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大家都是怎麼過的

中秋節大家都是怎麼過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0:38:45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

你真的了解中秋節嗎?

本文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共計2張圖片

一轉眼就是陰曆的八月十五号了,今個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除了要吃月餅,能放假,你還了解中秋節的其他故事嘛?

首先呀,中秋節光名字就一大堆。什麼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都是中秋的别稱,也是我們實實在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中秋節源自天象的崇拜,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有祭月的習俗,後慢慢發展成中秋節。而中秋節的習俗也是非常的多,根據地區不同,也有一定的劃分,傳統的來說都是要賞月、吃月餅、祭月、看花燈的。

當然,中秋節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真正定型于唐代。當然了中秋節也有一定的時令習俗存在,所以較為的盛大,也比較有古老的淵源。

祭月也是民間節日的重要儀式,逐漸轉化為賞月思想,以月表達思想團圓之情,是甚至是企盼豐收等,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文化遺産。中秋節的别稱來源,也是跟它的裡頭各種習俗和環節有關。#碧海服裝#

中秋節大家都是怎麼過的(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1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在古時候,我國對于月神的崇拜活動是十分盛行的,說是祭祀也好,說是迷信也好,其實這都是古人期待美好生活的一種祈願。逐漸将祈願變成了節日,也算是一種文化的發展吧。

不過古人為什麼那麼重視月亮,你們知道嗎?在古時候,我們是農耕社會為主,古人認為白日太陽,夜晚月亮,周而複始,同農業生産和季節變化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月神的地位也格外的崇高。

說中秋節普及于漢代,主要因為漢代的時候啊,中國南北地區的交流融合是較為昌盛的,那會兒各地有交流使節的傳播。中秋一詞最早出現于漢代的文獻中,《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不過,中秋節最初可不是在八月十五這天,而是在幹支曆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那會兒叫做“祭月節”。在我國有四大傳統節日不能忘記,其一是春節,其二是清明節,其三是端午節,再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中秋節。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我們的文化對外傳播也很深,中秋節這天,一些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也會慶祝。節日走出國門,也是不錯的傳播。

随着我們節日和習俗走出國門,其實我們最應該重視的也是保護。所以對于中秋節,我們也有自己的保護,在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将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而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的習俗,是從2008年開啟的哦!

接下來我們詳細來說說中秋節的習俗。

要說中秋節,就必須先說月餅。其實最早的月餅都是圓形的。關于月餅的形狀說法和網上的說法真的很多,有說是為了祭拜月神,自然是圓形跟月亮一樣才對。也有說,是因為早年行軍打仗食物不易儲存,胡餅的出現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有說是裴寂發明月餅當作軍糧,好吃的軍糧很快在民間流傳最後到了宮裡成為了糕點。這也就是傳說中月餅的雛形。

文人兼吃貨的蘇轼曾寫詩贊美月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可以看出月餅的形狀在那時就跟圓月聯系在一起。而月餅的多樣化,其實要在清朝時期了,著名的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月餅和一衆地域月餅讓月餅的發展逐漸走入了成熟,形狀也有多種。到了現在,月餅的發展就更奇特了。今年的空氣月餅和數字月餅不知道你們看了沒?小編都很震驚。

何為中秋節的賞月?賞月作為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是指觀看滿月,現有的文字記載中,中秋節的賞月活動始于魏晉時期,盛于唐朝。賞月的習俗,主要是起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最後變成了輕松的娛樂。中秋節這天,是月亮最大最圓的時候,所以說詠月詩詞比較盛行。

祭月也是很古老的一種傳統習俗,源于古人對于月神的崇拜。也算是中秋節的特色,習俗裡有祭月,拜祭月神。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燃燈,也是中秋的習俗之一。在湖廣一代是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張燈結彩的的中秋節,才是古時中秋節最大的特色,燈下而聚,充滿了團圓的味道。

追月這個,其實中秋節第二天的事兒。十五沒玩夠,聚的不盡興,第二天晚上繼續賞月,其名追月。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觀潮是浙江一帶的#中秋#習俗。中秋觀潮之風,跟當地的洋流氣候也有關系,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中秋節大家都是怎麼過的(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2

有燈就有猜謎,中秋節的夜晚公共場合猜燈謎也算是一種雅事兒。怎麼說呢,現在看來就是一種大型的宣傳會,以迷會友,也是古時候的一種小相親模式了。

吃甜薯這個習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中秋除了賞月之外,也有吃甜薯的習俗,這種是地方習俗,所以不是很盛行。當然了也有吃桂花點心和飲桂花酒的習俗,甜甜蜜蜜陣陣桂花香,才是一種極緻美感。

在廣東一些地方,中秋節有一種富有情趣的傳統風俗,叫“樹中秋”。樹亦作豎,即将燈彩高豎起來之意,所以也叫“豎中秋”

“耍祿仔”是過去中秋節十分流行的兒童遊戲,以柚子殼刻通花,中可懸燈,兒童提着成群結隊遊樂,或提着各種動物、瓜果形狀的燈色,沿街踏歌而行,一邊唱着“耍祿歌”。

古人也是做手工藝的,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的時候小孩子在家長的協助下也會自己做燈,幾乎家家戶戶的小孩都會。傳承這種東西,可能就是這樣一輩帶着一輩傳下來的。

玩花燈的習俗也是中秋的環節之一,并且中秋節也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

古時在廣東,中秋臨近時,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坐燈。除了做燈,也有玩花燈的習俗,還有燒鬥香、拜祖先、舞火龍、聽香、燃寶塔燈、中秋宴俗、玩兔爺等習俗,江南一帶還要吃桂花鴨,閩南地區會吃博餅等等。過低的習俗各有不同,根據各民族的習性也有不一樣的情況。

甚至在國外也有中秋節習俗,對朝鮮來說中秋節是感恩節的意思,會掃墓祭祀,回鄉探親。越南中秋節相對來說,是個兒童的節日,孩子們聽着父輩們講着阿貴的傳說,看舞獅。日本也過中秋節,日本人吃的是江米團自,也會賞月感恩自然等。新加坡華人頗多,所以習俗就是很中國風。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是很多還有菲律賓的華人。

看到這裡,對于中秋節,你們是不是也多了幾分了解?你們那兒有什麼中秋的民間小故事,一起來說說吧。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百度百科——中秋節,隻作引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本文文案由小編整理後原創撰寫,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24小時内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