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2021年7⽉24⽇下午,吉林長春銀豐路與⾦城街附近⼀個園區内,⼀棟3層物流倉庫突然起⽕。事故緻15死25傷!”
“6⽉25⽇淩晨3時許,河南商丘柘城縣遠襄鎮北街⼀武術館發⽣河南⼀武術館發⽣⽕災,造成18⼈死亡、4⼈重傷、12⼈輕傷。”
“2020年10⽉1⽇,位于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溝村的太原台骀⼭滑世界農林⽣态遊樂園有限公司冰雕館發⽣重⼤⽕災事故,造成13⼈死亡、15⼈受傷,過⽕⾯積約2258平⽅⽶,直接經濟損失1789.97萬元。”
“2019年9⽉29⽇,浙江甯波銳奇⽇⽤品有限公司發⽣重⼤⽕災事故,造成19⼈死亡,3⼈受傷(其中2⼈重傷、1⼈輕傷),過⽕總⾯積約1100平⽅⽶,直接經濟損失約2380.4萬元。”
看到這些火災事件的曝光,聽到這些人活生生的葬身在火海,導緻我們看到“火”這個字就要毛骨悚然。
不過,火卻是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偉大功臣。
火的發展史
上古時期,古人收集雷電引發的山火火種,用來取暖和燒烤食物,火種不易保存,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柴草不足,或者沒有及時添柴,火種會很快熄滅。
後來,古人發現鳥類在樹上啄木找蟲子時候,有的枯木會迸發出火星子,由此引發靈感,開始鑽木取火。
《太平禦覽》記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枭,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号‘燧人’。”
上古時期,古人收集雷電引發的山火火種,用來取暖和燒烤食物,火種不易保存,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柴草不足,或者沒有及時添柴,火種會很快熄滅。
後來,古人發現鳥類在樹上啄木找蟲子時候,有的枯木會迸發出火星子,由此引發靈感,開始鑽木取火。
《太平禦覽》記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枭,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号‘燧人’。”
《拾遺記》記載:“(燧明)國有火樹,名燧木……折枝相鑽,則火出矣。”“火樹”枯萎後被稱作“燧木”,折下燧木的樹枝相鑽,就可以得到人工收集的火種。
古人鑽木取火,在一年四季選擇不同的木材,稱作“改火”、“改木”,後人引申為季節的更叠,如北宋文學家蘇轼《臨江仙送錢穆父》詞中有“一别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的詞句。
《周書》記載:“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zhè]之火,秋取柞楢[yóu一種可制作車輪的硬木]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
改火作為一種禮儀,形成于上古時期,流行于夏、商、周三代,一直延續至漢朝,三國時期廢止,晉朝時重新興起,隋朝時又一次廢止,唐宋時期再度興起。
火的作用
火帶來安全
火對驅趕野獸,保護人類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普米族有一個關于盜取天火的傳說。普米族最初沒有火,所以妖魔鬼怪總是來襲擊人類。人的日子過得很是艱難。後來,普米族的一個少年從天上取了天火,給人間帶來了溫暖和光明。人間有火了,妖魔鬼怪就再也不敢來侵擾人
火能燒開水,吃熟食
彜族有一個傳說。人們最初不懂得使用火,隻知道吃樹上的果子充饑。有一天打雷之後,雷電将樹枝劈中,令樹枝燃燒起來。果子被火燒過之後發出香味,人們覺得這樣比之前生吃果子好多了,就試着保留火種,将果子烤熱了再吃。後來人們逐漸會更廣泛地使用火,用火來燒水做飯。
火還能用來烹炙肉食。熟食的出現帶來了人類生活的重大變革。它不僅使肉的味道變得可口,而且使肉更易于消化,更有營養,因為高溫使肉的複雜成分被分解,産生出各種營養液體。吃熟肉使得直立人的牙齒目益變小,因為他們不再被迫撕咬大塊的生肉和軟骨了。再者,柔軟的熟食也使大而突出的嘴巴變得不再必要了,過去的人類不得不保持這種嘴巴,用它完成猿類經常面臨的任務,那就是把咬下來的生肉放在嘴裡長久地咀嚼。經過火的加工變成熟食,有利于消化并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從而增強體質,促進大腦的發育,食物的來源和種類也因此而大大增加
火成為原始人類的強大武器
在《孫子兵法》中的第十二計就是火攻計,“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辎,四曰火庫,五曰火隊。”但是都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火。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時就用了火攻計,田單集中了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紮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然後在晚上點燃牛尾上的蘆葦,牛受痛,就向前狂奔,重創了敵軍,取得勝利。
火有保暖作用
人類卻能夠依靠他的不斷增長的知識和能力,制造衣物,造屋生火,使自己生活在溫暖中。
火還為後來陶器的發明和金屬冶煉奠定了基礎。
因此,火的發現和使用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極大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