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古人亦說“少不入川”,對奉食色性也為圭臬的飲食男女來說,成都美食豐富、姑娘漂亮,确實是個留得住人的地方。而提到成都吃喝玩樂,寬窄巷子怎麼都是避不開去的。
寬窄巷子位列成都十大旅遊景點,是外地來成都遊客的必到打卡地,那它究竟有什麼魔力、為什麼會這麼有名呢?
寬窄巷子最早是一座城。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蒙古準噶爾部竄擾中國西-藏,清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後,選留千餘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築滿城——即少城,同時規定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買賣,其生存來源僅靠每年少城公園(即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按成績優異程度領取皇糧過日子。
時光荏苒,昔日成都少城發展到今天,隻剩下兩條巷子,一條叫寬,一條叫窄。
說起來,寬窄巷子并不是成都唯一的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有三處,另兩個是大慈寺和文殊院,一聽名字,就知道區别寬窄巷子的娛樂氣質。
寬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部建築物都是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築格局的最後遺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築風格在南方尚存的孤本。
經過後人的重修、整修,現在所見的寬窄巷子整體空間風貌較為完整,延續了清代川西民居風格,街道在形制上屬于北方胡同街巷,其主要特色為“魚脊骨”形的道路格局。這種格局形式便于街道居民自發式能管理,奠定了安靜、悠閑的生活基調。
如今,寬窄巷子俨然成了成都的城市新名片。在曆史古迹中吃喝玩樂,也就讓原本很俗氣的吃喝玩樂沾染了些許高大上的曆史文化氣息,這是一件多麼文雅的事情啊。
寬窄巷子的宣傳廣告中這樣有一句話:“寬窄巷子不僅是成都的、四川的、西部的,它也是中國的、世界的。”
目前已有大批國内外著名商家進駐寬窄巷子,國内外衆多文化名流也紛紛跻身入内。例如:詩人翟永明開了個白夜酒吧、詩人石光華開了個川菜餐廳、詩人李亞偉開設了民間精品菜……
說句題外話:當詩人們争先恐後放下筆開始揮舞炒勺的時候,我們不禁想弱弱地問一句:還有詩意嗎?
不過說老實話,下面這句對寬窄巷子的解讀還是蠻有詩意的:“寬巷子的“窄”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是安逸生活的回憶;逍遙安逸,行雲流水,順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
寬,是一種人生态度;窄,也是。
能寬能窄,适時轉換,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如果細分一下,我們會發現:寬巷子體現的是老成都的“閑生活”,代表的是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間文化。所以,她的具體體現方式為:精品酒店、私房餐飲、特色民俗餐飲、特色休閑茶館、特色客棧、特色企業會所和以SPA為主題的情景消費遊憩區。
上圖為寬巷子的代表作——恺廬。恺廬位于寬巷子11号,其門頭是寬窄巷子中最富标志性門頭之一。院門用特制的青磚砌成帶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門,門洞上方嵌入中式傳統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陽刻“恺廬”二字,其寫法一反當時中國人從右向左讀字的規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橢圓形圖案,代表高懸“避邪鏡”,意在鎮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
而窄巷子體現的是老成都的“慢生活”。它通過院落文化展示精英文化——傳統的雅文化。其具體體現為:西式餐飲、輕便餐飲、咖啡、藝術休閑、健康生活館和以特色文化主題店為主的精緻生活品味區。
上圖為窄巷子的代表作之一——拴馬石,它位于窄巷子32号門頭的老牆上,離地約1.2米,已風化斑駁,是寬窄巷子僅存的三個拴馬石之一。百年前這裡曾是北方滿蒙八旗及家屬的居住地,有騎馬出行的習慣。故而,可以認為,拴馬石是北方文化在川西的符号性表現。
最後,井巷子體現的是成都人的“新生活”,是寬、窄巷子的現代界面,它看上去更開放、多元、動感。
分不清哪兒是哪了?難得糊塗,也不失為能寬能窄後的另一種境界吧哈哈。
上圖是福娃,傳說中寬窄巷子的形象代言人。
而我們,不過是匆匆過客(2010-1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