入刀又不傷刀傷紙。

雕花剪紙樣稿的制作有畫稿、熏稿、磨稿、拷稿等方式。

熏稿,是指在複制現成花樣時,将放有花樣的白紙置于木闆上,往紙上噴灑清水,使花樣與紙相粘。将木闆反轉放在煤油燈上熏烤,至花樣和白紙熏黑為止,揭下花樣時白紙上會現出黑底白花的紋樣。

磨稿,就是用自制的磨墨來磨樣稿。複制花樣時,先将白紙對折,把需要複制的花樣夾在兩層紙中間,将其平放,然後将磨墨在夾花樣的宣紙上輕磨,在有花的地方紙會變成墨黑色,沒有花的地方紙是淺灰色。然後開始下刀雕花。

舊時,藝人在固定樣稿和十餘層紙張時,多用皮紙撚穿入花樣的細部空間,然後用捶子将撚子捶緊一下,再剪去紙撚兩頭。這樣,紙版在雕刻時就不會散,也不會錯動。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8

至于雕刻花樣,藝人總結了一些口訣,諸如:“握刀要正,下刀要順,行刀要勻,開片要嚴。”“從裡到外,從小到大,刀刀見藝,筆筆有神。”“花是花,瓣是瓣,葉子伴莖要活泛;莖要細,花要闆,開片刀工要活泛。”等等。

雕剪時,花樣中的大塊面和邊緣部分可用剪刀來剪,其他細緻部分則須用雕刀完成。一般是先主後次,先内後外,先小後大,先細後粗。如雕一組動植物花樣,須先雕根、葉,後雕花朵、動物。雕人物時,先雕花紋衣紋,後雕人物面孔。

我國有幾種民間剪紙藝術(湖北剪紙作為一種民間鄉土文化)9

為使圖案中的花葉更好看,藝人還用小針錐在大花心内紮一些小洞眼,在人物的衣服上紮梅花形針眼,起裝飾作用。很多時候,藝人還用小雕刀在花朵等塊面空白較多的地方紮一些排列有序的紋路,俗稱“破工”,又名刀口紋、陰線紋。“破工”是湖北雕花剪紙區别于其他地方雕花的最明顯的特征,這也是最顯示藝人高超技藝的地方。

湖北雕花剪紙從南北朝始,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流傳至今。它源遠流長,孕育于精彩絕倫的楚文化沃土,承“镂金作勝”、“剪彩為人”之古荊民俗造就了衆多剪紙藝人,他們以刀剪代筆,剪刻并施,創造了湖北雕花剪紙藝術。剪紙作品刀随人意、形出于刀,運轉自如,不露鋒芒;形态生動,神情逼真,開創了漢派剪紙的風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