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03:00:10

原文作者 | 劉剛 李冬君

整理 | 何安安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1

當地時間7月6日10時,在阿塞拜疆舉行的世界遺産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我國申報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渚,意即水中小塊陸地。良渚遺址位于杭嘉湖平原西南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考古遺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1936年12月,出生在杭縣良渚鎮的施昕更回到家鄉,進行了兩次的試掘,首次掀開了良渚遺址的一角。次年四月,他在上海《時事新報》上發表了《杭縣第二區遠古文化遺址試掘簡錄》,這是刊登時間最早、叙述最完整的有關良渚文化的專論。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

1959年底,考古學家、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人之一的夏鼐命名這一新石器文化為“良渚文化”。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2007年,繼發現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之後,良渚古城也重新進入大衆視野。

良渚文化在哪裡?

良渚文化位于杭嘉湖平原西南部,在天目山餘脈的一塊谷地裡,遍布杭州市餘杭區良渚、瓶窯、安溪三鎮,面積約30平方公裡,年代距今約5300年至4500年,1936年于良渚發現并開展發掘,按慣例即以此地命名。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又相繼發掘了吳家埠、反山、瑤山、廟前、彙觀山、莫角山、塘山等遺址,有祭壇、大型禮儀址、防洪遺迹、貴族大墓等,其等級之高、規模之宏大、遺迹之豐富,為良渚文化之最。

莫角山遺址發掘出良渚人工夯築的基址,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上面有成排柱洞。基址夯築之高達半米,柱洞直徑從半米到一米不等。基址位于遺址群核心,考古人員據此斷定莫角山很可能是顯貴集團舉行宗教、政治等祭典的禮儀場所。

反山墓地遺址,位于餘杭區瓶窯鎮雉山村,在莫角山宮殿王城的西部,現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原有高度約7米,土方量達2萬立方米左右,是良渚先民人工營建的“土築金字塔”。1986年發掘了反山西部的約660平方米遺址,在距地表1.6米深處發現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大墓葬11座,墓穴寬、大、深,大多有棺椁葬具。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漆器等1200餘件(套),玉器占90%;陪葬品類之豐富、玉器之精緻為良渚文化之首。“琮王”“钺王”等具有權威暗示的珍品均出自反山大墓内。從規格、規模來看,反山墓地的等級、地位和規格最高,很像“良渚文化的王陵”。

瑤山遺址出土了良渚最壯觀的祭壇,人工營建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有8件玉琮,6件玉钺。瑤山墓地很可能是巫觋身份的葬所。從以上出土概況來看,良渚遺址有王城、王宮祭台等公共空間,公共空間需要公共組織和公共權力,玉钺是王權代行公共權力的象征。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2

蘇州昆山趙陵山遺址墓葬,屬良渚文化體系。

1.玉钺是王權的象征

多數石钺是實用武器,而玉钺則是禮器,象征墓主人擁有的軍事權威逐漸演變為王者手中的權杖。一柄豪華型玉钺,往往由钺身、柲、龠(木柄的上端飾)、镦(木柄的下端飾)組成。有的還在柲上用細小的玉粒鑲嵌出花紋。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钺出土最少,級别也最高,僅極少數的大墓有玉钺陪葬,而且一座墓僅一件。

這一玉钺組件,出土于反山12号大墓。出土時钺杖位于墓主身體左側,钺刃朝西,龠、镦之間距離約80厘米,看來也不大,但它的“豪華陣容”卻被稱為良渚玉钺中的“钺王”,而且是唯一一件刻有神徽以及鳥紋的玉钺。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3

玉钺

2.玉琮是神性的表達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4

玉琮。

“琮王”并非良渚文化遺址中最大的玉琮,而是因它的浮雕神徽像而得名。“神徽”一現身,整個良渚文化遺址中各種玉器上簡化或抽象的類似神徽的大小圖案,便豁然而解。玉器是禮器,是傳遞精神的符号,玉器上有神徽,必是凝聚良渚人的精神偶像,是良渚人崇拜的圖騰。這個最完整的神徽像其實就被雕刻在一件高8.8厘米、射徑17.1~17.6厘米、孔徑4.9厘米的玉琮上。玉琮,形制大多為方柱形,少部分為圓形。良渚“琮王”,内圓而外方,圓孔對鑽而成,有的孔壁經過打磨,圓孔的孔壁一般都高出其外圍的四個方角,稱為“射”。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5

良渚神徽。

有生命的玉器為你詳解良渚玉文化(認識良渚文化需要解讀)6

良渚聚落群反山遺址12号墓出土玉琮表面刻劃的神人獸面紋圖案。

玉琮出土時,大緻位于墓主左肩上方,扁矮方柱體,正置。下端有取料時凹缺。内圓外方,上下端為圓面的射口,中有對鑽圓孔,俯視如玉璧形。重約6500克。柱體外琢刻八個神人獸面複合像,用淺浮雕和陰刻線兩種技法雕琢。圖像為頭戴大羽冠的神人,臉面為倒梯形,雙手扶持虎頭,騎跨在虎身上。虎作蹲伏狀,雙眼圓睜,有鼻有嘴,獠牙尖齒,前肢屈膝蹲伏,利爪畢現。整個圖像精細繁缛,含義神秘奇特,可稱為“良渚神徽”。同時還刻有簡化或抽象的神徽紋飾,以及八隻神鳥紋,可謂“王者之器”。

關于良渚玉璧的功能,各家說法不一。《周禮》稱“蒼璧禮天”,将其視為祭天的禮器,這種後世出現的功能,在良渚文化中尚缺乏考古學的依據。有些學者以為,良渚玉璧以量取勝,應是墓主财富的象征。因為,與後世的玉璧相比,其選材大多斑斓絢麗,較少純色,制作工藝相對簡單,許多玉璧輪廓不正,厚薄不勻,鑽孔錯縫不加修治,屬于工藝相對粗放的器種。在墓葬中,除了一兩件位于墓主胸腹部位的玉璧制作精良外,大多數的璧以疊放的形式位于墓主腳端部位。

原文作者 | 劉剛 李冬君 整理 | 何安安

編輯 | 餘雅琴 校對 | 薛京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